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2021年10月31日 星期日
为童年点灯 为幼教领航
——记广西师范大学教授侯莉敏
本报记者 周仕敏 通讯员 吴慧源 张婷婷 叶子蔚

    她长期奋战在农村主战场,为儿童成长奔走呼吁;她多年奔走在教育最前线,成为幼教领域领路人。她一直致力于幼教研究,在广西幼教事业的广阔天地里躬耕不止,成为走在广西幼教前沿的“探路者”。

    她特别关注农村地区处境不利儿童的发展问题,带领学生走访了近200所幼儿园。持续的研究辐射带动了300多所乡镇幼儿园的改革发展,促进了上千名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照亮了农村孩子童年的前路。

    她就是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教授侯莉敏。

    扎根西部农村,做攻坚克难的探路者

    2014年的北京金秋,是侯莉敏记忆中最闪亮的时光——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侯莉敏与另外6名广西优秀教师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她主持申报的《融入民族文化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在学前教育这个领域,侯莉敏一直是个勤劳的耕耘者,也是领头羊、领航员。

    作为学前教育的研究者,她一直将教育研究摆在第一位,她关注儿童的成长,带领许多幼儿园组成研究团队,致力于改善学前教育的现状。

    记得一次下乡调研的路上,在一所村寨幼儿园的门边,她遇到一个名叫豆豆的女孩,孩子眼巴巴地望着远方。侯莉敏蹲下身问:“孩子,你怎么了?”孩子说:“我想妈妈了。”“那妈妈呢?没来接你吗?”她问。孩子泪汪汪地说:“打飞的走了。”这是广西千千万万个留守儿童的缩影,那一刻刺痛了侯莉敏的心,也激发了她关注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问题,并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支持性环境的决心。

    “广西有12个世居民族,多民族文化对儿童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末,侯莉敏就牵头组建研究团队,对广西学前教育实施综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团队建立了集“开发—实验—示范”于一体的实践联动机制,设计了不同层次教师的培养培训、课题研究方案,采取“点—线—面”的辐射方式,实现了幼儿园教学研究与指导的机制创新。

    为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她和团队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和模式,形成“省—县—乡镇”三级教研队伍,采取“调研诊断—行动支持—评估反馈”工作路径,用行动研究与层层陪伴的方式引领一批农村园骨干教师研讨和解决影响农村园发展的“关键事件”,总结经典案例,搭建教研网络平台,带动了一大批农村园及一线幼儿教师的成长。

    2018年,她主持申报的《基于TOT模式的西部农村学前教研机制建设创新实践》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应云南省教育厅的邀请,侯莉敏还在云南大理、文山启动了学前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刚开始,营养和卫生跟不上是云南大部分农村园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中让儿童营养达标、拥有干净整洁的幼儿园环境?

    侯莉敏反复思索后,一方面和老师们一起装纱窗、清理幼儿园卫生死角,另一方面带着教师们到当地菜市场逐个走访,挨个调研菜价,跟菜贩子讨价还价,帮助教师们花最少的钱搭配最有营养的食谱。

    致力于教学改革,做学科建设的推动者

    作家张洁在散文《我的四季》中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耕种的土地。”

    对侯莉敏来说,这块“必得由自己耕种的土地”便是深深扎根在心中的“育才梦”。

    从1987年大学毕业迈入社会,侯莉敏已经奋战在教育教学岗位34年。

    侯莉敏挚爱教育事业,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座右铭。

    作为广西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她带领团队使该专业从1992年两年制专科到1995年三年制专科,再到2000年四年制本科,发展成为广西唯一拥有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培养的专业,并一路披荆斩棘,于2021年跻身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立起学前教育专业在广西乃至全国的学术地位。

    集众荣誉于一身,学术成就显赫,本来可以在舒适区轻松地工作,但她仍选择孜孜不倦地钻研幼教课改。

    侯莉敏创新培育举措,构建多维联动的教师发展模型。她致力于专职师资团队的整体优化与培育成长,构建了“新手教师—青年教师—中年教师”“教学新秀—教学能手—拔尖人才”多维联动的教师发展模型,促进了教师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团队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占比58%,博士学历或在读博士占比75%,5人先后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

    侯莉敏是广西幼儿园名园长、名师培养工程的首席专家,她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一体化建设,吸纳了49名优秀园长及50名骨干教师加入到“双师型”队伍中,实现了“教学—科研—管理”三类型结合、“知识—地域—领域—行业”四维度高质量的教学梯队建设。

    她基于“教学就是面向每个学生的创新”的理念,致力于高校教学的深度改革与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她主持建设的课程“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理论”2012年引入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理念,在校内开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探索,申报成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对全国各高校开放。

    侯莉敏说,在课程的内容组合上,学前教育系进行了从原有学科知识系统化向基于学习产出教学模式的改革,以顺应当今高等学校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所倡导的价值理念,通过教学实务系统化实现七大知识点走向六大学习情境模块化的转化,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重构。

    她还创设了自己独有的“有意识教学框架”:通过应知(对理论的前期建构与理解)、观察(走进教育现场)、应会(制定目标—使用策略—课程实践)、反思(分析、梳理和回顾)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改变学生学习范式,在多元化的课程实践中实现学生能力提升。

    力求学以致用,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司马光曾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侯莉敏正是这样一位难遭的“人师”。

    侯莉敏认为,“经师”是“人师”的基础,大学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而要成为“人师”,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科研能力,还需要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

    侯莉敏对仅仅做一名“传经布道”的教师并不满足,她立志要成为影响学生的“人师”。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鼓励他们。

    在课堂上,她严而有方,关注的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每堂课,润物细无声地育人;在课堂外,她把美好的生活情趣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获得指向未来发展的幸福感与生活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2012级博士生罗兰兰说:“在学术中,侯老师睿智笃行、博学严谨,让我们领略到一位学者的钻研深耕、孜孜以求的精神;在生活中,她的博大胸怀、温和亲厚,向我们展示了一位优雅从容的女性乐观自信、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风采。她是我们成长路上最亮的那一盏明灯。”

    如何构建具有原创意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学前教育模式是学者们一直在探索的课题。侯莉敏就是其中一位“探路者”,而现在,她要把这份对事业的热爱传承给学生,带领他们在学前教育事业的广阔天地里不断前行,为童年点灯,为幼教领航。

    “我为自己是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而自豪,研究的道路,我会永远走下去,带领团队为进一步研究破解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而不断努力,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作出典范!”侯莉敏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