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育视窗
2021年09月21日 星期二
过一种积极的学校生活
——江苏省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积极教育”掠影
凌红

    江苏省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东亭实小”)坐落在风光旖旎的无锡城内,太湖水的灵性孕育了东亭实小优秀的文化基因。1908年,东亭宿学华良臣等私资于东亭镇东街华学士祠内创办了“敏求学堂”。创办者从《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中取“敏求”二字命名,勉励师生治学求真理应“勤勉”“持恒”。后来,东亭镇上的“乐群小学堂”“先声女学”相继并入,至1928年,又并入“崇仁女学”,更名为“东亭小学”。薪火相传,延续百年。

    21世纪初期,深谙“敏求”内涵的凌红校长在学校整改中受命,10余年来,他们在继承和创新中植入“过一种积极的学校生活”的办学理念,带领东亭实小突破发展瓶颈,以积极心理学为引导走向新的飞跃。

    文化治校,牧式管理,营造“积极”实现的场域

    牧式管理,“优秀”吸引 凌红校长和她的管理团队成员在深入研学《积极心理学》的过程中,形成了高度自觉的“积极”管理规则,逐步构建起“优秀吸引”的牧式管理共同体。首先,发现与赏识“优秀”。他们善于发现与赏识教师和学生的“优秀”,营造起校园的“积极文化心理场”,实现了学校管理从制度到人文的寻变。其次,发扬与迁移“优秀”。他们着力开展实践尝试,力图用发现优秀的方式寻找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的突破口。例会上,众多优秀教师的优秀行为被点赞:值勤先到岗、与学生一起打扫卫生、备课认真、教学组织有序;校园里,学生们也寻找“优秀”的足迹:无意掉落的垃圾有人捡了,书吧里凌乱的书本有人整理了,排队有人礼让了;教室里,学生们纷纷为“优秀”鼓掌。同学间的影响促成了学生形成“他行我也行”的积极心理,从而更好地推动和实现优势迁移。人人积极进取,蓬勃昂扬;学校充满生机,天天向上。

    “他者关怀”,“优秀”持恒 当“优秀”成为一种人人竞相追逐的目标时,学校的舆论、风气、精神等弥散于不同领域,见贤思齐的“敏求文化”也就成为学校每一分子积极的行为觉醒。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学校管理者一改以往每学期开学“推门听课”的督查行为,将每学期的第一、第二周定为学校行政及骨干教师“开门献课周”,校园OA系统中挂上“开门献课一览表”,以供教师选择听课。课前提供简案,“课后微讲座”陈述思想,召开专题研讨会,形成积极教育理念下的典型课例,辐射推进。这一举措,表达了“他者关怀”,并以“优秀”持恒引领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者必定是优秀的学科骨干,骨干的示范引领,所展示的课堂魅力,必将感染每一位教师,使教师不知不觉地产生仿学、亲近的积极心理。这种“知行合一”的行为,将管理团队的“优秀”吸引力、影响力扩展并深植,在个人专业魅力式的吸引之下,教学业务团队的凝聚力也得到提升。“开门献课”的做法,构建了“相遇”和“帮助”的同伴关系,是真正的积极管理,更是“优秀吸引”的“敏求”文化。在这样的文化场域中,发现与赏识“优秀”、卷入与跟随“优秀”、发扬与迁移“优秀”、形成“优秀”的自觉,为师生指明了实现“优秀”的持恒成长路径。

    科研治教,团队卷入,铺设“积极”悦动的跑道

    东亭实小的管理者们在探索中不断叩问:发现“优秀”仅仅是点赞吗?“优秀”何以葳蕤生长?

    基于问题,科研治教 在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他们发现以往课堂教学中看似“热闹”的浅表化学习,无疑削弱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一点儿思维挑战力,学生处于“被学习”“被积极”的状态中。针对这种“去儿童学习”的行为,学校将“回归儿童学习本性的积极课堂研究”确定为重点研究课题。目标是创造“积极课堂”。紧扣“教研一体化”,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与尝试。他们从研究教材走向研究儿童和教学方式,变“教程”为“学程”,将学生学习推到前台。

    在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流程时突出以学定教。其核心行为是变“教学能力”为“学生学力”,指向儿童学习。融入学校“敏求文化”,从“积极课堂”延伸开去,走向“积极教育”。升华成课题专著《走向积极的学校生活》。

