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东阿县教师在集团教师指导下上展示课 |
|
②共同体“种子教师”跟岗研修结业仪式 |
|
③东阿县教师到集团跟岗学习 |
|
④东阿县实验中学学生14岁生日庆典 |
|
⑤合作研修 |
|
⑥山大基础教育集团东阿项目培训——课堂教学(数学) |
县域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转变职能、发掘潜能,促进县域基础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如何应对群众对教育质量越来越高的期望?如何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和短板?这些一直是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教育系统致力探索的问题。
均衡与优质是我国教育大计的两个核心元素,也是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的初心所在。作为山东大学举办,以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山东大学辅仁学校等名校为龙头学校的教育集团,一直致力于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倡对口帮扶,推动山东省基础教育事业的均衡、优质发展。
一方有需求,一方有供给。2019年8月19日,东阿县政府部门与集团正式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成立“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东阿县教育发展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这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育合作形式,区别于传统的教育帮扶。它不仅着眼于试点学校的快速发展,更注重县域内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普遍提升;不仅重视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方法的传输,更强调县域内各学校教学研究的自发生成。
双方在共同体内组建规划组,进行顶层设计,组织培训教研活动、跟进评价诊断等工作,对共同体的运行进行整体把控。集团各学科、各部门组建项目组,负责各板块、各领域相关工作的实施。有关学校组建执行团队,分别对接集团成立的项目组,负责工作在本校的落地实施。共同体经过充分调研,明确工作目标、确定工作形式,构建培训体系,促进各领域、各部门各项工作的协同开展。
东阿县教育体育部门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东阿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教育硬件建设上投入很大。现在,共同体转变职能、改革创新,借助集团的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升教育软实力,全力下好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这盘棋,推动东阿县的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教育理念共同体
——走好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
合作伊始,山东省首批“齐鲁名校长”、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总校长赵勇指出:“打造共同体首先要实现教育文化、教育理念的认同,要让群体逐渐形成共同遵循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这是打造共同体的基础,这样合作才能走得远。”
“实现教育理念的认同,关键在校长,重点在教师。一定要让校长和教师的观念转变到全新的教育发展理念上来,才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这是合作发展的‘先手棋’。”东阿县教育体育部门负责人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工作理念,东阿县教育体育部门先后组织全县25名校长到集团观摩考察8次,目的就是体验山东大学附属中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文化,并切实转变为教育行动的自觉。
“3年前,我聆听了赵勇校长的主旨报告。报告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阿县鱼山镇中心小学校长刘培武说,“集团‘共享生命成长’的教育理念,正在成为我们学校的办学行动指南,引导我们站在文化的角度思考教育,站在教育的高度思考教学,让学生发生真实的学习,努力将学校打造成‘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
合作近3年来,不仅校长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改变,教师的工作文化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集团微信公众号“我的专业成长经历”栏目启发了东阿县实验中学,学校微信公众平台随后推出了“我的青春奋斗”和“我的教育故事”栏目,分别推送了15名青年教师和10名优秀教师的教育故事。这些正面真实的报道极大地鼓舞了教师的干劲,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教师的精神面貌。目前,集团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的工作作风已经在各学校落地生根。
“通过在共同体内部的渗透、贯彻和持续影响,使共同体内部的成员单位和个人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工作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等焕然一新。这是共同体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因素。”共同体负责人赵学东这样认为。
学校管理共同体
——走好高质量发展的“长远棋”
管理是一切工作的纽带,科学高效的管理能把学校的各项工作及其组成要素结合起来,发挥整体效应,以实现各项教育目标,这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计。
作为东阿县初级中学的龙头学校,东阿县实验中学的领导班子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校长如何实现有效管理?这个问题在与集团合作后有了答案。
