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2022年01月09日 星期日
“小学化”重,“花架子”多,“小胖墩”多——
幼儿动作教育如何更科学
通讯员 余杏 邓东京 蒋毅莹 本报记者 阳锡叶

    走、跑、跳、爬、钻、滚……这些动作对幼儿身心成长都具有深远意义。不过,有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幼儿动作教育普遍存在形式多但不实用、课程设计不科学等问题。

    近日,幼儿体质健康促进与动作发展高峰论坛在长沙师范学院举行,就幼儿动作发展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专家呼吁,幼儿动作教育要“野蛮其体魄”,更要“文明其精神”,构筑幼儿强身健体的牢固体系。

    幼儿动作发展不可“逆行”

    3—6岁是健康习惯养成、运动技能发展和健康人格培育的关键期。

    “儿童的身体发展是通过动作完成的,人的身体机能也是随动作发展而成熟的,比如‘7个月会坐’‘8个月会爬’等。提早或超越身体发育敏感期,发展身体动作效果都不好。”广东省教育厅原体育教研员庄弼说,平衡、协调、灵敏、柔韧、速度、力量、耐力等体能素质,不能颠倒发展。

    动作发展不仅对幼儿身体发展至关重要,对其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的发展也不可小觑。“健康成长包括体适能和脑适能的发展,儿童期的运动协调练习既能促进个人体适能发展,也能促进认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美国春田学院教授刘展说。

    庄弼举了一个例子:“老鹰抓小鸡”是简单的游戏,但可以培养儿童的品德。“老鹰”动作敏捷、勇猛,“母鸡”机智,富有责任心,“小鸡”动作协调、灵敏,具有团队精神。

    “每个游戏都有一定的育人价值,幼儿可以在无形中受到熏陶。”庄弼说,儿童的认知及情感往往随着动作发展而发展,动作发展过程也是育人过程。

    幼儿动作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教育部2001年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师要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其基本动作。

    2012年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要求幼儿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虽有政策引导,但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幼儿动作教育现状仍不容乐观。

    “一些幼儿园存在儿童动作发展的误区,把体育等同于动作发展。”庄弼说,不少幼儿园忽视幼儿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培养,导致出现小学学习内容,或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

    深圳大学副教授陆克俭指出,现在一些幼儿园体育片面追求“花样多”,如带小朋友跳各种流行舞曲,参加体育竞技比赛等,实则存在“三无”现象——无促进生长发育,无运动密度、强度,无体能锻炼和品质培养。

    刘展指出,由于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急剧变化,幼儿身体活动量普遍不足,运动缺乏诱发幼儿体适能和脑适能下降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2021年7月,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

    有政策“加持”,幼儿动作教育为何仍问题重重?

    庄弼指出,缺乏动作发展的内容指引,缺乏了解动作发展内容的专业人员,特别是专业的男教师,缺乏促进儿童动作发展的器材,缺乏科学、全面的动作发展评价方法等,是主要因素。

    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郝晓岑认为,科技的进步、网络和电子产品的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张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幼儿动作的发展,导致“小胖墩”数量与日俱增。

    课程与环境是破题关键

    幼儿动作教育如何走向科学?

    广州体育学院教授辛利提出,幼儿体育最关键的是要选择有利于幼儿动作发展的课程内容。

    辛利主张课程内容选择要符合幼儿身体发育和成熟的序列,符合幼儿动作发展规律,符合国家颁布的政策。

    据陆克俭介绍,深圳市有幼儿园就探索了“一小时体育活动”,教师带幼儿每天开展早操、体育游戏、体能锻炼等,通过科学的“一小时”,促进幼儿动作发展并激发其运动乐趣。

    刘展认为,幼儿动作教育要把握两条,一是抓住关键期,二是让幼儿多进行综合性运动。“3—6岁是反应、速度、协调、力量、平衡等能力发育的关键期,不能错过,综合性神经肌肉运动更能促进脑功能发展。”人类动作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在幼儿动作教学中要学会等待,而不是拔苗助长。

    除了相关的课程建设,专家们也提出,适宜的教学和家庭环境对幼儿动作发展至关重要。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杨宁认为,要给幼儿提供充足且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尽可能贴近自然的、适宜儿童的环境,鼓励他们多进行户外活动。

    此外,郝晓岑认为,家庭是幼儿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体育习惯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充分利用家庭环境,创设幼儿家庭体育活动空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