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财会类专业大部分毕业生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金融、税务等工作,相关专业一直把立德树人、德才兼备、培养高素质财税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商学院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财税类课程积极参与,将课程思政作为课程开展的灵魂贯穿始终,取得了知识传授和道德培养双丰收。 课程育人秉承“知识导向必须以价值导向为支撑”的原则,通过思政协同内化学习动力、要素改造拓展多维合力、全阶递进构建育人支撑的方案践行课程改革。作为将来从事财务工作的群体储备力量,财会类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认同、归属心理等影响巨大,学校必须利用好专业课程,提升学生获得感。“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人”,学生的主体性和专业意识需要被唤醒、培植起来,实现专业育人目标。 课程思政的开展必须基于学情,完善教学设计和整体规划,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渗透进专业课程,促使“财税知识传授”与“核心价值引领”无缝对接,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和选择合适教学载体,提升教师思政水平和教学能力,实现培养“德业兼修”财会专业人才的目标。 首先,课程思政改革深挖专业课思政基因。例如,税法专业课程的讲授,不是仅停留在对税法概念、法律条文的解读上,而是将知识点放到国家经济和发展战略中来思考,充分发掘税收法律法规背后的人性考量、价值关怀与制度定位,将思政理念作为课程开展的灵魂。其次,课程思政改革与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根据学生专业学习阶梯式成长特征,系统设计递进教学路径,推进思政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全覆盖。再其次,课程思政改革辐射到实践教学环节。打破高校与实践部门的壁垒,引进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言传身教,通过现身说法的讲座和交流,引领学生财会职业精神的塑造。 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多维拓展思政育人合力。一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基因式思政元素植入。税法课程注重遵纪守法和依法纳税意识培养,通过观看税收宣传视频、依法纳税案例引入等方式强化并深入,抓住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和意义深入展开,加强依法纳税教育。 二是对教学方法的思政改造。要强化互动,打造“全过程育人”。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保持良好沟通,形成学伴式关系,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要创设模拟思政场合情境,注重“全方位育人”。科学分析学生将来的就业场景及可能会遇到的职业操守考验,创设情境,提前与未来职业“遭遇”。 三是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专业课程思政评价应体现思政目标的达成情况,涉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在多样化评价主体上,包含学生、课程小组、专业教师、教务管理人员等;在评价维度上,应根据不同评价主体有所侧重。定性评价方面,教师主要对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习惯、价值观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定量评价方面,利用课程教学平台辅助观察学生关注课程时间变化、课程测试及作业完成质量及分数变化、对课程内容掌握及程度变化等。 (作者单位系浙江万里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