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07日 星期二
职继融通 资源共享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桑榆尚学”老年美好生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实践
胡彦 李志辉 陈明建
职校中餐烹饪专业学生“清蒸鱼”操作示范
职校师生“家庭插花艺术”课程培训
老年人学习“创意剪纸”作品展示
“桑榆尚学”读本赠送给30个省市100余所老年大学
职校师生手把手教老人制作“树叶书签”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作为肩负教育理论研究、课程与教学研究等职责的省级教育科研机构,担负着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任,近年来,教科院立足老龄化社会转型的现实需求,充分发挥教育科研优势,统筹全市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桑榆尚学”老年美好生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市、校两级职业院校老年教育办学网络,创新重庆市老年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新载体,引领全国教育科研、职业教育和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方向。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是如何持续以“桑榆尚学”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推进教育科研、职业教育、老年教育协同发展的?我们在一步步的了解中找到了答案。

    更新观念,认清引领老年教育的责任担当

    “我院涉足老年教育,是因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受市教育行政部门委托,有推进成人教育的职责,其最初主要工作是开展扫盲教育;2011年,随着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均通过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国家验收,成人教育的重心转向社区,社区教育的主体是‘一老一少’,这样就自然进入了老年教育领域。”教科院领导介绍了最初开展老年教育的情况。“重庆市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较早,老龄化程度较高,老年人数量较多,他们对‘老有所学’的需求也日渐增加,老年大学出现‘一座难求’现象。”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负责人说出了前几年的工作感受。在工作中,他们感受到老年人对学习的渴求和老年教育资源的短缺,也在学习反思中领悟到: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薄弱环节,发展老年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不可缺少的内容,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为老年人谋福祉、为和谐社会建设作贡献的民生实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正因如此,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把推进老年教育发展作为自己的“分内事”,在重庆市教育行政部门支持下,定目标、明职责、定经费、配人员,持之以恒、扎实有序地开展老年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作为省级教育科研机构的专业优势,统筹相关教育资源,创新老年教育发展路径,履行好引领老年教育的职责。

    科研引领,确立“桑榆尚学”老年教育课程理论框架

    教育科研机构推进老年教育,是重庆市老年教育和职业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教育科研机构理所当然要做好“本业”,发挥好自身的科研优势。

    事实上,早在2010年,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就敏锐地发现重庆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的“切实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求,申报立项了“中等职业学校服务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策略研究”和“职业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策略研究”两项重点课题,带领职业院校开展社区老年教育研究。

    课题研究发现,职业院校配备有专业特色明显的教师队伍,具备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有专业多样的教学设施设备,有遍布全市各区县的完备办学体系。职业院校开展老年教育具有专业优势、师资优势、地域优势、组织优势。但现实中也存在诸多困境,存在“开展老年教育的意识普遍不强,没有把日益增多的老年人作为服务对象;参与老年教育的学校很少,职业院校和老年教育形成了教育“鸿沟”;开发老年教育课程经验不足,老年教育活动缺乏课程资源支撑;老年教育活动单一,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课题组认为,在老龄化社会程度日渐加深的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可以成为老年教育的新生力量,推动职业院校服务老年教育,符合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老龄化时代发展需要,职业院校服务老年教育发展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也是教育科学研究需要解决的时代命题。

    基于对职业院校服务老年教育的前瞻性认识,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加大老年教育的研究力度,依托较雄厚的教育研究实力和专业优势,设立“老年教育研究中心”,先后遴选和聘请了9位专兼职老年教育研究人员,组成一支专业素质高的研究队伍,持续开展老年教育政策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在政策研究方面,研究团队研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政策文件,领会职业教育和老年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把握职业院校服务老年教育的目标、方向、路径等政策要求。

    在理论研究方面,研究团队持续关注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的短板,先后立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门重点课题“城乡统筹背景下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的第三空间路径研究”、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职业院校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模式的实践研究”“重庆市老年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研究”等系列课题,系统开展职业教育服务城乡老年教育发展的理论探索,明确职业教育赋能老年教育的时代价值、实践路径。

    在实证研究方面,研究团队基于全市38个区县12717名老年人的问卷调查分析,掌握了重庆市不同区域、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收入水平等不同类型老年人对老年教育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找准了职业院校老年教育的着力点和目标。基于对全市城乡老年大学(学校)和社区学院(学校)的抽样实地访谈发现,老年教育需求激增但资源供给不足,“一座难求”的现象普遍存在;老年教育的供给主体基本上是老年大学,供给主体单一;全市老年大学分属不同层级的不同单位管理,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老年教育课程开发各自为政,随意性强且普遍存在“重数量轻体系、重休闲轻赋能、重娱乐轻价值”等问题。实证研究找准了职业院校服务老年教育的堵点和着力点。

