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质量的老年教育满足不同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党和政府的重要使命。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首次对中国老年教育进行专项规划。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发展高质量老年教育是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一招,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机构务必积极行动,组织各方力量,同心协力建设高质量的老年教育,为健康中国战略有效推进助力,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彩。
社区党委统筹各种资源建设高质量老年教育中心
——社区基层党委要主动作为,积极统筹各种资源,建设高质量的老年教育中心。建设好社区老年教育中心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积极老年观和健康老年化理念的先手棋。
高质量老年教育能够转变老年人心态、提升老年人适应新时代变化的知识技能、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心理,积极应对老年状态,享受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高质量社区老年教育中心建设需要优质的老年教育师资、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供老年人自主选择、需要充足的空间接纳社区所有老年人、需要便利安全的设施保障老年人免受伤害。
社区基层党委有着管大局、抓统筹的职责,有着联系各方、熟悉情况的优势,需要深刻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积极统筹社区资源,从人、财、物、场地设施进行统筹,办好社区老年大学,确保本社区老人能够就近接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按需所教的老年教育。
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牵头开发多样化高质量老年教育课程
——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开发多样化、高质量的课程,满足老年人高质量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我国第一所老年大学1983年诞生于山东济南,之后其他省份也开始先后创办老年大学。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老有所养、老有所学、学有所教”被提到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老年教育事业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规划,努力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接受所需要的老年教育。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老年人的体质状况和年龄结构呈现多样化、教育程度和兴趣爱好存在差异性,这些都对老年教育提供者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
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有着适应市场需求组织专家资源及时开发出各种课程的优势,也有履行大学服务社会的办学职责,在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现实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有能力、有责任配合社区老年教育中心开发各类高质量课程,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要。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要主动对接社区党委、社区老年教育中心,充分调研,了解社区老年人对教学内容的需求,迅速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发出适合不同群体老年人的教育课程,助力老年人实现人生梦想第二次起飞。
社区医院配合建设“康教一体化”老年教育
——社区医院积极配合社区老年教育中心,拓展课程资源,促进康教结合,助力老年人颐养天年。
良好的健康状况有利于老年人延续成年期的生活方式,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国家战略。社区医院要主动积极配合社区老年教育中心的工作,为老年人提供可能遇到的各类健康问题讲座,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养。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老年痴呆防治、抑郁焦虑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治等主题讲座应该是社区医院常抓不懈的工作内容。
不同年龄段老年人遇到的主要问题不同,社区医院务必针对60至69岁的低龄老年人、70至79岁的中龄老年人、80至90岁的高龄老人和90岁以上的超高龄老人给予不同健康主题和应对策略的讲座,促进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为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贡献才智打下良好的基础。
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助力老年人就业与志愿服务
——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要积极拓展服务,为老年人就业和志愿活动提供服务,帮助老年人发挥余热,融入社会,享受高质量老年生活。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这就客观地要求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要积极承担使命,及时组织力量创建老年人才信息库,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为想从事志愿服务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机会,让老年人有机会参与基层民主监督、移风易俗、民事调解、文教卫生等志愿活动,达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理想目标。
我国老年教育的方针政策已经确立,关键看落实。老年教育因其对象的特殊性,依托社区开展老年教育是根本途径和关键举措,社区的组织管理部门务必积极行动、有效组织、协同配合,推动中国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夏仕武系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任根运系青岛西海岸新区老年大学校委会副主任、高级讲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体系研究”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