在集团“学术领导、项目管理、行政服务”管理理念的影响下,集团的机构设置给了实验中学很大启发,学校由此形成了“431”管理模式,即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文化研究中心、后勤服务中心“4个中心”和3支年级管理团队共同服务于师生成长这“一个核心”。建设人际关系简单、学术生态自由的生命成长共同体。
在共同体中,双方共同探讨现代学校的管理体系,共建管理制度,在管理文化、管理框架、管理制度等方面取长补短,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条线与块面、民主与集中、封闭与开放、人文与科学之间取得平衡,实现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3年前,刚走上校长岗位的我,茫然、焦虑。通过在共同体3年的学习和研修,我找准了自我定位、增长了见识、坚定了方向。”东阿县牛角店镇中心小学校长肖磊兴奋地说道,“这3年,我受益匪浅,共同体见证了我的成长。”
“由多学校部门和多环节流程构成的工作项目都交由项目负责人全程策划、监控、管理、施行,并相对独立于原行政隶属关系行使职权,对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负责。此举将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奖惩机制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有效地提高了学校各项工作实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东阿县实验小学副校长张敏说。
通过系统化、组织化的校长队伍建设和培养,共同体有效解决了学校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为校长搭建了展示交流、发现典型、树立榜样的平台,实现了互学互促、共同成长。
变化同样也发生在教育主管部门中。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工作方式由原来的“命令式”向现代化的“服务型”转变。主管机构不断重塑角色定位,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项目实施保驾护航,提供全面的服务和坚强的支撑。
教师发展共同体
——走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棋”
2021年,国家“双减”政策出台。“面对‘双减’的新要求,东阿县抓住了落实‘双减’的关键,那就是依托集团提升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进而提升课堂质量。”东阿县教体部门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说。
集团针对县域教师队伍实施了“老中青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即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入职适应教育,帮助他们熟悉教学常规、提升教学技能;鼓励学校骨干教师把教学经验、管理方法、工作作风等宝贵资源有效传承给青年教师,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高素质、有梯度的教师团队。在集团的引领和推动下,培训与学习贯穿教师职业发展的全过程,一支支保持奋进姿态的学习型师资团队正在形成。
姜大帅是东阿县实验中学新入职的教师,在集团跟岗学习了一周。“我注意到,在教学中,山东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师直接讲解的时间并不多,更多的是学生生成问题、一同探究的过程。这对我的教学工作帮助很大。受此启发,我在教学时会提示学生思考的方向,或者预设几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课堂效果大大提升。”姜大帅深有感触地说道。
姜大帅通过学习集团网上平台“基于问题驱动的混合式学习”和“‘小组合作+双导师制’学生居家学习助力系统建设”课程,总结出自己的教学方法,即利用班级的分组措施、优质的电子软件、同事之间的通力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集团的引领和助推下,姜大帅现在已经成了学校的骨干教师。
洪传印是东阿县第四中学一名具有2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从教20多年来,获奖无数。通过在集团的研修学习,他也开始不断反思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我在讲朱自清《春》的时候,习惯于‘一二三’罗列春天的美丽之处,没有带领学生充分想象春光有多美,今后应当努力启发学生表达对春天的感受。”洪传印反思道,“听了许多次集团教师的授课,我才惊觉博大精深的语文课不只是用来释义的,它还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唤起人的共情。印象深刻的是山大附中教师讲授的《马说》,聚焦文本又不局限于文本,而是借‘千里马’办了一场‘招聘会’,可谓通今博古、包罗万象,让人回味无穷。”
此后,洪传印甘当“小学生”,尝试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走出文本。前不久,教学专家在听洪传印讲授《昆明的雨》一课之后,点评道:“洪老师没有逐字逐句地带领学生赏析句子,而是给课堂‘留白’,让学生一遍遍地读透课文,之后由他们自己选择‘美’的切入点,去画出‘昆明的雨’……这样的生发性课堂酣畅淋漓,文本不再只存在于教师的板书中,而是轻巧地跃然于学生的笔间、心间,这样的课非常成功。”
周六是集团教师的研修时间,教师围绕主题研讨、集体备课、研究教材,还为有需要的教师准备送课、讲座、沙龙。“在共同体成立之前,学科教学研究都是‘单兵作战’,只知道自己这样做,别人怎样做无从知晓。有了这个平台,教师转为‘兵团作战’,开始共同探索符合学科特色的教研方式和教学方式。”县教体部门小学教研相关负责人说,“每次研修活动都有集团专家全程跟踪指导,把握一线教师的所需所想,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既能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又能促进教研员的成长,令人受益良多。”
据统计,共同体建立以来,共开展培训研修82场/次、线上研修20场/次、跟岗学习13次,参与教师4000多人次。合作共同体的有序有效开展,在推进课堂改革、锻造教师队伍、提升课堂教学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近3年来,东阿县先后有5人获评“水城名师”,3人获评“水城名校长”,56人获评聊城市“教学能手”,62人获评聊城市“骨干教师”。
课程建设共同体
——走好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棋”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提升育人质量的“制胜一招”。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品牌和办学特色的核心表现就是课程。
