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课程周刊·课程教学
2021年09月17日 星期五
实施“六趣”课改 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市南川区兴隆镇中心小学校课程改革的探索实践
谢陆霖
谢陆霖校长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重庆市首批中小学名师乡村工作室送教推进课改
谢陆霖受邀在成渝现场会作课程建设交流发言
美丽校园我的家

    重庆市南川区兴隆镇中心小学校,地处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金佛山脚下。近年来,学校以培养“健全人格、健康体魄、良好习惯”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探索实践乡村学校课程改革和体系建设,走上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

    汲取乡土文化营养

    构建课程体系

    兴隆镇中心小学校积极投身乡村文明与乡村建设进程,主动作为,以地方特色为立足点,将乡村教育融入乡村生活,同时获得乡村资源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支持,全力打造精品课程。

    学校抓住课程改革重点,组建课程开发、组织实施、评价领导小组和研究团队,开发了以农耕、养殖、中药、地貌、民俗、美食为特色的“六趣”课程体系。学校坚持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制度,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基础上,有效有序开设地方课程,努力开发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互为补充,形成具有兴隆镇特色的“六趣”系列课程,推进学校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联动,探索课堂学习与田园教学有机结合。

    学校充分利用教室墙壁、校园文化墙、展板、广播站等,设计不同主题的德育宣传内容,拓展育人渠道。每学年举行学生干部竞选,设立“小黄帽”、值周生监督和考核各班常规。学校建有标准团队活动室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学生营造独立自由的活动场所。

    重视校内课后时间的利用。大力建设少年宫,精心设计设施设备齐全、场地空间广阔的各类功能室。根据学生需求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项目,将活动与地方特色、生活实际相结合,推出舞蹈、书法、足球等近20门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课程、技能培训活动,让学生放学后有地方去、有场所玩,每名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在健康快乐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学校组织的课后活动,既减轻了家长接送孩子的负担,又培养了孩子的个性特长,还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和提升能力。

    通过地域乡土文化助推学校特色发展,以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了学校育人模式的创新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回归、乡土情怀的回归。

    注重学生综合素养

    丰富课程内涵

    兴隆镇中心小学校基于乡土特点和学生学情对国家教材进行本土化改造,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跨学科、跨班级整合课程;由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士及专家等多元主体参与,建设开发“六趣”课程。

    农耕之趣:让乡村学生了解风车、犁耙、蓑衣、石磨等农耕工具及用法,使用农耕用具种植瓜果蔬菜粮食作物,掌握一定的种植技术,参与体验农耕过程,学习农耕文明所蕴含的精华思想和文化品格,让农耕文化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养殖之趣:让少年儿童学习养殖猪、牛、虾等常见养殖物种,并参观学习獐香猪、河虾、黄牛的养殖技术,充分发挥“小手牵大手”作用,让“小小科技员”文化助推家庭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中药之趣:以南川打造重庆较大中药饮片项目、全国较大中药材基地为契机,通过在线学习常见中药,认知本地中草药物种,与重庆市药物研究所、市中医院、市中药材加工基地合作,参与药材的种植、加工、宣传讲解、药性药理药膳的学习,民间小单方的搜集、传承和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

    地貌之趣: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现场体验等方式了解南川金佛山、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地质构造、金佛山珍稀动植物资源、里隐洞娃娃鱼、盐井梯田等,在探索体验中了解家乡地貌,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赞美自然、保护自然,体验乡村之美。

    民俗之趣:收集、整理本地的乡土人情、民风民俗,继承、学习南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剪纸、石溪板凳龙、水江灰巴、金佛山传统竹篾编制手工技艺和张氏面塑、海椒鲊、酸渣肉等技艺,让传统技艺根植于心,让乡土文化寄之于情。

    美食之趣:了解南川乡村美食,如方竹笋、药膳养生汤、水江灰巴、油粽子等,学会制作乡村美食,宣传南川乡村美食,让更多的人走进南川乡村,体验美食,热爱美食。

    编写《农耕之趣》《养殖之趣》《中药之趣》《地貌之趣》《民俗之趣》《美食之趣》等校本教材,构建多样形态、多元开放、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形成知识内容合理、教学方式丰富的“六趣”课程体系。

