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读书周刊·校园书香
2022年02月23日 星期三
朝前走是一种可贵的生命姿态
——读《一个女孩朝前走》有感
徐德霞
《一个女孩朝前走》
阮梅 著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今天,“时代楷模”黄文秀的名字已经传遍大江南北,那个自信、阳光、甜美的年轻姑娘,永远深深地刻印在亿万人的心中,她为伟大的扶贫事业献出宝贵青春的光辉事迹正鼓舞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奋勇前行。由作家阮梅倾情创作的力作《一个女孩朝前走》,讲的是黄文秀的成长之路,满足了人们学英雄、爱英雄,想深入了解英雄成长过程的愿望。

    《一个女孩朝前走》生动而清晰地描摹了黄文秀的成长轨迹,揭示了一个女孩化蛹成蝶的美丽蜕变,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个女孩由平凡到崇高的成长历程。黄文秀总是让我想起黄山的著名景点“梦笔生花”,那是一座海拔1640米的孤峰,形如毛笔,“笔尖”上长着一棵盘旋曲折的古松,松枝伸展,犹如盛开之花。这松树多像黄文秀,坚韧、挺拔、灵秀,就依靠那么一点点贫瘠的泥土,却长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其高贵的内在精神品质涵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常言说“寒门出贵子”,苦难是最好的精神营养品,黄文秀的成长就是最好的注释。黄文秀出生在一个苦寒之地、贫穷之家,在短短的20多年的岁月中,贫穷的生活一直如影相随,但她的精神营养却一直不曾贫瘠。这得益于她生长在一个文化传统深厚的伟大民族之中,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如风化雨、潜移默化地滋养着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黄文秀。同时她又有一个达观豁达、勤劳坚毅且乐观风趣的爸爸,我们在为黄文秀而感动的同时,也会被她的父亲感动。这是一个既脚踏实地又有远大目光的父亲,无论多么贫穷,也不曾失去“朝前走”的信念和希望。当贫穷的大山实在养不活一家人的时候,为了摆脱贫困,他带着全家老小和几只牛羊鸡鸭,离开了巴别大山,来到县城,但还是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面对如此困境,他没有灰心气馁,而是承包了一块土地,开荒种地,种植芒果。更为可贵的是作为一个农民,他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想办法让三个孩子念书,让他们走出大山,摆脱贫困,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这是他一直不曾改变的信念。可是当地的工厂子弟学校根本就不招收外来子弟,为了让孩子读书,他三番五次上门求助,以真诚感动校长,三个孩子终于如愿以偿入学读书。另外,黄爸爸还是一个有情趣的人,他会唱山歌、会做玩具,他珍爱病残的妈妈、孝敬奶奶、关心孩子们的成长,他用几块木板拼成平板车,让儿女在欢笑声中度过童年。作品描摹的那种穷而快乐、穷而恩爱、穷而温暖,一家人相亲相爱、互助互帮的一个个生活场景,不仅感染着、温暖着我们,同时也对现代家庭教育不无启迪。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父亲,这样的家庭环境,以及黄文秀入学以后黄红灯那样细致入微、爱心充盈、如父如母的老师,才有了黄文秀积极向上的成长。在黄文秀的成长基因中,从来就不缺钙,也不缺爱,善良、坚韧、乐观就是她的精神底色。

    正因为有“朝前走”的坚定信念,黄文秀终于实现了父辈的愿望,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北京,就读北师大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又以“朝前走”的精神气度,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家乡,回到了那块贫瘠而落后的土地上。这块生她养她的大地,这里有先辈鲜血的浸染,这里有父辈汗水的浇灌,这里有她童年的脚印,这里有她的苦与乐,她的血脉与这里的大山大河连在一起,她的心是和这里的人民贴在一起的。她回到这里,目的是为了建设它、改变它。她用年轻的、尚显稚嫩的肩膀担起了“驻村第一书记”的重任,带领乡亲们坚定地“朝前走”,脱贫致富、改变家乡面貌。

    书名《一个女孩朝前走》十分贴合这部作品的内容和精神内涵。它以朴实无华的叙述、丰满充盈的内容,勾画了一个女孩的成长之路。人总是要“朝前走”的,“朝前走”才有出路,才有希望,“朝前走”才有生存下去的力量。“朝前走”代表了黄文秀的精神风貌,构成了她独特的精神气蕴,“朝前走”是她永远闪耀的刚毅而坚定的身影,“朝前走”是她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这本书,一个立体的、既平凡又高尚的女孩形象已然清晰地、活生生地立在我们的面前。我被她感动,为她“壮志未酬身先死”、过早地献出年轻的如花青春而惋惜,为她的家庭失去一个好女儿而惋惜,更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失去一个带头人、知心人而惋惜,归根到底为我党失去了一个前途无量的好干部、一位优秀共产党员而惋惜。她就像早春里绽放的花儿一样,只开了一季就夭折了,其实她更像是一缕破晓的朝霞,自带光芒,即便失去了五彩斑斓,也会化作永恒的温暖的力量,永远照耀在我们的心上。

    令人欣慰的是,今天黄文秀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百色脱贫了,百坭村脱贫了,她的汗水与泪水已化作百姓脸上的笑颜,我想这也是黄文秀最想看到的,最感欣慰的。

    我们期望通过《一个女孩朝前走》这本书,从黄文秀身上获得这种“朝前走”的永恒精神,并把这种精神继承下来,弘扬下去,不是“一个女孩朝前走”,而是一群女孩朝前走,是一代又一代男孩、女孩永远朝前走。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