    借助优秀教师、优秀团队的力量,充分挖掘教育教学书籍的优秀资源,以倾听、对话、行动验证等形式,将优秀资源合理介入各种教科研活动中,架设起教与研的通道,让指向实践效益的教师科研真正发生。他们搭建“优秀”的展示平台,通过“优秀者说”探究优秀行为背后的心路历程,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敏求讲坛”;设立“优秀+任务”校本培训项目,任务与“优秀”相遇,形成了使“优秀”更显性、更丰盈的催化剂。从“十二五”期间“积极课堂”的研究,到“十三五”聚焦“儿童积极学习生活”,他们不断思考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提出科研践行3种身份:自觉的学习者、自悟的教学者、自然的分享者;设计课堂思辨3种关系:内需与外驱、回归与发展、立足与延伸;推进课程摆准3种姿态:平等中的“首席”、相长中的“伙伴”、旁观中的“助理”;反思教学倚借3种目光:回顾情感状态“是否做到理趣相生”、反观知识技能“有无实现学用通达”、审思学生发展“能否促成情智生长”,努力把“课堂”变成“学堂”,把“教程”变成“学程”,真正把学生的学习推到前台。

    立体“优秀”,抱团成长 东亭实小人理念根植于心,强调整体科研、“团队卷入”。组建“新教师阳光俱乐部”“教科研快车道”“学科工作室”“敏求讲坛”等多个“优秀+伙伴”志同道合的团队,让教师在团队研修中拾级而上,获得专业的提升。确立了“阳光联盟”教师层级发展的梯队培训项目:新教师全员进入“与你同行新教师阳光俱乐部”,需要完成站稳讲台的课堂展示、课堂设计阐述、团队磨课所得的分享考核;“阳光俱乐部”中的优秀成员,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进入“助你成长教科研阳光快车道”中,由科研型骨干教师引领,进行专业阅读和论文写作的专项培训,加速青年教师成长;成熟骨干型教师则通过自主结盟的方式,建立起以学科领衔人为核心的学科工作室,在实现自身专业发展规划的同时,带动青年教师成长。

    教研一体化的“优秀+”系列项目,使个体优秀不断完善、提升、丰富,使团队优秀更加丰厚且具有持续发展力。

    “敏求”治学,分享互助,绽放“积极”生命的活力

    学校办学质量的核心是课程。东亭实小人“敏求”治学,立德树人。他们设计研发“优秀吸引”的课程体系,着力于打造“童年觉醒”的3个场域,从营造“分享互助”的氛围开始,达成学生生命个体的自觉互助。

    打造学校环境场,渲染分享互助气氛 学校空间的积极因素,会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东亭实小建立了“常青树”文化吧,倡导雅致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棋吧、书吧成为令学生陶醉的乐土;“太阳花”心语室,心理老师轮流值班和学生个别面谈,成为学生的温馨小天地;“彩虹桥”心育角,成为积极的情趣分享园。

    创设班级心理场,孕育分享互助行为 东亭实小每间教室就是一个特定的心理场。以班级为单位,开设“双色心情袋”“益心角”“情绪万花筒”“彩虹信箱”等班本化心育角,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小故事、心灵小贴士、心理健康小报、心情晴雨表等,学生在积极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在积极的分享中不断成长。

    营造个体能量场,形成分享互助自觉 东亭实小用“行为带动”激励学生形成分享互助的自觉性,用“成长融合”催生出新的期待、形成新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长。在积极心育视域下,学校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串珠成链,构成整体,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举一反三,联系发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对比冲突,引发猜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学校还采用一系列有效办法:设岗,让每名学生都成为“关键人物”,人人都有话语权;践行,让每名学生都能找到可做的“关键事情”,唤醒学生内心深处蕴藏的生命动力;善为,让每名学生都成为“岗位能手”,形成“自我管理”的生命飞跃。

    确立3个微主题,固化分享互助形式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是东亭实小“积极的学校生活”重要内容之一。

    “微仪式”是以班级为单位,主题小、范围小、容量小、操作灵活,简约不简单。比如“成长的节点”“一年级新生入学礼”“10周岁生日纪念礼”“六年级毕业成长礼”等,记录下学生成长的脚步,使学生的成长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见证,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微队课”是把班队主题活动与积极心育进行整合,开启“微队课”模式。比如,“江苏、新疆儿童手拉手图书捐赠活动”,学生首先以朗诵的形式畅谈了阅读课外书的幸福与满足,然后讲述新疆儿童对阅读的强烈渴望,从而发出倡议:“伸出援助之手,捐献一本心爱的图书,建立手拉手爱心书屋。”

    “微寻访”是积极心育的“红领巾寻访活动”。微寻访的对象是身边的人物、家乡的变化等。其优势:一是寻访对象是小群体,二是寻访内容贴近生活,三是寻访时间随机生成,四是有分享跟进。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了自己是分享互助的见证者、践行者和受益者,进而力争做“更优秀的自己”。

    东亭实小人“敏求”乐学,在追求“积极教育”的实践中,不断追问“童年的模样”,提出了“把课程关怀带给每名学生”的课程理念。先后推出了美德课程、心理课程、书市课程、伴读课程等,通过提升课程品质,让每名学生都获得适切的成长。十几年来,学校高质量完成省级课题6个、市级课题4个,办学品质实现了品牌化。

    (凌红)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江苏省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积极教育”掠影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1-09/21/04/ZGJYB2021092104_b.jpg 04 中国教育报 5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