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改风采
2022年01月15日 星期六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研学用结合,增效度、挖深度、有温度、拓广度
以“四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展
齐轶丹 巫忆苏
深职院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歌舞青春”团支部风采展演,图为《疫起前行》展演。
深职院经济学院非遗保护社师生将红色经典折子戏送进学生社区。

    从深圳莲花山、人才公园等“红色”地标的参观学习,到广西革命老区的农耕体验;从东兰列宁岩里的思政课到上海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的红色之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一年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按照党史脉络、突出红色因素设计出多条社会实践路线,引导学子在走读中汲取百年奋斗伟力。主题实践活动点燃红色信仰,进一步坚定了深职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

    作为以当好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冲锋舟”为己任、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院校”为目标的特区高校,深职院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和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结合起来,聚焦效度、深度、温度、广度“四度”,精心组织实施、有力有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一年来,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组织领导有力度、方式方法有创新、资源载体有拓展、立足教育有质量、融入工作有实效。师生将党史学习教育中激发的信念信心、热情激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具体行动,推动了学校各方面工作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服务“国之大者”。

    善学善思善作

    立德树人有效度

    率先响应立“高度”。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刚落幕,2021年2月26日,深职院就召开全校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全面动员部署全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校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迅速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及时召开部署会等20余次专项会议,系统谋划、对标定向。

    谋定而后动。深职院党委书记杨欣斌说,学校的党史学习教育尤其重视开拓创新。一年来,深职院重点开展“五个一百”行动,多措并举、立体推进,努力确保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展,确保规定动作不落,自选动作出彩。

    下好领导干部“带头棋”,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动起来。从2021年3月起,深职院开展“百名书记说党建”活动,各二级学院分党委书记纷纷化身讲师,登台开讲,既高屋建瓴又贴近实际的话题,深受师生欢迎。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党史学习教育同样少不了校企协同。学校通过“百家企(行)业党建共建”活动,以“六联模式”与华为、比亚迪等106家企(行)业党组织签订校企党建合作协议,共绘立德树人“同心圆”。

    面向师生征集的“百个精品微党课”,极大激发了深职人党史学习教育及作品创作的热情。138件师生原创作品中,人工智能学院易海博的作品被权威媒体官网刊登。

    “百名大学生讲思政课”成为深职学子砥砺初心、薪火相传的红色舞台。109支学生团队,多角度、多形式诠释了党的宗旨等内容,展现出深职青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素养。传播工程学院陈瑶等学生创作的《问道革命总路线 青春奋进中国梦》获得第五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一等奖。

    “百场宣传教育献礼活动”扩大党史学习教育范围,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党员牢记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让党徽闪耀 为党旗添彩”。活动累计开展200余场,参与人数近万人。

    丰富多样的融合创新实践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从经济学院为每名2021届毕业生精心设计的“党尺”,到传播工程学院以版画为载体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从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党史学习教育口袋书”,到艺术设计学院方寸邮票之间的百年党史;从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自编自导的献礼晚会,到数字创意与动画学院的“上甘岭红色虚拟现实项目”,让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

    感悟思想伟力

    理论构建有深度

    学史明理,思想先行。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学懂弄通悟透“四史”尤其是党史这部教科书,从中源源不断地汲取思想养分,夯实信仰之基,对于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担当、践行初心使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深职院校长许建领说,在冲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院校”的伟大征程中,深刻认识并科学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任务。深职院坚持把“悟思想”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中之重,深化党史理论研究和阐释,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从百年党史中感悟思想伟力。

    2021年11月,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世界政党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作为全省高职院校仅有的省级社科基地,聚焦国外主要国家执政党和在野党等领域的研究,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新型党际关系发展需要的新理念、新模式、新理论,为新时代发展党际关系和制定外交政策提供理论支撑,为马克思主义学科及政治学科的丰富和完善贡献社科智慧。

