2022年03月01日 星期二
华南理工大学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涵建设与教学实践
钟书能 战双鹃 李昀

    为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关于课程思政的重要精神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重要内容,华南理工大学牵头整合了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全国各类型高校英语教育资源,开展了以“明德强能融合创新”为旨意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涵建设与教学实践”项目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项目组在理论探索、科教融合、课程建设、教材编写、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为推动我国高等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与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创新引领 示范成效

    近年来,项目组积极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论探索,率先召开了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涵建设”为主题的教育研讨会,在广州、北京、上海、吉林、重庆等地先后召开了10余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讨会,参会人数近500人,较早聚焦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涵建设的理论探索;项目组在《中国外语》《当代外语研究》等外语教育领域重要期刊上发表《关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六要素》《新时代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路径探究》等10余篇外语课程思政相关学术论文;参与编辑CSSCI期刊“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专号(《中国外语》第100期),集中刊登了17篇学术论文,专题讨论外语课程思政内涵建设问题,进一步推动了外语界从理论视角探索外语课程思政内涵建设的问题。

    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项目组以国家教育部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社科与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等10余个教科研项目为重要基础,深入探究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理论与实践;先后在《中国外语》《高教探索》《外语界》《外语教学》《当代外语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精神等思政元素植入外语教育与教学研究。

    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在课程建设方面,项目组通过顶层设计与组织联动,加大力度推动大学英语系列课程改革,目前已获批两门国家级别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大学英语”与“翻译职业与发展”)、5门国家级别一流本科课程(“学术英语”“大学英语B”“创意写作与翻译”“英美音乐与文化”“学术用途英语”);多门省级一流课程,惠及全国百万名学子,课程辐射效应显著;基于“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外语教学目标,项目组系统地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了跨文化交际技能与培根铸魂人才培养“双融”效应的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建设起点高、质量好,产生了较大的辐射作用。例如,国家级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英美音乐与文化”是我国较早将语言习得、音乐知识与英语文化学习融为一体的大学英语思政课程,在线学习学员目前已超过6万人;此外,项目组还培育了两个国家级别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及14位国家级别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充分发挥了大学英语教师“德行示范”的重要作用,为国内各类高等院校建设国家大学英语课程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教材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在教材建设方面,项目组于2020年8月正式出版了《新编大学英语思政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是国内较早出版发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系列教材。该教材出版后,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议,广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目前该教材已在国内30多所高校投入使用,惠及学子数十万人,解决了高校缺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全国统编教材的燃眉之急。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人才培养方面,项目组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切实应用于教学实践,深耕教学育人,培养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陈可等一批优秀学子和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创业大赛中勇攀高峰、摘金夺银的学生;指导了近百名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外语大赛中获得佳绩,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增强了学生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彰显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培根铸魂的作用。

    理念实践 融通推进

    自2017年7月以来,学校以举办学术论坛、开展项目研究为依托,通过理论建构、实践探索、探析课程思政内涵要素,提炼和确立了“明德强能融合创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并以“英语创意写作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研究”“混合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面向混合式协作学习的学术英语教学体系构建”“学术英语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基于翻转课堂的商务英语混合教学模式”“文化因素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研究”等各类教学研究项目为平台,开展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植入研究;借助新技术,通过课堂教学、项目教学、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结合慕课和校本化SPOC,及技能教学法、基于协作式学习、PBL教学法等多元教学模式,延展课堂教学,推动课程思政走出课堂、走向实践,鼓励学生求实创新,解决实践教学问题;以一流课程建设为驱动,以理论研究为根基,以课程提质增效为目标,以文化价值输出为导向,建成5门国家级别一流本科课程以及多门省级一流课程,通过各类精品课程的示范引领,整合优势资源,持续丰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元素、课程层次与教学体系,实现“课程门门讲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教学实践格局。

    此外,项目组还确立了“高校协同、部门协同、课程协同、师生协同、知行协同”等多元协同机制;借助系列课程的互补关系,建立了大学英语综合课程、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大学英语通识课程等“三课一体”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网状体系;鼓励一线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引导学生实践学习,实现师生共学共促的良性循环;实现教学实践与项目研究同步化,助力“实践—总结—研究—迭代实践”的螺旋上升式推进过程;通过与全国多校合作,实现共建共享,确保课程思政常建常新、持续发展。从理论及实践层面解决了高校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内涵要素建设、思政元素研究、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教材编写、人才培养效应等五大教学问题。

    创新机制 协同共享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涵建设与教学成果的取得得益于项目组不断改革、创新与实践。首先是创新多维度融合机制。项目组改革并推进了论坛、论文、期刊融合并进的大学英语内涵建设探索路径,创新了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融合服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科教合一路径,创新了技术、实践、语言、文化、价值多维度融合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创新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合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材编写原则,创新了不同类型高校融合建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共同体的协同机制。

    其次是创新思政课程建设路径。通过理论探索,项目组确立了“明德强能融合创新”这一核心理念,一改以往在英语教学中重西方文化轻中国文化、重知识技能轻立志爱国、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的做法,确保教学内容“育人立志与语言习得”“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语言能力与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与实践技能”“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多维度融合。在课程类型建设上,既注重以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为目标的国家级别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又着力推动培根铸魂作用的国家级别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建设,以锻造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再其次是创新思政教材编写原则。项目组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根本要求,确保“教对学的引领、教与学的互动、教对学的促成”3对教学关系,确立“中外名篇、中国底色、交际能力”3类教学篇章,设置“批判阅读、创意写作、演讲面谈”3种学习任务。教材篇章先从语料库中以“公民、社会、国家”3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检索关键词选取3000个篇章,再由中外专家从中推荐300个篇章,最后综合全国8个试验高校中由教师与学生选取的30个篇章进入教材。项目组成员以“保质、适时、通达”为目标,先后在2020年和2021年出版了《新编大学英语思政教程》与《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等国内统编大学英语思政教材,目前已在全国各类型高校投入使用,惠及全国近百所大学的36万名学子,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推广辐射效应。

    华南理工大学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先后实施“明道育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政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以及课程思政“四个一”试点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涵建设与教学实践是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号召,是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又一项重要成果,提出了“明德强能融合创新”多维一体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解决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涵探索、科教融合、课程建设、教材编写、人才培养等关键问题,使大学英语系列课程成为既能锻造跨文化交际能力又能培根铸魂的本科基础课程,确保了学生能够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为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立德树人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钟书能 战双鹃 李昀)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