    基于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实证研究,研究团队把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老年教育课程体系”作为融合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优势、职业院校的专业优势和满足老年教育发展需要的有效载体,促进全市老年教育课程资源由“低质量开发”向“高质量建设”转变,推动职业教育助力和谐老龄化社会建设。通过5年的研究、探索、实践、验证,构建了“桑榆尚学”老年教育课程理论框架,实现了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结构、课程表现形式、课程评价等方面的转变,搭建起新型老年教育课程体系的“四梁八柱”。

    在课程理念方面,基于“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积极老龄观,融合终身教育理论、职业教育课程理论,提出“教育增值老年人美好生活能力和生命价值”的核心理念,克服传统老年教育课程“重娱乐轻价值”的认识误区。在课程目标方面,以“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人“美好生活能力”培育为目标。美好生活能力是指老年人在所处场域中,恰当树立生活目标、正确采取生活行为、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变迁、创造美好生活条件的能力,克服传统老年教育课程“重休闲轻赋能”的目标误区。在课程内容及结构方面,包含自知力、生活力、数字力、创造力四大类。自知力培育关注老年人能清楚认知新时代老人责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社会风尚,服务国家和民族发展,以“责任觉知”大类课程形式呈现,细分为时事法治类课程、社会工作类课程、家政服务类课程;生活力培育关注老年人能独立自主地树立恰当、健康而有意义的生活目标,保持个体身心健康,以“保健养生”类课程形式呈现,细分为养生保健类课程、医疗护理类课程;数字力培育关注老年人能主动与外部资源对接,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积极融入智慧社会,以“信息素养”类课程形式呈现,细分为智慧生活类课程、智能手机类课程;创造力培育关注老年人能参与劳动、融入社会,挖掘潜能并积极适应和服务社会,以“活力生活”类课程形式呈现,细分为文化艺术类课程、传统工艺类课程、园艺花卉类课程。课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弥补了传统老年教育课程“重数量轻体系”的不足。在课程表现形式方面,分为纸质读本和数字资源两种形式。纸质读本以文字、图片为主,数字资源以微型视频为主,能融合纸质读本、手机、电脑等载体优势和文字、图片、声音、短视频等媒介优势,增强了课程的表现力和时代感。在课程评价方面,主要以老年学习者的体验感受和老年大学、社区学院的应用反馈为主要标准,兼具了课程评价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事实证明,“桑榆尚学”老年美好生活教育课程理论框架解决了职业院校老年教育课程体系“为什么建”的理论性导向问题和职业院校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成什么样”的本体性特色问题,为职业教育赋能老年教育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省域统筹,构建“桑榆尚学”老年美好生活教育课程体系

    科研引领改革,理论指导实践,是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经验做法。优秀的课程理论框架要变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充分整合相关主体的优势,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课程开发团队。为此,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市教育行政部门支持下,先后遴选42所市内高水平职业院校为老年教育试点单位,吸纳部分老年大学、社区学院力量,整合学校个体资源优势,以合作共建“桑榆尚学”老年教育课程体系为纽带,建立起“政府部门主导、教育科研机构统筹、职业院校为主体、其他老年教育机构参与”的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共同体,克服了“各自为政”的局限。

    怎样才能确保课程质量?教科院以项目的形式,遴选委托专业优势和师资优势明显的职业院校编撰老年教育纸质读本;以老年教育微型课程比赛的形式,向全市职业院校、老年大学、社区学院征集优秀老年教育数字课程资源;借助高水平的专业出版社力量,推进老年教育课程资源的推广运用,最终构建了省域老年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协同机制和质量监管机制。

    经过5年努力,初步建成由10类150门核心课程的数字课程资源以及8类20门核心课程的纸质课程资源组成,归属责任觉知、保健养生、信息素养、活力生活4个大类的“桑榆尚学”老年美好生活教育课程体系。其中,责任觉知类课程包括时事法治类13门数字课程、社会工作类11门数字课程和4门纸质课程、家政服务类10门数字课程和2门纸质课程。保健养生类课程包括养生保健类15门数字课程和4门纸质课程、医疗护理类12门数字课程和3门纸质课程。信息素养类课程包括智慧生活类15门数字课程和1门纸质课程、智能手机类17门数字课程。活力生活类课程包括文化艺术类10门数字课程和4门纸质课程、传统工艺类16门数字课程和1门纸质课程、园艺花卉类16门数字课程和2门纸质课程。“桑榆尚学”课程体系集成文字、图片、声音、短视频等媒介优势和纸质读本、手机、电脑等载体优势,并以体系化、层次化、模块化的内容结构,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并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

    实践证明,“桑榆尚学”老年教育课程体系解决了老年教育课程体系“怎么建”的科学化发展问题,凸显了教育科研机构的科研优势、职业院校的专业优势、老年教育的发展需求,为职业教育赋能老年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放共享,铸造“桑榆尚学”老年教育课程品牌

