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1日 星期二
“敦品励学 弘毅致远” 勇于担当
——福建省厦门海沧实验中学的特色发展之路
凌琳 闫凤芹

    福建省厦门海沧实验中学创办于1993年,2007年被确定为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学校坐落于厦门市海沧区大屏山郊野公园之畔,依山面海,环境幽雅。近年来,学校立足厦门市海沧区,通过弘扬“敦品励学、弘毅致远”的校训,用本土耕读文化砥砺学生品德;同时培养学生海纳百川的气质,不断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与个性成长,也为学校发展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敦品励学” 耕读文化培根固本

    “敦品励学”是学校的校训之一。“敦”本义为厚重,“敦品”即砥砺品德,引申为奋勉;“励”意为奋勉、致力,“励学”即发愤学习。学校根植海沧本土文化,把培养学生“敦品励学”的气质、弘扬本土耕读文化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砥砺品德、发愤学习。

    打造耕读文化园,弘扬本土耕读文化。“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以勤劳自强、好学文明、爱国恋乡、孝亲睦友、诚信仁义为主要精神内涵的海沧耕读文化,是凝结海沧人民积极向上精神的思想丰碑。耕读文化园以乡土文化为根基,打造户外农耕园和室内耕读文化馆两大区域。其中,室内耕读文化馆包含耕读文化内涵、耕读文化故事、耕读知识、耕读海沧四大展区;在展示形式上,应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生动展示耕读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参观耕读文化园带给学生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学校也借助基地开展对外交流、学生社团、躬耕种植等活动,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

    把耕读文化落实到活动中。围绕耕读文化精神,学校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让师生家长在深度参与中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耕读精神。每年临近新春佳节,学校都会举办“迎新春,送春联”主题活动,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让师生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气息、传承耕读文化。每年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感恩母亲节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征文、信封设计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感恩意识,培养孝亲敬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在端午节和中秋节挖掘节日内涵,组织学生诵读经典、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

    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开展讲座交流,促进学生深刻领悟耕读文化。如邀请学者蒙曼开设“中国古代家风家训”主题讲座,和学生分享古代家庭教育故事,带领学生领略中国传统耕读文化之美。

    学校在培养学生“敦品励学”品质的过程中,也注重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学校教师经常为家长讲解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学校周惠珠老师的家教方法被《厦门日报》报道,为此,学校专门请她以“静待花开——家庭教育心得”为主题作专题讲座。周惠珠老师从陪伴成长、自成榜样、塑造人格、支持追求4个方面阐述了家长应如何引导孩子。学校还开展“做菜能手”爱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做父母的小帮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劳动、懂感恩的优良品质。

    “弘毅致远” 国际理解教育立干舒枝

    男生西装革履,女生一身长裙;在气球和彩带中,校长与学生点燃蜡烛、切开蛋糕……这一如同校园青春剧的浪漫场景,是“五四”青年节学校成人礼的现场,也是学校打造国际理解教育特色的一个典型场景。

    学校在重视传统耕读文化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国际理解教育办学特色。作为一所几乎与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同步建设发展的区属中学,学校从建校起就怀有改革创新的血脉和包容开拓的意识。2016年,厦门市海沧区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海湾型城区”的发展目标,同年,学校也启动了国际理解教育探索。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陈元章说:“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化形势,今天教育的目标不能只停留在应试成绩上,而是要尽早培养学生的全局思维、全球视野和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分工的能力。”

    知识和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前提。为此,学校研发构建了完善的国际理解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完成了特色校本选修课程的系列化研发。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一门由外教授课的“英语口语”、一门国际理解教育大课以及融合11门学科的国际理解教育系列校本选修课程,还开设了日语等小语种课程。

    学校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除了聚焦外语和国际文化,也注重突出本土文化。在学校的国际理解教育“阶梯式”课程目录中,除了外语类课程,还包括了厦漳泉名人录、闽南文化、闽南历史等本土文化课程。学校认为,学生只有扎根祖国,才能放眼世界,为此,学校把加强对本土文化的学习与理解作为重要育人方式。

