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二小学
造“文化磁场” 育“四雅”学子
窦增强 于琳波

    地处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纺织城的灞桥区东城第二小学(以下简称“东城第二小学”)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企业改制学校。近年来,学校坚持走外部条件优化和内涵式发展并重的改革之路,确立了科研化、现代化、社会化、国际化“四化”发展目标,实施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提升教师素养、提升学生素质的“三提升”工程,把培养文雅笃行、敏而好学的“四雅”学子作为办学追求和神圣使命,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成为强有力的“文化磁场”。同时,学校以“文化育人”引领“双减”有效落地,让学校教育回归本真。 

    潜移默化

    凝练“文化理念”

    东城第二小学学校文化的核心是“雅”,标志物为“竹”,文化内涵是“虚心”。在文化建设中,学校以“文化引领求雅致、内涵发展抓科研、特色发展树品牌、养成教育铸人生”为发展思路,打造学校文化,培育“虚心”精神,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教育教学中,学校逐渐凝练出“一训三风”,即“虚心使人进步”的校训以及“虚心做事,雅致一生”的校风、“儒雅至爱,教学相长”的教风、“文雅笃行,敏而好学”的学风。围绕“一训三风”,学校提出了培养“雅容、雅习、雅智、雅趣”的“四雅”学子、塑造“雅志、雅慧、雅风、雅量”的“四雅”教师、引领“雅境、雅言、雅行、雅情”的“四雅”家长的雅化目标,让学校在“雅文化”的浸润中不断充实。

    立足“雅文化”理念,学校着眼“四化”(现代化、科研化、社会化、国际化)目标、弘扬“四善”(善担当、善奉献、善合作、善创新)精神、落实“四雅”标准,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三严三实”(严“四善”、严“四化”、严“四雅”,评价实、规范实、责任实)管理模式,并推出“四新”管理的举措。

    学校制订了《“四雅”学生、家长、教师行为规范》,制订了《“创客”·“责任清单”——学校管理责任书》,从教师、学生、家长3个维度形成教师、学生、家长的“四雅”行为规范。学校开发了“三类五十本”校本教材(三类即“雅文化”类、社团类、“全人教育”类),编制了《“四雅”师生及家长评价制度新编》,收录师生、家长评价方案16个,发挥着鼓舞、激励的作用,将“雅文化”不断推向深入。

    “三化”工程

    推进环境育人

    校园环境建设是构建校园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它感染、熏陶、激励着师生向真、向善、向美。东城第二小学在做好绿化、美化、净化等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推进“三化”工程,营造雅致环境,改善办学条件,营造校园清新雅致的氛围。

    在文化“雅致化”方面,学校在做好绿化、美化、净化等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本着“凸显主题、展现内涵”的思路,建设了“一志、二路、十一苑”,辅以“两家”(书画大家+小画家)、“两苑”(画苑+棋苑)和荣誉、科技文化长廊。“一志”即在综合楼北与主干道交汇处竖立文化石,上书“虚心”。“二路”即将学校主干道设计为“艺术路”,教学楼对面、操场周边通道设计为“学科路”。“十一苑”即雅竹苑、励志苑、怡情苑、雅行苑、怡心苑、探索苑、心语苑、京剧苑、书画苑、雅育苑、雅致苑。“一志、二路、十一苑”不仅为学校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而且充分发挥了校园的隐性教育功能,增强了学校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彰显出学校和雅温馨、清雅有序的校园“雅文化”特色。

    在部室“现代化”方面,学校加大现代化建设步伐,先后投入200多万元,使科学实验室、图书室、音乐室等25个基础部室达到“优质均衡”要求,还新添古筝、陶艺、机器人、电视台、3D打印、智慧教室等多个特色部室。

    在区域“整合化”方面,为了提升文化点位的实效性,学校还推出了“连片整合成新区”的新创意,形成了“三区二墙”。“三区”即整合浮雕、探索苑、实验室形成的“探索区”,整合励志苑、图书室、阅览室形成的阅览区,整合艺术展室、版画室、象棋室、音乐室、舞蹈室形成的艺术区。“二墙”即展现24字核心价值观和探索苑、励志苑文化元素的“求真墙”以及展示办学理念、校风、书画的“尚雅墙”。浓厚的“雅文化”氛围,起到了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学生在校园的学习生活空间里处处都能受到“雅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创新思路

    构建“34613”体系

    建设“显性”学校文化的同时,东城第二小学谋求文化立校、内涵发展,将“雅文化”主题和“虚心”精神深入到德育、教学、艺术教育工作中,形成了“34613”活动体系,即“三级评价”“四新教育”“六大模式”“一新课程”“三步培养”。

