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
百廿真实育人路 桃李满园竞芳菲
——写在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百廿华诞之际
李继东 郭鹏飞 缪爱华
泮池
迎宾诵
启明基金会成立揭简
十岁成长礼
升旗仪式

    一百二十年的斗转星移,秉承“真实”的校训,见证了一所学校的辉煌,为祖国教育事业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一百二十年的春华秋实,坚定“矢志不移,不辍耕耘”的信念,践行“从优生教育和生产教育上努力,作标本兼治的大计”,逐渐形成了“真实育人”的办学特色。

    一百二十年的拼搏进取,发扬“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精神和“中西结合,讲求实益”的光荣传统,打造了江苏省首批实验小学。

    她——就是饮誉江淮的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如师附小”)。

    古邑如皋,千载儒风。南唐保大十年修建的一座“学宫”,几经风雨兵燹三易其址,最终耸立在小城东南隅的东皋之地。1901年,著名教育家沙元炳先生,主张“启迪民智,御侮图强,洗雪国耻,振我华夏”之理念,与友人择古学宫(原址大成殿)创立如皋公立高等小学堂,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便由此而生。

    “真实”是学校办学思想的灵魂;“一切为了孩子”是学校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办学追求。2009年起,学校为了进一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和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时任校长郭其龙全力推动如师附小扩建工程。今天,这所占地面积近4.8万平方米的新校巍然矗立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古城之中。目前学校共有59个教学班、教职工160多人、学生近3000名,校园具有设施完备、功能齐全、高标准、现代化的特点。

    这里,曾走出无数优秀人才,语言学家魏建功、地质学家韩德馨、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医学专家马澜等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这里,先后走出了10多位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劳动模范;这里,相继诞生了中澳友谊小天使、撰写长篇小说《花朵奇奇谷》的小作家等;这里,曾获江苏省模范学校、文明校园、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科技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薪火传承立潮头

    以人为本,积极构建“真实育人”模式

    一所学校,是百年诲人不倦的延续;一座大成殿,是千年教育思想的传承。江苏省如皋市,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城,一直有着尚文崇教的传统。

    如师附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兴学伊始,沙元炳先生首任堂长,即以“真实”为校训设置课程并组织实施,提出“中西结合,讲求实益”之原则,首设必修学科和随意学科,处处着眼培养社会现实需求人才。“真实育人”,从彼时便在如师附小办学实践中扎根。

    斗转星移,1953年,学校正式定名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被如皋人亲切地称为“如师附小”。如今的如师附小,已经不复当年三五十师生、庙宇破瓦的存在,也不必担忧风雨侵蚀后的房倾墙颓。随之发展,学校以人为本,自主合作,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了基础。120年来,无论校名变更还是校舍翻新增扩,抑或是主校者迭替,学校始终与大成殿相伴,并延续着“真实”校训,逐渐形成了以“真实”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新体系,全体教员、学子濡染于其中,真实育人赓续绵延。

    “真实育人”,现代校园筑其基。历经世纪洗礼,如今的如师附小校园,大成殿沿其旧体巍巍耸立,殿前广场“六艺”“五常”浮雕铺陈,殿侧先贤碑廊相望。越过古韵灵动的雅儒,现代气息扑面而来:从校训“真实”石碑四下寻目,融教学、科技、文化、艺术、信息等功能为一体的校舍,错落有致;健全体魄、体验劳作的运动场、小园林,相得益彰;色彩斑斓的银杏大道、古木今卉,怡心爽目。今日的如师附小,集古韵新风,于厚重积淀中洋溢着勃发生机。

    着眼未来求本真

    守正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所学校,文脉相承,成就德行的美好,成就人生的精彩,从沙元炳选址便已立意。学校故地,紧靠抗清义士之李府旧宅,养师生凛然正气;背倚文庙大成殿,学宫学风熏陶,涵养性情;东有定慧寺钟声沐浴,心定慧生;更有集贤里文风教化,滋养品性。从初创时二三十名师生,到如今近3000名学子,德为先,品为上,为每一名如师附小人的良好德行人生奠基。

    21世纪初的如师附小,得“真实”意蕴精髓,育全面发展之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校提出了涵养学生德行、优化学生内涵、拓宽学生视野的办学新方向。

