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07日 星期五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
——聚焦广州中学“激扬生命教育”
高博
广州中学教师自编自演情景舞台剧致敬伟大时代
彭建平校长和学生共读一本书

    2017年以前,北京有北京中学,上海有上海中学,而广州却独缺一所广州中学。

    2017年7月,在天河区优质的区属公办完全中学——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整体并入的基础上,广州中学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成为广州基础教育界一件备受瞩目的事。

    广州中学的诞生,使广州终于有了以城市命名的中学,它的诞生承载着时代的召唤与历史的使命,承载着广州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美好向往。在广州市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天河区决定集全区之力,高起点、高标准办好广州中学,全力打造代表广州城市形象的新时代教育,使之成为“广州基础教育的新标杆学校”。

    深耕广州基础教育20多年的原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校长彭建平,带着厚望与使命,在广州中学开启了他人生中的又一次“攀登之旅”。

    从优秀教师到著名校长 “激扬生命教育”是他的响亮命题

    “教育的价值不是让每一个人以同样的方式平庸地活着,而是让每一个人以自己的方式高质量地活着,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

    有些人从来不向命运低头,有些人是天生的梦想家。1995年,彭建平从洞庭湖边踏上南下的火车,去追寻心中的教育梦。或许,他自己也未曾想过,他将会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南国热土上开创出怎样的一番天地。

    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是他南下广州的第一站,他从数学教师做起,历经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务,经过16年的艰辛探索,他以“教学生3年,想学生30年”“让学校带给每一个人幸福与希望”的价值追求,将这所天河区垫底的薄弱学校带到了广东省国家级别示范性高中。2012年,他奉命调任天河区龙头学校——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校长,以“生命激扬生命,三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带领学校突破高位发展难题,一路高歌前行。

    一连串成功的教育足迹背后,是他教育思想的沉淀与闪光。

    早在当数学教师时,彭建平就善于因材施教,激活学生内在的动力与潜能,改变了无数学子的命运。教育生涯中,他始终坚守自己内心的准则,坚守生命本位,以“激扬生命教育”的响亮命题,点亮师生前行的希望。

    “中学教育应站在比分数、比升学更高的层面上,冲破分数与功利的桎梏,让学生多接触生活、了解社会,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呈现生命鲜活、生动和丰富的特质,懂得宽容、民主、自由、自信、自强、自尊、善良、正义、责任等精神赋予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校长,应该承担起敬畏生命,激扬生命的使命与担当,坚定地相信校园里的每一个生命都有积极发展的可能性、主动成长的自觉性、价值追求的独特性,尽力赋能生命个体成长,让每一个生命活出自己的精彩。

    广州中学结合学校的发展定位,将“激扬生命教育”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建设的宏大视域中,以“激扬生命,成就梦想”的核心理念和“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精彩”的办学愿景,引领师生进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系统化教学改革,为生命发展提供更丰富的可能性。

    从优秀教师到著名校长,彭建平不仅实现了人生的跨越,也沉淀出具有宏大格局、饱含生命关怀的“激扬生命教育”体系,为广州中学讲好新时代教育故事增添了重要的底气。

    激扬的教师生命状态 让学生的生命激扬

    “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一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在彭建平的字典里,“人”是教育的核心,学校的生命主体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教师不是获取升学率的工具,而是一个个鲜活而有个性的生命。校长要尽可能地在快节奏的现代学校中,创造一个服务人发展的场域,引领教师走向生命自觉。

    “教育者唯有解放自己才能真正解放学生,唯有激扬起教师团队的生命状态,才有可能激扬学生的生命。”为此,彭建平始终将教师发展列为学校发展的“第一工程”,千方百计帮助和鼓励教师,朝着心中那座“山”往高处爬,形成看得见的自我成长轨迹。

    价值导航赋能教师成长动力。校长是学校的精神领袖,校长的价值取向和愿景决定学校的价值追求,广州中学通过“学校愿景描述与展望”等研讨会,让“激扬生命教育”逐步成为全校共识。而彭建平满满的创业激情与正能量,也深深感染着每一位教师,激励他们不断迸发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广州中学的每一位教师都要完成“十二项修炼”: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引人入胜;修炼自己的眼睛,让它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心灵,让它平和美丽……“十二项修炼”对教师的职业观、专业发展观提出了具体要求,引领教师不断提升、塑造、激扬自我。教师们由内而外的变化也让学生惊呼:“我们的教师变得更漂亮、更有气质了!”