    学校注重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每年举办“国际文化节”,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树立远大志向。学生在主题游园、外语励志演讲、英文话剧比赛等活动中,切身体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魅力。学校成立模拟联合国、国际礼仪社、国际政治社等社团,让学生通过社团交流理解国际形势,激发师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大国自信和大国担当的精神。同时,倡导师生积极主动宣传中国文化,将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2021年度“国际文化节”以“世界眼·中国心——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全校师生以国际化视野和爱国主义精神,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向世界讲述中国百年以来的好故事,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

    除了校内活动,学校与国外多所中学建立了姊妹校关系,为师生的对外交流开拓渠道。师生每次出国研学交流时长约两周。其间,学生走进国外学校与师生面对面沟通,寄宿当地家庭。学校认为,这种难得的经历,能让学生深入观察思考、产生独特感悟。

    国际交流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出学生多维的发展方向。2019年8月,学校名列国家教育部门“中英伙伴学校交流计划”第四批项目学校。学生的学习渠道进一步拓宽了。

    “以一棵树的姿态胸怀世界,这是学校教职员工口口相传的座右铭,也是学校对自身工作的理解和期许。”陈元章表示,学校将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扎根祖国、放眼世界的栋梁之材。

    勇于担当 责任使命意识展叶绽花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的学生宿舍被改造成临时隔离点,学校一时间成为抗疫一线。陈元章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当前,学校责无旁贷,每一处都是抗疫的战场。”接到将学生宿舍作为临时隔离点的任务,学校马上召开行政会,成立专班,召集生管,紧锣密鼓策划、筹备,高中部所有教师到校整理宿舍。工作专班开启每天24小时的在校服务。全体教职员工在隔离点工作任务中,充分发扬团结奉献的精神、展现出高效组织协调的能力,圆满完成了任务,为厦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积极的力量,学校在厦门市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无忧驿站”等级评定中被评为“优秀”。

    其间,学校出动了7批教师志愿者,共583人次,投入到抗疫工作中。教师上完网课就奔赴“核验战场”,协助各采样点做好群众引导、检测现场秩序维护、人员信息核验等工作,有序推进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学校认为,抗疫活动是全校师生展现爱党爱国爱乡情怀、勇敢担当时代责任的生动实践。

    除了在抗疫中表现责任担当,学校教师在支教中也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学校利用教育专业专长,勇敢扛起责任,用心用情,不负使命。从北到南,从新疆吉木萨尔到海南昌江;从西到东,从西藏昌都到福建屏南。学校本着“共享资源、互助互动、共同提高”的“双赢”原则,帮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学校针对不同帮扶对象的特点,“量身定制”精准帮扶策略。如在帮扶屏南县第一中学时,对标提升建设水平和办学质量;2021年2月,屏南县第一中学成功获评省一级达标学校。又如帮扶西藏昌都市第三高级中学和第四高级中学,做到线上线下结合;除了外派支教教师和定期送教,2019年12月,学校还开设了网络直通课程,打造“空中课堂”,开设公开课,与昌都市第四高级中学实现同步课堂、实时交流。帮扶新疆吉木萨尔县第一中学时,采取接力支教的方式,在7年内连续派出朱宇峰、王瑞、詹光仁、罗文三4名教师到该校支教。

    除了派教师到西部支教,学校还安排帮扶对象学校教师到厦门跟岗学习。学校精心为来厦门学习的教师安排了带教导师,做到“一对一”帮扶,学习内容包括教研、备课、上课、教研组建设等等。除了邀请教师,学校还邀请西部学生到厦门交流,让学生相互学习。2019年7月,在学校组织的“阳光下同成长”海山联谊夏令营系列活动中,学校邀请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民族中学的学生来到厦门,与厦门学生以“结对子”的方式进行交流。在6天的时间里,积石山县民族中学的学生沉浸式了解了闽南优秀传统文化,并与厦门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凌琳 闫凤芹)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