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课程周刊·课程教学
2021年10月22日 星期五
一门校本课程诞生记
罗树庚
蓝海燕老师利用《跟着古诗词游中国》校本课程读本,领着孩子们一起“畅游”长江。学校供图

    2021年6月,我校的校本课程《跟着古诗词游中国》在宁波市第九届义务教育精品课程评审中荣获一等奖。在此之前,2020年12月23日,我们报送的“《跟着古诗词游中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课题,经过现场答辩、专家组鉴定,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评为优秀项目课题。双喜临门,我们学校的整个语文组团队激动不已。回顾这门校本课程开发走过的9年历程,有停滞不前的迷茫,更有豁然开朗的欢喜和成功突破的激动。

    一个故事——产生一个金点子

    让小学生诵读、积累唐诗宋词,是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会做的一项常规工作。在带着小学生吟唐诗背宋词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会很厌烦,缺乏兴趣。怎么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爱上唐诗宋词呢?有一次,背诵《赠李司空妓》之前,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刘禹锡与李绅的故事,孩子们热情高涨,不仅很快会背诵了,还嚷嚷着让我再给他们讲故事。

    受此启发,我想,既然孩子们对故事这么有兴趣,以后积累、背诵古诗词,我就先给他们讲讲故事,先来点儿“糖衣炮弹”呗。“文包诗”“故事包诗”就成了我领着孩子们积累、背诵古诗词的标配。比如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故事,比如李白是怎么写出《赠汪伦》的,比如刘禹锡创作《乌衣巷》的故事等。为了搜集有关故事,我四处查询,翻阅各种典籍,有的时候实在找不出吸引人的故事,我就根据有关资料,自己创编。时间一长,“听故事积累古诗词”成了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每周一课。几年下来,我积累了许多“文包诗”故事。

    一个讲座——产生一个灵感

    7年前,我们有幸请到了小学语文青年才俊丁慈矿老师来校作讲座。他在讲座中谈了许多让语文课变得有情趣的策略。其中,集邮背古诗词,给我极大的启发。他是一位集邮爱好者,语文课上,他经常向学生展示邮票,介绍邮票上的山水,然后领着孩子们背诵相关的古诗词。他还把长江两岸的山水邮票,按照长江流经的省份,排列起来,顺流而下,边欣赏山水风光,边背诵古诗词。

    听他这么一介绍,我突然产生了一个灵感。我给孩子们讲了那么多“文包诗”故事,积累了那么多古诗词,但这些古诗词都是散落的珍珠,要找到几条丝线,把这些散落的珍珠穿起来,变成“项链”。第一条丝线就是长江,第二条丝线就是黄河。沿着长江,溯流而上,选取长江两岸有代表性的城市,把和这些城市有关的古诗词筛选出来,将这些和长江有关的“文包诗”连缀起来,第一条“项链”就这样诞生了。第二条“项链”——黄河,我们就采用顺流而下的方式来组织。

    仅仅两条“项链”远远不够,因为浩瀚的唐诗宋词,绝不仅仅局限在长江、黄河两岸。后来,我们经过头脑风暴,又找出了4条丝线:名山、名城、边塞、亭台楼阁。有了这样的6条丝线,古诗词积累、背诵,就由“珍珠”走向“项链”了。6条丝线编织出的这张网,虽然还不够严密,还不能将中华古诗词一网打尽,但至少打捞出相当一部分适合小学生积累、背诵的古诗词名篇了。

    一个团队——产生一门校本课程

    找出长江、黄河、名山、名城、边塞、亭台楼阁这6条丝线,相对来说,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怎么找到这条丝线上最亮的“珍珠”。因为浩瀚的中华古诗词,数量多,资料庞杂,要找到最亮的“珍珠”,无疑是大浪淘沙、沙里淘金。为此,我们发动学校全体语文教师,发挥语文教研组集体力量,顺着这6条线,一起寻找、筛选、梳理适合小学生背诵、积累的古诗词,一起寻找与古诗词相关的典故和名人逸事。

    作为一门课程,如果仅仅是“文包诗”,还是太单薄,仍然没有跳出“学科”的窠臼。既然是课程,必须从“学科人”走向“教育人”,从学科素养走向综合素养。为此,我们讨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创编这门校本课程?6条丝线上的每个站点,除了“文包诗”之外,还应该有什么?

    整个语文教研团队在无数次头脑风暴、集思广益之后,慢慢地明晰了一个目标。创编《跟着古诗词游中国》这门校本课程,目的就是为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示精神,就是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就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少年儿童进行“文化自信”教育,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经过数年无数次的调整、增删,6条丝线,我们编排了20至30个旅行站点。每个站点第一部分是“说古道今”,介绍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著名景观、风土人情。第二部分是“流芳百世”,夸赞一位与此地有关联的诗人。第三部分是“经典诵读”,重点推送一首经典的诗词,这首诗词必定要与此地有关,而且难易程度是适合小学生的,为了便于小学生自读,古诗词不仅有注音、注释,还有精美的翻译。第四部分是“奇闻轶事”,这一部分是我们撰写的动人故事,这些动人的故事或是诗人在此地写此诗的典故,或是此地著名景观流传下来的传说。第五部分是“拓展链接”,链接几首写此地此景的古诗词。这样一来,这门课程就完全跳出了语文学科,变成融合地理、历史、人文等多学科的综合育人课程。

    我们以经典古诗词为媒介,以动人的故事为引导,把祖国各地的壮美山河、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内容用一条条有着内在联系的线索串联起来。小学生在阅读这套《跟着古诗词游中国》校本课程读本的过程中,伟大祖国的风貌就会变得丰满、立体、可知可感,民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爱国主义的情怀就会植根心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这套《跟着古诗词游中国》校本课程读本,就是为了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先从书本上开始,然后走进美丽中国的山山水水,把优秀传统文化积累与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古诗词欣赏、积累、背诵与历史、地理知识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课程的目标一下子就明晰了,课程的定位一下子就提高了。

    前后经历9年有余,我们研发的《跟着古诗词游中国》校本课程华丽绽放,课程读本即将结集出版,最主要的是学生们古诗词底蕴更加深厚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更加丰盈了,民族自豪感更加强烈了。十年磨一剑,仗剑去远行。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豪迈,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追问,从“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念,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豁达,经典古诗词以其无限的魅力穿越时空,影响、感动、涵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作者系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