    评价创新激励教师发现自我闪光点。学校认为,“学生的成长与爱戴、专业的价值与同伴的肯定和欣赏、社会的认可与家长的尊敬是教师良好状态的重要来源”。为此,广州中学将教师评价从立足于考试成绩、同一标准衡量所有教师转变为多元多角度评价,从官方、他评为主转变为非官方、自我评价、同伴和行业评价,从“评出好坏的知识世界”转变为“人人闪亮登场的生命世界”。

    学校每年评选“最具魅力班主任、月度人物、青年才俊、校园最美教师、校园十大读书人物、年度人物、为自己申报一个荣誉”等奖项,隆重举行“享受教育幸福奥斯卡颁奖礼”,让每位获奖者和更多的教师获得心灵的高峰体验。学校认为,“当评价的目光不紧盯着分数和升学率时,教师心中就会洋溢着幸福美好的情愫,脸上时刻都会阳光灿烂,照亮和温暖学生的心房”。

    多平台分享激发教师成就自我的内动力。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分享”是广州中学教师文化的精髓。除了常规校本研修,学校还创设了“五山(凤凰)大讲堂”“学术年会”“关键事件与经验沙龙”“管理微创新沙龙”“我的教学思想分享会”等多个平台。“有会就有交流,有会必有点评”,教师在自由的氛围中分享经验、碰撞思想,让每一次“发言”都变成生命成长的机会。

    研发课程提升教师生命成长的持续力。“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能解放活力,教师只有跳出舒适圈才能成长。”学校支持每一位教师的内心追求,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研发课程,以推动专业持续成长、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广州中学的“第三学期课程”、生涯发展课程等大部分由本校教师研发,学校还通过名师模仿秀、学术开放日、团队展示日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展示舞台。

    “唯有生命自觉的教师才能远离职业倦怠,将对职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生命的敬畏深根于教育的土壤。”在彭建平的引领下,广州中学教师团队正朝着“生命型”教师全力奔跑,涌现出特级教师陈艳萍,广州市骨干教师王晓漫,广州市十佳青年教师周文超、唐雯,全国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全国一等奖获得者杨子江等一批优秀代表。

    丰富的学校课程 让每一个生命广阔丰盈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多一把尺子,就能多发现一批好学生;多一些可选择的课程,就能培养更多的好学生。”

    衡量一位校长领导力的关键,是课程与教学领导力。而课程与教学改革也是广州中学打造“广州基础教育新标杆学校”的重点所在。

    教师和校长站在不同层次理解,就会为学生设计实施不同的教育。在“激扬生命教育”理论下,广州中学认为学生的成长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习生存知识本领的人,第二层次是学习生活能力、态度和生活价值观的人,第三层次是学习如何让生命更加有意义和价值的人。

    从“生存”走向“生命”层次,课程无疑是重要的途径。为此,广州中学制定了“一体二翼三层五维”课程顶层设计,“一体两翼”即以学生课程为主体,以教师发展课程和家长成长课程为两翼;“三层五维”即将学生主体课程分为基础类、拓展类和专修类三层,涵盖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国际理解、健康艺术、自省与交往5个维度。

    其中颇为亮眼的是,学校开设了“唤醒自主生命—提升生命价值—张扬个性生命”的生命激扬、卓尔不凡特色课程,通过“走班、走校、走社会”的动态学习模式,培养具有生命自主意识的、勇于追求生命独特价值的创新性人才;开设了“理想信念—生涯发展—学业发展—心理发展”的学生发展指导课程,这些课程都完美契合了学生生命发展的3个层次。

    如今,像开阔国际视野的“国际理解与国际法”课程、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实践GPS”课程、培养领导能力的“领导力与组织”课程、增强责任与感恩的“成人礼”课程,以及戏剧课程、研学旅行课程等,都已成为广州中学学子喜爱的特色课程。

    “没有见识过大海的人不知大海的伟力,没有攀登过大山的人不知山的雄奇。”无论是“路在脚下万里行”“72小时无人岛生存”“港珠澳大桥实地考察”等特色课程,还是疫情防控期间居家学习远程网络“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项目式学习实践”“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和思考”等线上系列主题班会,无不折射出广州中学对“圈养”教育的大胆突破,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不懈追寻。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清楚地意识到要成为完整的人,全在于自身不懈努力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并取决于日常生活的指向、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和来自灵魂的每一次冲动。”