    学校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这一指导思想,如师附小人在“学生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进行了深入思考。一次次研讨,一回回思索,思路逐渐清晰:学生将来走出校门步入社会,首先要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立足于“高起点、高目标、高位运作”,着眼学生的发展,如师附小奋力开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新征程。随着相关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学校扬起了特色发展的风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成长”“假期生活指导”等课程相继面世,其后,“家校共育微课程‘e平台’建设”获得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小学组冠军;“本草小学园”的实践学习,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融合;依托大成殿开发了“大成仪礼”课程,“朱砂启智”入学礼、“思乐泮水”成长礼、“真实家书”毕业礼,庄严的仪式感中倾听学生的拔节成长……丰富的举措和实施路径,为每名如师附小人的人生擦亮底色。

    真实意蕴领风骚

    课程改革新成果,形成学校优质教育品牌

    “真实”,贵在行动。一茬接着一茬干,各领风骚育新人。

    往日作序,来日为章。如师附小着眼整体育人、终身受益,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从日常行为养成开始,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开展倾听教育,由学科教学发端,继而倾听自然、倾听社会、倾听师长、倾听同伴,在倾听、对话和交往中积累点滴、完善自我、开阔视野,收获每个人的成长。

    在此过程中,学校通过自主合作行为的研究应用,引领学生在自我学习、自我质疑、自我释疑、自我创造中进阶,继而由“自主合作在课堂”向“自主合作在教育”提升,不仅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学会学习,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习惯中发展面向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从主体地位转化为主导地位。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改取得的成果离不开如师附小一代代真抓实干的教育人。新世纪的如师附小发展和课程改革推进,许友兰校长不得不提。

    许友兰,江苏省特级教师、首届名教师,南通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副会长,2006年被聘为南通市名师培养导师团导师,首个“雉水名师工作室”导师。1979年,许友兰进入如师附小工作,新世纪打开大门伊始至2007年之间的8年,作为如皋小学语文教育界早期的江苏省特级教师,她潜心研究教育理论,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先后进行历时9年的两轮教改实验,效果显著。主持多项省级课题研究,成果斐然。在形成了“以语言文字为基础,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自学自创为目标”的教学特色后,又逐步形成了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质疑—自我释疑—自我创造”的教学模式,力求让学生从自我学习起步,走向自我发现、实现自我创造的进阶。继而由“自主合作在课堂”向“自主合作在教育”提升,不仅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学会学习,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习惯中发展面向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

    育桃李芬芳,不仅在于学生的成长,更在于名师的锤炼。作为“雉水名师工作室”和“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培养导师团”的导师,她的学员历经打磨一部分成为江苏省特级教师,一部分成为省市多所知名小学的校长和学科带头人。许友兰上承沙元炳、何景平等开校元老的办学宗旨,饱经大成殿的文化滋养,兼具新世纪新时代的风貌,把如师附小引向了体系化的课程改革探究之路。

    朱爱华,1996年毕业于如皋师范学校,同年进入如师附小工作。师从特级教师许友兰,起步于李吉林“主题大单元”实验班,从一个人的孜孜以求,到一群人的携手共创,实现了“跨界学习1.0”向“跨界学习2.0”的进阶。2018年,获全国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年,成立了江苏省小学跨界学习研究所。

    走在新世纪新征程上的如师附小,引来一批批专家来宾的指导访学。第四届全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成果博览会现场会全面亮相;80多位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芬兰等国的校长专家来校考察。如师附小已成为南通市乃至江苏省基础教育的品牌。

    桃李成蹊踏山河

    真实育人,以薪火相传成就精彩人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诞生于民族危亡之时的小学堂,依靠几代如师附小人的努力,在一个多世纪的沧桑风雨中、在人民的养育和呵护中成长起来了。

    在如师附小百廿华诞之际,现任校长李继东致辞:“新的时代,新的征程,真实校训,指引前行。如师附小同仁,将秉持真实校训,由近及远、以点带面、脚踏实地、扎实推进立德树人工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打开如师附小的记忆,三千名士,十万学子。成校迄今,大成殿不仅走出学界泰斗、武界将军、商界精英,更滋育了众多脚踏实地的教坛名家、能人巧匠。

    一直把如皋小学堂校歌背负远行的如师附小1913届校友魏建功,无论是在北京大学求学还是任职燕京大学、辅仁大学、西南联大、台湾大学,及至主持汉语言文字标准化建设,后任职北京大学副校长,成为汉语言文字学家、《新华字典》之父,一直谨记“体用贵兼通”之训,终于在厚积中薄发成为文字泰斗。

