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3日 星期一
贵州遵义向课堂要效率、向作业要质量——
巧用“加减法” 家长学生夸
本报见习记者 王阳 本报记者 禹跃昆
贵州省遵义市第八中学课后服务课程之美食课堂。学校供图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五小学生在学国画。学校供图

    ■“双减”在行动·学校教育篇

    争做“双减”示范、推动教体融合、建立“1+1+N”菜单服务、探索“1+7”师资模式……“双减”政策推行以来,贵州省遵义市从校内到校外打出了一套全方位、立体式的组合拳。

    在遵义教育人看来,“双减”是一场教育变革,为学生减负是“双减”的起点,要乘势而上,抓住落实“双减”的契机,努力塑造一个良性的基础教育生态,把学生综合素养提上来,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抓住核心,做好顶层设计

    “我们终于迎来了发展素质教育的良好机遇,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向课堂要质量,提高教师水平。”遵义市委书记魏树旺认为,“双减”并不是单纯的减负,而是一场力度空前的教育改革。

    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成为了遵义“双减”工作的首场硬仗。利用暑期,遵义举行了多场“双减”讨论会、意见征求会、教师动员会等。

    “‘双减’工作不单单是解决问题,更是遵义教育再发展的一次机会。”遵义市教体局局长周玉新表示,提高对“双减”工作的认识是此次改革的关键。

    在讨论中,遵义的基层教育工作者逐渐形成共识。汇川区教体局综合股股长严臣恩表示,要以“加减相宜”“内外联动”“长短结合”的辩证观来看待“双减”,短期要满足学生校内外的减负需求,长远则应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以切实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每位教师一定要有高站位、大格局,要抓住‘双减’这个良机,全面推行课后服务,提升教育质量,发扬学生个性,全力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新蒲新区白鹭湖小学校长李世波在学校教职工大会上说。

    统一思想认识后,遵义从高站位出发,开始对全市的基础教育生态进行系统性重塑,一场剑指更为高远的改革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开启——

    9月10日,在遵义市教师节表扬大会上,魏树旺再次明确表示,遵义市要力争在3年内建成省级“双减”示范市。也是在这一天,为推动“双减”精准落地,让素质教育实施有载体,遵义市在顶层设计上全力推动“教体融合”,加快理顺体制机制,原文体旅游局体育事业人员正式划转到新成立的教育体育局办公,成为贵州省率先实现人员、机构实质性整合和教育体育融合发展的地级市。

    如何有效指导各县(市、区)落实“双减”?遵义迫切需要一份总揽全局的方案。8月16日—29日,在副市长李莲娜牵头下,遵义市教体局拟写“双减”草案,并征求财政、编制、人社、宣传、网信、政法等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县(市、区)相关部门意见,最后经市委、市政府审定下发《遵义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试行)》,在全省率先推出“1+1+N”菜单服务、“1+7”师资模式等硬核举措。

    方案有了,落实是关键。为此,遵义市成立了“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亲任组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等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体局。教体局还特别设置了“双减工作专班”,成员由涉及“双减”的各个科室组成并实行“双减”工作推进情况周报制。

    巧用减法,深化教学改革

    在汇川区,从2019年开始的一项年度比赛引起广泛关注——“汇川好课件”和“汇川好作业”评选。

    “内容简洁,难易适度”“数量恰当,时长合适”“学科特点鲜明,体现全科思维”……这是“汇川好作业”的评选标准,目的是优化书面作业设计、减轻过重作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比赛的示范带动下,全区的作业管理、教学管理开始瘦身。汇川区第一小学校长张艳表示,学校将作业分为基础性、能力提升和探究拓展三类,实现作业个性化布置,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做适合自己的作业,汲取知识,收获自信。

    如何设计出好作业,让学生“感兴趣”“吃得饱”“够得着”“能消化”,遵义其他区县纷纷展开了探索,如红花岗区开创了“作业百花园”管理模式;新蒲新区提炼出“个性作业·精准推送”作业管理特色;赤水市的作业设计特色是教师规定作业+学生自选作业;桐梓县推出“菜单式作业”模式,把更多的选择权还给学生,实现了“每个孩子都学有收获”的目标。

    加强作业管理、提高作业质量是遵义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一大抓手。另一大抓手则是通过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助力教育信息化,将信息技术拓展到常态教学的课前预习、课前备课、课中教学、课后作业等各个环节,给课堂提质增效。

    做好加法,提升学生素养

    下午放学后,遵义老城小学的学生正参加“五彩绳韵”“动感篮球”“快意足球”“染梦街舞”等一系列体育课程,学生锻炼时间超过1小时后,再学习“红色剪纸”“超级烘焙”“创意美术”等动手技能课程和艺术课程……该校副校长刘国丽介绍,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百花课程”,是对遵义市“1+1+N”菜单式课后服务要求的具体细化。

    “1+1+N”即学生完成的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N”指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技、文艺、体育、劳动等菜单式自选课程。“遵义市中小学课后服务最大的创新点是中间的‘1’,课后服务首先确保中小学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1小时,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遵义市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心主任李昌云表示,遵义积极推进“1+1+N”课后服务,根据“一校一案”原则形成“一校一品”的特色课后服务。

    新学期开学后,市教体局积极推动各校“游泳进课堂”,力争实现“生生会游泳”,目前该课程已经覆盖全市3000多名学生。

    除了增加课后服务项目外,遵义市还推动课后服务师资多元化。各校探索“学长制”“教师+社区服务”“教师+第三方机构”等“1+7”育人模式,不断创新渠道,丰富课后服务的人才供给,如赤水市从城区学校和师资富余学校遴选专业素养与师德过硬的教师,组成了包括科创、足球、书法等课程的近20支课后服务“教育轻骑兵”机动小队,满足学生兴趣发展和特长培养所需。赤水市针对难点堵点强化课后服务保障已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学校落实“双减”典型案例。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遵义市已经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有1461所,满足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达821925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做到全覆盖。此外,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方面,遵义应治理培训机构1393家,通过治理停止办学401家、治理合格992家。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