    彭建平深知这样的冲动难能可贵,因此他总是尽其所能地为学生创设更丰富、可选择的课程。学生热爱什么、需要什么,只要合情合理,他总是“有求必应”。

    于是,在广州中学,校园劳动、学农、志愿者活动、科技创新赛、项目研究等课程遍地开花,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社团节、少年科学院、少年文学院、少年艺术院等“五节三院”应运而生。学校还支持有能力的学生开课,至今已有上百名毕业生和在校生在学校“第三学期课堂”开讲,陆续开设了“西方艺术史”“与柏拉图对话”“湿地生态的考察研究”“什么是基因工程”“新冠病毒的项目式学习”等深受欢迎的课程。

    在“五花八门”的课程背后,是学生个性的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最终指向生命独特价值的实现。

    2017年至今,全国、省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多次花落广州中学,利知霖、王为等多名学生在省级五大学科联赛中获一等奖。在天河区中小学首届“十佳小院士”评选中,广州中学星光熠熠,荣获“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称号。

    “十佳天河小院士”之一的黄宝琳同学入选了省级中学生“英才计划”。她不仅与同学一起研究小课题,合作撰写了《探究分析医用外科口罩对新冠病毒的防护效果》《新型冠状病毒传染蔓延情况研究》等研究报告,组建“鱼菜共生”项目研究小组,还代表广东省中学生参加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全英文与“以色列科技创业之父”瓦尔迪博士在线上交流创新创意构想……科技报国成为她心中坚定的梦想。

    激扬生命的场域 让每一个生命自由成长

    “课堂是一个‘生命场’,是每一个生命都能自由成长的‘场’,是学校育人理念得以落地、育人目标得以实现的平台。”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引导学生走上自我发展之路的捷径是课堂。

    诞生于广州“科技硅谷”的广州中学,从一起步就极具“未来学校”特征,着力打造“智慧课堂”这张亮丽名片。学校建成广州先进的新型智慧校园生态,并通过理念重塑、流程再造、组织重建,打造激扬生命的智慧课堂。

    在彭建平的“激扬生命教育”视域中,智慧课堂并非技术唯上,它首先是一个敬畏生命、关注生命、激发人的智慧的课堂:拥有自主与挑战、重视合作与分享、关注安全和自由、尊重差异和个性、倡导宽容和民主等生命样态特征。课堂的核心在于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教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走向“学为中心”的学教体系,二是从单向、用一个标准衡量全体学生的“知识世界”走向多元多维、立足于学生生命发展、尊重生命独特性与自主性的“生命世界”。

    为此,广州中学启动课堂流程再造,在实践中建构起“六环一步”的生命激扬课堂模型(自主学习探究—交流分享展示—问题互动研讨—精讲点拨释疑—多元评价促学—总结提升迁移)。突破课堂40分钟时间和空间边界,精心建设“智慧课堂资源库”,以前置性自主学习资源包、二次备课教学设计、精品课例等,为智慧课堂提供强力支持。

    学校开发了“普适+个性”的前置性自主学习资源包,内容包含自主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资源、学后自我诊断、自主学习情况反馈表等,成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阶梯和指南。而基于前置性自主学习的二次备课是实现“以学定教”的关键,教师二次备课重点在于对知识的释疑、内化、迁移、拓展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设计,并将作业与下一阶段前置性自主学习任务进行统一设计(即没有明显的课前、课中、课后)。

    在组织重建方面,学校致力于重建一个“文化智慧—数据智慧—教育智慧—生命智慧”四元联动智慧学习生态系统,通过教与学各要素的互联互通、学与教群体的各司其职、学习空间及相关资源的各尽其用,培养勇于追求生命独特价值的智慧型人才。目前学校已建成校园生活、教务系统、师生发展、教学课程等大数据平台,实现全方位可视化管理;师生根据兴趣和自主发展需求,组成社群、微班级、微团队、微学校等。