初二(4)班学生孙百君,在14岁生日庆典上将《妈妈小传》作为神秘礼物送给了母亲。孙妈妈读到《妈妈小传》中“以此文献给我的妈妈——感谢岁月绵长,让我开始懂您。于我而言,您便是整个世界的温暖与明亮”这句话时,不禁喜极而泣,与孩子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东阿县实验中学为学生举行的14岁生日庆典上的一个场景。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集团形成了基于真实生活、遵循课程规律的德育课程,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东阿县实验中学在学习、参与集团德育课程之后,认真观摩了集团“14岁生日庆典”活动,有效地进行了本土化落地实施。
“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亲子关系紧张,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德育课程中的老问题。”东阿县实验中学副校长刘道礼说,“在集团的引领下,我们的德育课程采用‘润物无声’的方式,组织学生写亲人小传,让学生在感恩教育中理解、热爱父母,以家长的无私付出激励自己刻苦学习、踏实做事。”
为亲人写传记不仅是一项语文作业,更是一种深刻而有效的德育形式。它充分挖掘亲情的力度、温度和深度,以潜移默化的情感浸润,为学生创建更好的成长生命场。
共同体成立后,集团专家带领当地部分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转化课程建设成果,进行课程落地实施,评价课程实施效果,指导各学校课程的原创生成。如东阿县实验小学的“城堡童年”课程体系,把生活与科学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学生在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科学原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不断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成为快乐的“小小科学家”,形成了“科学城堡”课程;在学校空地上耕耘、种植、采摘,体验劳动的快乐,分享收获的硕果,形成了“劳动城堡”课程……
此外,共同体内的部分骨干教师深度参与开发、站在素养的高度上审视假期学习,编撰了集团的“假期项目式”作业。新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持续探究和成长,真正成为自己假期的主人,实现了假期作业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型,打造了假期学习的新形态。目前,《无敌小纸人》《疯狂的鸡蛋》《小纸牌大世界》《“荷”你一起成长》《星际逆行》等5册“假期项目式”作业已经出版发行,并在多所学校推广使用,深受师生和家长欢迎。
“在共同体内,成员学校创造性地吸纳集团的特色课程、活动,并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实现了共同体内课程的‘和而不同’,有效地推动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扩大了优质课程的受益面。”东阿县教体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家校协作共同体
———走好高质量发展的“联手棋”
共同体努力构建“家校社”一体化共育体系。集团专家指导共同体内各学校组建“家校社”工作团队,结合学校实际,成立“家校社合作项目部”“家长委员会”等组织。“学校依据这些资源和场地开展的家校共育、家风建设活动拉近了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距离,改善了家校关系,促进了学校育人质量的提升。”东阿县教体部门基础教育负责人对家校关系的改进颇有心得。
如今,东阿县各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负责联系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有效保障了家校共育的同频共振。
此外,集团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任务驱动+专家引领”培育模式,培养县域家庭教育工作的兼职讲师,具体指导家长提升教养知能。
2020年,东阿县部分小学启动了“书香家校一体化故事城堡”工程,通过“学生与家长共读一本书、共同制作一个读书视频、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微信”3项活动,带动“书香家庭”建设,引领学生和家长共同阅读。如今,这些学校共制作“故事城堡”3000多个,密切了亲子关系,增强了家校合作的有效性。
集团协助各校积极开展家长沙龙活动,阐述教育理念,明晰家长角色责任,并通过“家长一日进校园”“家长陪餐”等方式,让家长全方位、深层次地参与到学校的发展中来。
东阿县第二中学实行了“家长陪餐”制度,周一到周五为“家长陪餐日”,邀请几位家长代表到校与学生共进午餐。由食堂管理人员引导参与陪餐的家长参观食堂内外环境,介绍食堂基本情况,讲解食堂采购、保管、清洗、加工、消毒、就餐、留样、人员管理、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等具体工作,陪餐家长现场观看工作人员的操作。
“我的孩子住宿在校,老师和他们同吃饭,还经常找他们谈心,像孩子的朋友一样。孩子住得舒心、吃得放心、学得开心,我们做家长的很安心。”在今年首个“家长陪餐日”,一名八年级学生的家长说。
在集团专家的带领下,共同体内各学校积极协同,整合社会力量,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促进典型经验交流,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学校和家庭互动关联的“生命场域”逐渐得以实现。全方位育人的良好环境,让育人效果显著提升。
精准落子,全盘皆活。“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东阿县教育发展共同体”是东阿县教育主管部门联合优质教育资源落实教育均衡发展的积极探索。它建立了文化理念互进、教师教研互动、教育资源互助的发展新模式,形成了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的发展共赢机制,让优质教育集团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释放了县域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活力,走活了东阿县教育高质量发展这盘“大棋”。
(陈忠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