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2022年02月12日 星期六
聚最强合力打好“硬仗”,实现治理水平总体跃升——
“双减”不打烊 金华有“硬招”
本报记者 蒋亦丰

    ■“双减”在行动·学校教育篇

    浙江金华有一出著名的地方戏《魁星点斗》,寓意是科举时代的青年学子高中状元,独占鳌头。如果缺乏科学的引导和治理,让“状元”思维渗透到这座城市的人群之中,就会形成“学习负担”无尽生长的一处温床。

    2021年,金华教育开出新局。教育局局长楼伟民手上有一对“王炸”:一张是2019年以来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成效显著,老百姓是满意的;另一张是8月金华成为浙江省唯一试点,可以在“双减”上实现系统性塑造。

    不出4个月,金华在浙江实现了出台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督管理标准、确定课后服务财政补贴和服务性收费标准等“八个率先”。截至目前,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100%,学科类培训总支出从9.04亿元下降到0.83亿元,学生课后托管参与率达98.8%。

    “双减”之治,浙江金华“硬招”频出。

    谁来管——

    过半县委书记任“双减”组长

    “双减”试点启动后,首先面临的是谁来管的问题。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金华并没有多花时间另立专班,而是直接将工作交办给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是地方领导教育的最高机构。金华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是市委副书记。到了县(市、区)一级,半数以上的组长则由县委书记担任。“这在浙江其他地方较难看到,因为通常的‘双减’专班组长是县委副书记,金华有5个县(市、区)的‘双减’由书记直管,为工作持续推进提供了坚强保证。”楼伟民说。

    县(市、区)委书记们的行动立竿见影。义乌市委书记王健在会上提出校内外联动拓展素质教育阵地,要求增加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100元,以此保障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待遇。时任婺城区委书记蔡艳专门看望参与“双减”的教师,召开中小学校长“双减”座谈会。在武义县委书记帅朝晖的主持下,武义县与浙江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启动初中学校高质量育人综合改进项目研究。

    2021年10月,凌志峰上任金华市委书记,前后两次听取了教育局的“双减”专项汇报。“书记问得很细,要我们拿数据说话,对下一步的工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金华的‘双减’开始增速提质。”楼伟民回忆。

    根据部署,金华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课后服务、准入登记、监管执法、安全稳定、资金监管等6个专项小组,抽调民政、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等部门人员直接到教育局专班办公。教育局增设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落实2名编制。

    每日一碰头、一周一例会、半月一通报,成为部门联动形成合力的常态。在此组织架构下,一些教育局棘手的难题迎刃而解。例如,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变为非营利性质,业务涉及教育、市场监管、民政3个部门,仅财务清算一项就需1—3个月。金华创新建立全流程“一件事”联办机制,办理次数由3次减至1次,办学许可证换发、民政登记均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

    每个月,金华对各地建好学校教育主阵地、规范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等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排名表准时出现在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的案头,并且纳入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浙中板块的重要内容。

    楼伟民介绍,有的县(市、区)一开始还抱着观望态度,连续两次排名靠后,县委书记、县长就直接过问了,“谁都不敢掉以轻心,生怕在‘双减’大考中落在后头”。

    怎样管——

    工作有清单,百日大攻坚

    2021年8月30日,金华出台“双减”方案,职责内容涉及20多家单位。时间紧、任务急,为促成各战线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教育局逐一量身定制责任清单。

    市发改委拟定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和非营利性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指导价;市场监管局做好校外培训机构收费、广告、反垄断等监管执法工作;团市委、市妇联启动假期托管服务志愿者招募工作……

    清单中布局了一着先手棋,即市科技局、市文广旅游局、市体育局、市卫健委等部门拟定相关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于是,一个个“金华标准”在省内率先出台。市“双减”专班举行交接仪式,将已转型的617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移交给文旅、科技、体育等部门,过去“两头管”的现象得到了彻底解决。

    与责任清单相配套的,是近期工作清单与风险清单。前者踩准工作节点,分步落实“双减”任务;后者周详预判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譬如卷款跑路、租房纠纷、失业风险、退费难等,并提出防范和化解举措。

    学校收到的,则是一张减负工作清单,囊括上下学时间、作业管理机制、晚自习时长、考试管理等30项,必须一一对照落实。在金东区光南中学,最显眼的宣传栏里张贴的是作业公示表,各班级作业内容写得清清楚楚。学生每天去食堂路过这里,都可以瞅上一眼。“我们将清单上可量化的指标,能公示则公示,直接接受师生监督。”校长童国强说。