    今天,广州中学智慧课堂已率先跨入2.0时代,形成“六新”特色:以“激扬生命”为文化导向(理念新),以“翻转课堂”为基本形式(流程新),以“选课‘走班’、小组合作”为组织形式(形式新),以云系统和全员平板为技术支撑(技术新),以评价技术和诊断技术的更新实现精准教学(管理新),以提供平台、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思维碰撞为着力点(手段新)。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智慧课堂既把课堂还给学生,又通过技术赋能提升效率,真正实现了“减负增效”,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生命成长奠基。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智慧学习生态系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生命成长的舞台 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

    “学生潜能如同气体,有多大的空间,他们就有多大的体积;学生身心如同液体,压力过大,他们便会从你意想不到的地方撑破容器;学生个性如同晶体,各有自己独特而美丽的晶型,强迫他们按照你的意志改变,不会有好的结果。”

    数学教师出身的彭建平,常常用这种形象的比喻,来讲述他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在他的影响下,广州中学始终珍视学生发自自然天性的主动权,创造适合生命成长的环境,提供生命成长的“养分”和“能量”,筑建生命成长的舞台,展示生命的绚丽多彩。

    在这里,每一名学子在3年内必须完成15件事:每学期至少读10本好书、至少完成一项研究、至少参加一个社团、至少学会一门健体技能、至少建立一个艺术欣赏的领域、至少做一项“小发明”的设想或设计、至少选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定时去帮助他……

    在这里,每一名学子以“自主管理,促进主体意识觉醒;自创社团,促进个体潜能发展;自我锻造,促进社会责任感强化;自主研究,促进创新思维能力提升;自主发展,促进生命独特价值张扬”的“五自”发展方式,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2019年,学校以“融入‘中国梦’教育的高中生生涯教育实践研究”省级课题为引领,将学生个人发展之梦与伟大的“中国梦”融为一体,开创了“敢于筑梦—勇于追梦—科学圆梦”的高中德育新模式探索。“追梦行动”不仅是学校生涯教育的切入点,更是立德树人深层次的实践。“追梦行动”还配有电子评价系统,同步推出《追梦足迹》纸质版,让每名学生留下宝贵的成长记忆。

    作为以城命名的学校,广州中学以传承广州文化、体现广州精神为己任,将城市文化基因注入学子生命。学生利用假期,以研学旅行的方式,设计“探寻广州味道,感受广州之美”的一日研学路线,录制一期研学节目。在这一天,或游览一处广州名胜,或采访一位老广州人,或品尝一种广州饮食,以亲身经历思考广州的历史与未来,做好广州文化的传人。

    为了激励学生更加自信地走向人生的广阔舞台,广州中学还设立了“五色奖章、十百千奖励工程、十佳班长、广中之星”等多维度的评价奖励,让每名学生都有闪闪发光、绽放生命精彩的机会。

    学校努力平衡着教学成绩与生命发展的关系,让人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让师生实现完整精神的构建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好学校不只有升学率 更有对美好人性与教育本真的追求

    生命是多样的,需要绽放。

    生命是独特的,需要尊重。

    生命是鲜活的,需要舒展。

    生命是立体的,需要整全。

    生命是有节奏的,需要耐心。

    生命是有规律的,需要敬畏。

    生命是不可重生的,需要珍惜。

    教育是一个生命自觉的过程。怀着一颗教育的初心,彭建平为“激扬生命教育”写下了丰富的注脚,并引领师生脚踏实地践行,将其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

    办学以来,广州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近四成学生升入全国“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专业深造。近年在省级、市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一等奖56人次,2020年入选广东省英才计划人数占全省人数的13.3%。明天小小科学家、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广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等奖项为学校增光添彩……

    “一所好学校不只有分数和升学率,更有对美好人性、对教育本真的追求。”“我们不可能把每一名学生都送进理想的大学,但我们完全可以让每一名学生幸福地享受教育,学会让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我们不仅要关注今天,更要关注明天;不仅要关注升学的质量,更要关注生命的质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更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信仰、理想、信念。努力培养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人,使学生拥有善良的心灵,找到自己的生命方式,自由呼吸,茁壮成长!”

    追寻广州中学的办学足迹,不难发现,无论是引领者不知疲倦向前奔跑的个性,还是学校坚守的“激扬生命教育”,无不诠释着一个道理:当我们无法改变外在条件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改变自己。

    勇敢者的攀登,注定一往无前。

    (高博)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聚焦广州中学“激扬生命教育”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2-01/07/08/ZGJYB2022010708_b.jpg 08 中国教育报 9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