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坚持“四早”导向 强化入学引领
龚跃

    入学教育作为新生“第一课”,对于塑造大学新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南京大学积极深化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构建“早衔接、早引导、早融入、早提升”新生入学教育机制,强化大学新生思想引领和培根铸魂,确保新生入学教育不走过场、扎实有效,为新生融入和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明确新生入学教育重点

    入学教育既是大学新生的“第一堂课”,也是学校教学体系的关键一课。学校把入学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载体和关键基础,切实发挥入学教育“强基固本”作用。形成了以“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致新生的一封信”、“科学之光”通识课程、“纽扣课堂”等为重点内容的多层次、多内涵、多维度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提早在新生心中种下种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泽心灵、引领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针对新生具体实际,学校充分激活教学资源、创新教育方式,通过集中化教育和特色化教育相结合、仪式化教育与课程化教育相结合、主题性教育和生活化教育相结合等方式,以开学典礼、名师报告会、主题课程为载体,重点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爱党爱国教育、校史校情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防安全教育、学术诚信教育。学校主要领导深入新生课堂,为新生上好“精彩一课”,如每年新生入学教育均由校党委书记讲授“开学第一课”,引导大学新生“听党话、跟党走”,在学思践悟中确立正确的人生航向。

    构建新生入学教育体系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深入实施“熔炉工程”,烧旺熔炉之火,锻造时代新人,明确“大德、大爱、大家、大智”内涵,构建“四早”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即以“早衔接、早引导、早融入、早提升”为导向,引导新生实现大学认同、主体认同、价值认同、思想认同的教育过程。

    加强顶层设计,实现“早衔接”。学校在系统总结“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熔炉工程”为抓手,推动“三元四维”人才培养理念落实落地,将新生入学教育列入学校2021版本科生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育教学计划,由本科生院负责实施,同时围绕学科导学、学习方式、心理适应、生活适应等建立新生入学教育适应转化机制,为新生入学教育提供制度性保障。

    优化教育内容,实现“早引导”。新生入学教育,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是核心。学校不断整合育人资源,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育人要素,把准入学教育的重点、难点和基点,切实优化教育内容,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突出红色经典文化育人、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党建主题文化育人、“五育并举”文化育人,组建新生导师、朋辈导师、生涯导师“三支队伍”,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推进思想引导主渠道和主阵地建设。

    抓好载体建设,实现“早融入”。新生入学教育要入心入脑,载体建设是关键。从新生实际需求出发,对接“身份融入”“认知融入”“思想融入”,坚持“生、师、家、校、社”要素联动,坚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构建入学教育多元化载体,量身定做个性化“菜单”,激发新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成长的内生动力,如打造“新生导学课”“新生研讨课”“走进大学慕课”“生涯规划课堂”等,让新生和家长了解学校、学科和专业,尽早做好人生规划。

    探索科学机制,实现“早提升”。入学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新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学校也要对新生的身心和学习状态进行良性评估和有效反馈。为此,学校通过座谈交流会、意见征求会、问卷调查、心理普查等方式,调研了解新生入学教育开展情况,分析和评估入学教育效果,尤其需要重点掌握新生思想认知情况、学业困难原因、心理健康问题,并努力做好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举措,为新生更好适应大学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拓展新生入学教育空间

    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教育方式较为单一,教育空间较为狭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生入学教育的丰富性和有效性。学校着力入学教育方式创新转变,聚焦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校内校外联动、课内课外联系、线上线下联合、主体客体联结机制,打通协同育人“最后一公里”,推进职能部门整合与改革,成立新生学院,有效拓展新生教育管理空间,加快形成育人合力。

    学校以知名校史人物命名,设立“秉文、行知、毓琇、安邦、有训、开甲”六大书院,在新生中全面试行书院制管理模式,由院士、文科资深教授等学术大家担任书院院长。大力加强书院文化建设,积极探索以书院为单元的学生学习和生活社区,并以书院为依托,将育人阵地下沉书院和学生社区,着力把书院打造成“开放的文化场、活跃的思想场、和谐的生态场”。书院极大地延伸了新生入学教育“场域”,提升了新生主体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的内驱力,有助于新生内涵式、融通型、全面性育人模式的培养。

    创设“三大空间”,释放教育活力。学校立足学生学习成长需要,针对学生创新创业、日常生活、团学活动等,分别创设“众创空间”“七彩空间”“格庐空间”。“众创空间”服务学生创新创业,为新生提供生涯指导、创业实训、规划引领、创意教育等功能和条件;“七彩空间”致力于学生宿舍公共空间设计营造,力图打造成一个集“红色学习角、橙色加油站、黄色竞技场、绿色心氧吧、青色戏剧团、蓝色甜品屋、紫色生日趴”为一体的学习生活家园;“格庐空间”则是以团学活动为支撑,展现青年思想引领的舞台,由团委部门具体负责实施。“三大空间”汇聚,有效提升了新生入学教育的高品质、高站位和高融合。

    (作者系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学生工作部部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