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03日 星期五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红窑实验学校
培根铸魂 构建红色德育新生态
刘吉勇 刘伟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是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要求。一直以来,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红窑实验学校遵循“特色+内涵”的办学思路,立足涟水县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结合红色红窑德育课程基地建设,以打造红色主题校园文化为目标导向,将红色精神融于日常德育和课程建设之中,掀起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文化教育的热潮,探索出了具有红窑特色的红色德育经验,培育出了更多有文化、有品德、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近年来,学校多次荣获“涟水县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红窑德育课程基地建设的优秀经验被多所兄弟学校及县内外学校观摩学习,品牌力、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

    创设红色环境

    做精文化浸润

    学科情境营造。学校确立“学习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教育引导后人,提升道德素养”的课程理念,以学生体验为核心,以强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向,优化红色教育情境,深化红色教育内容,积极打造红色教育的“软环境”,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红色教育引领基础。

    学科文化渗透。学校以历史、语文、政治学科教学为重点,积极渗透红色教育,实现红色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将红色教育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积极开发红色校本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校本课程基地。

    构建红色模型

    关注体验成长

    学科教学渗透型。学校在历史、语文、政治等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红色精神教育,并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学科渗透课题研究:以区域红色资源为基础,开发出“红窑红色记忆”“神奇灵秀,魅力安东”“可爱的家乡”“我爱我的祖国”等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多样化的学习条件。

    学生自主互动型。学校以“红色德育课程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组建了10个红色社团,定期开展红色主题活动,举办校园足球邀请赛、校园艺术节、读书节、文明礼仪周、习惯养成月等活动,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实境体验感受型。学校坚持常态化开展班级红色教育主题班会、红色教育主题故事会、红色歌舞剧、“歌唱祖国”歌咏比赛等活动,多次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定期举行“励志远行”实践活动,力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精神并将其内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

    搭建互动平台

    彰显个性绽放

    开设微信公众号。学校开设校园微信公众号,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红色历史,让学生充分了解红色文化知识,特别是红窑历史上李干成等成立“抗日义勇队”等英雄事迹;配备了四维一体机25台、平板电脑50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提供了网络互动平台;目前正策划开发人机互动软件,让学生在红色学习中进行自主测验,准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色教育新型软件,探索虚拟红色教育的新思路。

    建立红色文化展馆。学校建立集参观、教育、学习于一体的“红色红窑展馆”,定期组织以互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调的参观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意识。如今,红色文化展馆成了学生的向往之地和快乐之所。

    开拓校外德育基地。学校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对初中学段的要求,把红窑烈士陵园、红窑乡土文化陈列室、涟水保卫战纪念馆、涟水抗日第一枪纪念碑、周恩来纪念馆、“高杨战役”纪念碑、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等作为校外德育基地,结合重要节日与纪念日组织师生到各基地开展党、团组织活动,并撰写参观活动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传统的思想感情。

    加强家校社联系。学校依据《淮安市“广德育”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中“广资源、广平台、广群众”的要求,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拓宽活动渠道,合理布局资源共享,把学校红色德育工作融于社会大环境之中,积极搭建学校、家庭、社会多方互动的活动平台,打造了广阔的德育空间,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厚植红色德育,凝聚磅礴伟力。对青少年学子来说,通过红色教育汲取养分、陶冶心性,是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的人生必修课。涟水县红窑实验学校将坚持把培养忠于理想、善于创造、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作为德育目标,从解读“红色文化”入手,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渠道,全方位营造红色文化教育氛围,积极打造红色德育生态园,让红色德育之花开遍红窑校园。

    (刘吉勇 刘伟)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