    学校努力打造德育活动精品,对学生进行多层面“雅行”教育。“三级评价”指学校评价(学校每周评选一次优秀班级,颁发流动红旗)、班级评价(班级通过“班级学生行为评价表”进行自主评价)、自我评价(学生通过“学生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构建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四新教育”,一是“情景”教育,将学生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和不良习惯,以情景剧、相声、小品等方式在每周升旗仪式上表演出来,以达到教育引导的目的;二是“三个一”实践,通过“写一篇、赛一次、评一奖”的“三个一”实践活动,全方位向社会辐射;三是“三小”活动,即小记者站、“小喇叭”广播站、小监督岗;四是“一全两展”,即全体学生个个出场、全是演员,展示“一班一品”的班级文化和音体美学科“二维”课堂。

    同时,学校致力于教科研工作的实践探索,以“虚心”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脚踏实地、谦逊就学,促进教师虚怀若谷、虚心从教,积极进行课堂文化和教研文化的建设以及课堂教学模式和校本研修模式的“双向”创新。为不断深化“边学边交”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提出了“四交四合”校本研修模式、“23331”名师工作室活动模式、“智慧交流,品质提升”课堂交流模式、“7Y”课堂教学模式、“7Y”家庭教育模式。学校探索总结的“边学边交,自主领悟”课堂教学模式荣获首届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立足“雅文化”和“7Y”品质课堂,学校构建了“雅之韵”品质课程体系。“雅之韵”品质课程体系以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优势学科为核心,以德育活动、全学科阅读、体育健康、科技创新等领域课程群为支撑,构建“文学之韵、思维之韵、健康之韵、艺术之韵、科技之韵、研学之韵、安全之韵和责任之韵”八大板块的30余种特色课程。

    围绕“雅文化”主题,学校开展了一系列“雅文化”活动,形成了“三步培养”模式,即:艺术渗透——向课堂要质量,通过“二维”课堂渗透艺术教育;兴趣培养——采取课堂教学、实践操作、教师辅导和学生自主练习4种方式进行,组建棋类、陶艺、机器人、戏剧等社团;活动展示——将兴趣活动小组的成果,以“展板展、升旗展、节日展、竞赛展”“四展”方式进行展示。

    挖掘潜能

    打造“7Y”品质课堂

    如何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2010年至今,东城第二小学不断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旨的课堂教学改革,努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经历了构建模式、深化模式、形成品质3个阶段,进行了“‘边学边交,自主领悟’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构建了“智慧交流,品质提升”课堂交流模式和“7Y”品质课堂,凸显生本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交流3个层次,致力于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实现减负、提升质量、发展学生三大目标,使学生更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什么是“7Y”品质课堂?学校将“边学边交,自主领悟”课堂教学模式和“智慧交流,品质提升”课堂交流模式的操作要点内化为师生共同的“愉悦课堂”的学习体验,提出了课堂教学的7个“Y”——

    一是“激预”。包含学生课前对新知的自主探究,也包含教师对教学的预估、预设,师生双方共同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使课堂成为由教师指导预学方法、提示预学项目,学生交流各自的预学成果,有次序、有组织进行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

    二是“学鱼”。“7Y”品质课堂在“生本交流”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从而实现“学鱼”。

    三是“探渔”。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个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不断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习得本领的过程。学生得到“鱼”后,尝到了“鱼”的鲜美,就有了“渔”的欲望。“生生交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探索发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自己学会“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探渔”。

    四是“启欲”。只有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通过“师生交流”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点燃学生探究欲望,实现“启欲”。

    五是“品育”。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品育”环节旨在通过“三悟”,让学生归纳整理、发现规律、体会情感、领悟思想,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理想和信念的旗帜树立到学生心里。

    六是“跨逾”。通过“三用”让学生在训练应用中掌握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领悟基本思想、积累活动经验,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得到不同发展。

    七是“达愉”。通过“激预”“学鱼”“探渔”“启欲”“品育”“跨逾”6个环节的实施,达成教师明晰“教什么”“如何教”以及学生明确“学什么”“如何学”的目标,实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

    教育的本质是引导人求“真”趋“正”,品牌学校的打造则是一个长期积淀、努力践行、整体推进的过程。作为一所年轻的整合小学,东城第二小学深入实践“雅文化”建设,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精髓,引导学生追求规范、追求高尚,努力探索“双减”背景下有特色的办学之路,使学校前行的脚步更加扎实稳健,也使校园文化更加枝繁叶茂、焕发新的活力和光彩!

    (窦增强 于琳波)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