    课程资源不能堆放在墙角,要进入课堂,接受学员的检验。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依托42所老年教育试点职业院校,主动对接重庆市老年大学协会、重庆市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与重庆市各区县社区学院(校)、老年大学(学校)、街道村社、农村书屋、养老机构等相关单位合作,向全市所有区县城乡老年教育机构免费赠送“桑榆尚学”老年教育纸质读本64万余册,实现了全市所有区县赠书全覆盖,并发送到农村、边远和民族地区。老年教育纸质读本还在老年大学论坛上由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推送给30个省份的100所老年大学。同时,通过“桑榆尚学”老年学习微信公众号等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向全社会免费共享“桑榆尚学”老年教育优质数字资源,打破传统老年教育模式,满足老年人“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

    在广泛共享“桑榆尚学”老年学习课程资源的同时,教科院还与遴选的老年教育试点院校协作,线下以“请进来、外出游学、送教上门”等形式,线上组建“专业教师+学生志愿者+学习老年人”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引导老年人积极融入智慧社会,深度体验课程应用的教学效果。据不完全统计,近4年有31600余位老年人进入到试点学校重温了“学生梦”,有23700余位老年人体会到了“送教上门”的幸福,有64700余位老年人享受到了线上学习的“红利”。

    “桑榆尚学”老年教育课程受到社会各界欢迎。纸质读本成了重庆市职业院校、老年大学(学校)、社区学院(校)开展老年教育活动的主要教材,填补了重庆老年教育教材的空白。参加学习的老年人反馈:“这套读本学起来很轻松,想学的内容基本上都有。”重庆市老年大学协会感谢信写道:“贵院赠送的这批书,符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通俗易懂,可读性、操作性强,深受老年人的欢迎。”全国30个省市的100余所老年大学也充分肯定了纸质读本的适用性和科学性。“桑榆尚学”数字资源不仅提供了重庆市的老年人居家线上学习使用,还得到四川老年大学、宁夏老年大学、大连社区学院、甘肃社区学院等单位的充分肯定。“桑榆尚学”老年学习微信公众号还推送到甘肃、宁夏、西藏等10个省市应用,让市内外超过80万位老年人直接受益。“数字资源内容丰富、直观形象、好学易用,让我们老年人在家里就能跟上数字时代的步伐。”家住渝北区的王大爷对“桑榆尚学”老年教育数字资源赞叹不已。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引领职业院校开展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经验,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2020年举办的全国“新时代老年大学研讨会”上交流。国家教育部门职业教育有关负责人到重庆专题调研并给予肯定。成果被《重庆日报》专版宣传两次、专题推广10次,新华网、华龙网、中国养老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百余次。

    “桑榆尚学”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在全国职业教育领域开启了职业教育服务老年教育发展的省域实践,为省域推进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和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力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形成具有重庆职业教育特色的“桑榆尚学”老年教育品牌。

    5年的探索表明,开放共享“桑榆尚学”老年教育课程体系解决了老年教育课程体系“怎么用”的实践问题,创新了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主体和方式,为职业教育赋能老年教育找到切实可用的实施路径。

    多向赋能,推进老年教育、职业教育和教育科研协同发展

    “桑榆尚学”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融教育科研机构、职业院校、老年教育机构各自优势和发展需求为一体,是具备老年教育课程研究、开发、应用、反馈、提升等功能的综合载体,三方相互搭台、相互赋能、良性互动,为共同体发展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内生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试点院校在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共投入老年教育经费1000余万元;630余位职业院校教师参加老年教育课程资源开发,870余位试点学校教师直接参与老年教育活动,试点学校的420余位教师和1430余名学生参加老年教育志愿服务活动;试点学校共有430余间茶艺室、烘焙室等专业教室投入老年教育活动。教育科研机构和职业院校的参与,增加了城乡老年教育校点,优化了老年教育布局,扩大了老年教育场所,补充了老年教育师资,丰富了老年教育课程资源,提高了区域内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幸福感。教育科研机构和职业院校成为重庆市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的新生力量,有力推动了重庆市老年教育发展。

    职业院校通过参加老年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和老年教育主题活动,学校教师课程开发和运用能力增强,课程观、教学观明显转变,形成了具有较高水平的老年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参与老年教育服务活动的学生“敬老孝老”意识明显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明显提高,创新了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工作途径;学校丰富了办学内涵,重庆市北碚职业教育中心等8所学校被评为“重庆市老年教育特色职业院校”,中职学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实现新的发展,有3所中等职业学校将老年教育纳入高水平学校建设特色项目,参与老年教育试点的中等职业学校有10个老年教育相关专业进入市级以上骨干专业,中职老年教育项目获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国家、市级老年教育教学大赛奖项230余项。试点学校将日益增多的老年人纳入社会服务范围,加强试点学校与社区、与老人的联系,充分彰显职业院校的社会培训法定职责,提高了职业院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了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支撑力和贡献度。

    心有所向,顺势而为。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用责任担当、自主创新凝练“桑榆尚学”老年美好生活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模式,开创了以教育科研引领职业院校服务老年教育发展的新样本。步入新时代,在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中,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将紧紧围绕“桑榆尚学”课程资源建设这一核心主题,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发挥好科研引领作用,为教育科研、职业教育和老年教育深度协同发展而不懈努力!

    (胡彦 李志辉 陈明建)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