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坐落在徐汇区黄浦江畔,闹中取静风景秀美。学校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首批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色示范学校。学校连续20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多次获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职业教育必须面向产业对接岗位,在产业升级转型的过程中积极适应形势的发展。作为上海市中职“A+”类优质校,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坚持“规范运行、质量提升、特色凸显”的12字办学方针,经过近10年的探索,通过产教融合和数据平台建设了“两端三维一平台”,实施教学诊断与改进,持续促进人才质量主动对接市场需求,走出了一条完善自我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路径。
2011年起,学校着手建设全过程实时化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增强了学校内部质量自主保障能力。随着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岗位技术变化并不能及时更新为课堂教学内容。为更好地解决课堂教学内容及时更新的问题,学校基于人才链与产业链动态耦合理论,从专业建设状态、课程建设状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状态三维度监测专业教学过程,结合宏观的区域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产业、限制发展产业、淘汰退出产业)、中观的产业链与人才分布(分工模式、上中下游岗位群、企业紧缺人才和过剩人才)、微观的岗位职责(岗位任务、关键能力、必备证书)三维度监测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了基于产教大数据的“两端三维一平台”的中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测调整系统。
“两端”,是指校内专业与外部产业两端。评价体系将产业技术的新发展与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快速关联起来,覆盖学校教学端的专业、课程、课堂与实践教学状态,连接产业端的区域产业结构、产业链与人才分布、岗位职责。形成了37个指标点、5个层面的评价工具量表。
“三维”,是构建了专业、课程、课堂3个评价维度的内部调整机制。通过“日常教学过程+课程小循环+专业大循环”的周期性评价与调整,形成常态反馈机制,有效地改进教学、优化课程、更新专业。
“一平台”,是指建设了一个基于云计算、分布式处理技术的信息云平台。学校统一数据字段标准,编制了覆盖专业、课程和教师的12个编码,在此基础上,联合企业和9家学校共同开发“中职校本数据分析诊断与改进应用平台”(已获国家版权部门专利注册),利用专业教学监测模块的感知技术采集教学过程数据,利用爬虫技术挖掘产业发展需求数据。同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专业与产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课程教学与岗位职责的匹配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依据质量评价理论,及时诊断与改进日常教学问题,每门课程进行一次学年小循环考核与改革,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一次大循环评估与更新。
作为首家入驻上海教育云的平台,目前被多所学校使用。实践中充分证明,平台能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性数据和产业发展需求数据的即时采集、加工和分析,及时反馈教学,提升了人才培养市场需求调研到课程资源转化之间的效率。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质量明显改善,就业对口率从64%上升到87%;在技能大赛中获奖人数相比上届翻了一番,在上海建材类专业中金牌数连年居首。教师获省部级荣誉52项,获奖比例增加157%。“名校长”攻关基地、上海市名师工作室、上海市班主任工作室等发挥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员。学校专业建设取得成效,形成了一体两翼的专业发展新格局,获上海市示范性品牌专业一个、品牌专业两个;领衔开发2021年教育部门新专业标准,教学标准开发和课程资源增量显著。学校招生报名人数年年提升,远超招生指标。在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基础上,又被评为首批中职“A+”类优质校、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培训基地,成功入选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信息化标杆校、教育部门2020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
成果在全国产生广泛社会影响。来自江苏省昆山市、浙江省嘉兴市、四川省成都市等地的10余家职业院校来校学习借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改部门给予的“有高度有创新有成果”的评价。在教育部门优青跟岗培训班、上海市职教协会中职分会、上海中职名校长培训基地论坛等作为典型案例被推广。相关论文先后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获得职教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张文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