    此外,还有校外培训机构的分类清单与办学行为负面清单,这6张清单严密织网,不留死角。到了2021年10月初,金华“双减”的“脚手架”搭建完毕,接下来要解决的则是若干个痛点、难点,一场“百日攻坚”行动就此启幕。

    2021年11月17日晚,督查组对辖区内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突击检查。当检查组来到“学思教育”时,发现该机构有2名教师无教师资格证,走廊上悬挂机构荣誉头衔及以提高成绩为导向的营销广告。现场,工作人员对涉嫌违规广告进行取证,并开出责令整改通知书。

    这样的“突击”“硬仗”,在百日行动中屡屡上演——

    为清理违规培训广告,地毯式排查街道、社区,共拆除1000多处,面积1万多平方米。

    为加快“两转一停”,部门之间提升协作效能,变“跑多次”为“最多跑一次”,提前完成100%压减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的任务。

    为防范风险,教育局联合政法、公安、网信等部门做到“矛盾不过夜”。15家机构出现退费难,工作人员逐一对口处理,追回400多万元。5家机构在网上发布不当言论,工作人员当晚上门解读政策,化解矛盾。

    为提升工作效率,研发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金信培”,推动培训机构在平台上报备资金账户。设计学业负担“三色码”,实现精准反馈、差异监管。

    百日行动去除了校外培训的沉疴顽疾,也为校内的减负提质赢得了契机。据楼伟民介绍,金华今年初又启动了“八八行动”,“二次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整治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全面升级数字化监管等,以期实现校外培训治理整体跃升。

    管得怎样——

    监督动真格,课改有实招

    “接举报反映你县实验中学等4所学校存在‘学生书面作业做到22:00后并组织学生周末补课’等问题,严重违反‘双减’相关规定,请立即整改并于一周内上报市教育局。”

    算上这张督办单,金华累计下发了32张。“双减”做得好不好,光看各地各校上报的材料是不够的。金华的治理态度是,必须沉下去找真问题,倾听人民群众意见,防止虚报和反弹。

    据了解,学期初金华就将“双减”列为1号督导工程,所有中小学责任督学入驻学校,对照学校减负清单上的30条,蹲点一个月。督学们推门听课、参与备课、访谈家长和学生,并形成调研报告。

    而面对更复杂的校外环境,金华组建了一支120人规模的“24小时全天候”行风监督员队伍。这支由退休人员、法律顾问、教育工作者组成的队伍,不分时段地明察暗访,去过偏远的山村、拥挤的小巷、废弃的工厂。一次接群众举报某社区存在有偿家教,工作人员大致锁定范围,轮候蹲点,直到第11次才将相关人员查获。因天气转冷,现场每个人冻得瑟瑟发抖。

    “双减”工作的酸甜苦辣,换来的是学生的欢声笑语。

    下午4:00下课铃声响起,金东区曙光小学学生迎来了最期待的时刻。轮滑班的学生脚踩飞轮体验着速度与激情,空竹班的学生在一抖一接之间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还有节奏感十足的非洲鼓、琴声悠扬的古筝、纵情驰骋的足球。

    正在踢球的学生小斌对记者说,去年妈妈给他报了数学、英语两个培训班,每天都有作业,做不完还要挨批评,“现在两个班都退了,作业在学校里就能做完,还有好玩的游戏可以参加,挺开心的”。

    校长张根兵细数一下,学校已经开了29类课程的54个课后服务兴趣班,收费远低于校外培训机构。除了本校教师开设课程,还有30%的师资来自校外,使得兴趣班内容更丰富,学校教师也有时间钻研教学。

    目前,金华已全面推行弹性“5+2”托管服务,采取“家长下单、学校接单”方式,由学校建立个性化课程超市。全市566所初中、小学全覆盖,惠及学生59.7万名。为解决排课问题,金华上线“金托管”平台,学生完成选课、缴费后,平台生成经过最优选择的课后服务课表和组班名单,教育部门可随时掌握信息,作出调整。

    “减轻负担、课后服务,不是简单的加减法。我们将其置于学校的课改体系中,重新塑造教学。”金华市湖海塘小学校长吴志坚介绍,为开出更丰富的课后托管项目,学校根据“远航课程”体系,打造了海洋馆、“蓝星”图书馆、艺展中心等一批新型学习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