    如师附小20世纪30年代校友韩德馨,跨出如师附小的校门,走出小城的天地,求学美国,报效国家,任职中国矿业大学,成长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现代煤田地质事业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在韩德馨80华诞之际感言:“新中国肇始,您负笈急归,在半个多世纪中,无畏无遗,悉心献身于祖国的科学事业。”

    军中儒将,如师附小1955届校友李家顺,从如师附小走出,曾掌舵原第二军医大学,成为知名骨科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12次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

    1959届校友施祥贵是一位笃实的企业家,作为江苏力星通用钢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将一个街道小厂经营为上市公司,在精密轴承钢球、滚子领域结出累累硕果。

    黄蓓佳,全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儿童长篇小说《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影响了很多读者,金玲、肖晓等儿童人物形象,陪伴了无数学子走完他们的求学之旅。

    享誉全球的国际神探李昌钰博士,20年来四度莅临如师附小,只为实现难舍母校情结的慈母夙愿。1997年,李昌钰的母亲李王岸佛百岁华诞,提出向如师附小捐建运动场的愿望,2001年“岸佛运动场”落成,李昌钰亲临见证,其后3次探访,乡音无改,用纯正的家乡话勉励如师附小学子成长为国家栋梁。中央电视台《记住乡愁》节目曾来到如师附小跟拍报道。

    马启明,从如师附小开启教育人生的教育家,20世纪30年代初任教复式班,深得学生喜爱,被称为复式教学专家。马启明的子女皆为如师附小学子,子女们奉老先生遗愿,皆赞同五子江一平捐设“启明教育奖励基金”,以奖掖师生、激励教育,情暖乡梓。

    吴功正,中国美学大家、文艺评论家,20世纪70年代初曾短暂任如师附小教师,虽仅一年之遇,但对如师附小终身不忘,晚年托校友同好,将自己几乎全部藏书捐献给附小师生。2021年初,“功正书屋”在大成殿旁设立,多位贤达名家到场祝贺感怀。从此“功正书屋”新发书香,润泽后学。

    这样的薪火相传,开创了数万名如师附小学子的人生精彩,同时也成就着自己的亮丽人生。如师附小培养了11位特级教师,更有多人成长为行业翘楚,提携无数学生的成长。

    汤卫红,任职如师附小近20年,从倾听教育出发,由“倾听数学”发端,继而倾听自然、倾听社会、倾听师长、倾听同伴,在倾听、对话和交往中积累点滴、完善自我、开阔视野,收获每个个体的成长。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的成长:从江海之滨远赴京都,现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朝阳校区校长,如师附小真实之风远达于长城脚下。

    郭姜燕,儿童文学作家、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布罗镇的邮递员》《南寨有溪流》《阿左》以及“公鸡山的故事”系列等几十部小说和童话。作品获“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作品奖等多项大奖,输出德国、西班牙、俄罗斯等多国海外版权。曾与如师附小前辈校友黄蓓佳并肩领取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成为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佼佼者。

    孙小冬,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近年来专注于小学习作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杂志开设个人专栏“小冬聊习作”,有《倾听与改变》等多部专著出版,教育影响遍及大江南北。

    如师附小现任校长李继东,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对象。他从孔子“乐教乐学”的教育思想中汲取营养,提出“游戏育人”的教育主张,通过20多年持之以恒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其成果先后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江苏省教育研究成果奖、江苏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三大奖项,并通过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向全省推广。他也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其家庭被评为“全国首批教育世家”。

    周荣丽,如师附小语文教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多部散文集;有数百名普通教师甘于寂寞,在课改征程中深耕不辍,在全国、省市级赛课中多次获奖……除了11位特级教师的引领示范之外,有6人跻身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之列,两人获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两人摘得南通市园丁奖;129位教师先后获得南通市、如皋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师资队伍梯度合理,一批批教师遵循成熟规律成长进阶。

    多年来,如师附小支援薄弱地区教育,走向苏北灌云、远赴新疆伊宁;城区学校结成教育共同体,如师附小全员接受调配;城乡教师互动交流,如师附小慷慨以赴。如师附小教师的到来,都引发当地百姓的无限期待。   

    百廿真实育人路,桃李满园争艳歌。从如师附小的教育经验中,能够感悟到这所学校“真实育人”的精髓。历经百又二十载的如师附小,就是这样在历史的征程中,创造着江苏省的精品教育,从一座民族兴亡中挣脱而出的“学宫”,发展成为居江苏省前列的省级实验小学,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李继东 郭鹏飞 缪爱华)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写在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百廿华诞之际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1-12/28/12/ZGJYB2021122812_b.jpg 12 中国教育报 13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