    为提升学习过程的穿透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政治高度、理论深度,深职院高度重视资源平台的搭建和理论研究。学校开发并推出党史学习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融汇学校图书馆内优质党史党建纸质电子资源,汇聚“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等10个思政专题数据库资源,全方位立体化推介党史党建文献信息。

    如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读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深职院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建设3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编著出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圳案例100篇》等,用好改革开放生动实践“活教材”。学校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理论创新滋养,3项课题获广东省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党史学习教育专项)立项。

    破解急难愁盼

    服务群众有温度

    一年来,深职院师生发现,虽然学校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人与人的关系却越来越近,社区氛围也更温馨了。学生社区里的党建示范路、红色学习亭增加了,“一站式”服务平台功能更齐全、服务更优质了。教师们则发现,学校的母婴室在悄然增加,改造中的教工活动中心多了健身空间和设备,曾经车位紧张的西丽湖校区停车场得以拓展。

    一件件实事有温度、有力度,为深职院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作出生动有力的注脚。杨欣斌强调说,党史学习教育要切实聚焦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学校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解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问题、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问题、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使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冒热气、暖人心”。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深职院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运用到学校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中。学校党政办牵头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案》,并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专题调研,梳理形成115个民生清单。

    “我们把为民办实事视作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试金石。”许建领说,根据收集到的问题,学校确定十项重点民生项目,党员校领导分别牵头领办一至两项实事,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回应师生关切和期盼,凝聚起为学校发展建功立业的强大力量。

    这些项目,既有涉及校内师生的“教师暖心工程”共建项目、学生关爱工程、“i深职”校园智慧移动服务平台、就业精准帮扶结对工程等,又有面向社会的“深圳市长青老龄大学”共建项目、来深建设者关爱工程和志愿服务践初心工程等。不仅体现了一所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品质与追求,而且体现了一所特区大学的使命与担当。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确立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为群众办实事永远在路上,师生群众将越发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从课堂到社会

    辐射引领有广度

    坚持在全国一盘棋中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全国发展作贡献,这是新时代国家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之一。作为入选“双高计划”的中国一流高职院校,办学28年来,深职院始终以大视野、大胸怀、大格局参与城市建设、推动社会进步,努力在服务与贡献中先行示范、冲刺一流,在服务社会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出彩。

    在深职院“十大民生重点工程”中,“来深建设者关爱工程”由党员学生担纲。学校依托商务外语学院学生党支部“幸福四点半”党建品牌,筹划建设“红色基因库”,培育“党员小讲师”,形成社区中小学生课外辅导、校内教职工子女课外辅导等4个“四点半课堂”分项目。一年来,“深职红”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的温馨与温暖。

    2020年9月,深职院长青老龄教育学院揭牌,探索长青老龄大学专业化教学运营新模式。2021年,深职院将“深圳市长青老龄大学”共建项目列为十项重点民生工程之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其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深职院与深圳市民政部门率先共建深圳健康养老学院项目,是深圳推进“老有颐养”先行示范和创新职业教育社会服务模式的重要探索。该学院是具有独立法人身份的新型事业单位,承担养老服务政策研究、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等职能。

    仰望星空立大志,脚踏实地担大任。深职院坚守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职责,与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建立基础教育结对帮扶关系,持续助推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转型升级。学校积极筹建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深圳市社区网格管理学院等,全年累计开展技能培训4.8万人次,组织技能鉴定与资格认证考试12万人次。学校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职教园区建设,连续3届举办“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牵头制定职业教育专业国际认证“深圳协议”,为“一带一路”贡献“深圳职教”模式力量。

    汲取百年伟力,实干赓续荣光。2021年,深职院党委被评为“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案例荣获2021“深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立德树人十大优秀案例,两个学党史案例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展示活动。育人路初心如磐,新征程奋楫笃行。这是学校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取得的进步与荣誉,更是学校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基础与动力。(齐轶丹 巫忆苏)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