    践行新型乡村教育

    提升学生能力

    兴隆镇中心小学校坚持公平而有质量的新型乡村教育,以生活力为基础、自动力为引导、创造力为关键,撬动课堂育人杠杆,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落实到活动中,努力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上向现代性靠拢,全面提升学生参与现代化建设能力,从而成为具有现代化生活方式和理念的现代人。

    ——与时俱进的生活力

    学校建立家校联动机制,督促家长履行监护主体责任,要求家长做好言传身教和榜样示范,营造良好家庭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探索多维度、创新型的家校合作模式和育人模式,形成“走进学校、关心学校、理解学校、支持学校、服务学校”的教育格局。

    创新学生培养机制,重视城乡教育融合发展,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劳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农村经济和现代化发展添彩。寻求教育变革和乡村振兴,促进农业现代化,服务城市现代化。

    ——躬行克艰的自动力

    学校推进实施学生在时间管理、学习管理、健康管理、生活管理、交往管理、目标管理、服务管理和创新管理等8个方面实现自我管理,在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努力之下,不断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主动服务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实现“促进现代发展之进步”的目标。

    学校向社会广泛招募非遗传承人、科技志愿者等,利用“巧手心坊”“晨光工艺”“朝阳创客”传承民间艺术、开展劳动教育、实行自主管理,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服务现代化建设的参与意识。

    ——继承革新的创造力

    学校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潜力”为主题,坚持课堂内外相结合,坚持学校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坚持科普与学科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敢于想象、勇于创造的习惯。

    通过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知识融合在一起,通过同伴之间、师生之间、科研院所共同用心参与、体验、改进,实现现实生活中的巧方法、小发现、奇思妙想,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其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素养和能力。曾获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发明一等奖的“雨伞书包”和“农药喷洒飞行器”,就是源于学生的一个个“想象”。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保持长期发展

    兴隆镇中心小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建立了“三元六维”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是从学校、家庭、社会3个层面对学生课程学习开展评价。学校为每名学生建立“六趣”活动档案,每次活动都有记录,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准确的评价参数。通过召开社区坝坝会、志愿队下乡服务、家庭日常生活技能大比拼等方式,由社区人员、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班主任根据学生校内、校外活动情况,按A、B、C、D 4个档次综合评定,并将评定结果作为考核学生、评定优秀学生的重要依据。

    “六”指评价的6个维度,即品德习惯、学习实践、合作交往、强身健体、审美表现、家国情怀6个方面。如学生在爱党爱国、诚实守信、责任义务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课程基础知识、学习成绩、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身体机能、体育运动特长方面,音乐、美术、戏曲、舞蹈、戏剧、影视、书法等方面的兴趣特长,以及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和对艺术的审美感受、鉴赏和表现能力等。通过全面、客观、公正、写实的记录评价,注重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能力。

    实施“六趣”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品德修养明显提高,核心素养能力和艺术修养显著增强。学校向兴隆镇每个家庭发放《校外教育“小手牵大手”活动倡议书》,倡导每个家庭成员都积极投入到校外教育学习活动中。带动家长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孩子们时常在父母面前大显身手,做一两道美味餐食,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清晨,乡村里常常会响起一段轻音乐,孩子和家长一道,大声阅读、朗诵《早字歌》《三字经》《祖国,您好》;茶余饭后,孩子们也会经常和自己的家人较量航模竞技、比拼打字等,使兴趣得到培养、特长得以发挥,更加懂得自立、坚强、谦让、感恩,兴隆镇新时代新农村文化氛围愈发浓厚。

    受益于南川区大力建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示范区,学校“六趣”课程改革也取得良好效果。先后有颜屈友等5位教师获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唐余湘等5名学生在征文中获得国家特等奖,演讲比赛获市级一等奖,文欢欢等180余名学生被评为重庆市新时代好少年、重庆市美德少年、感动南川十大人物。学校的校园足球大课间操获得市级一等奖,乡村少年宫先后3年被评为市级“特等奖”,学校还取得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主题教育示范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重庆市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乡村振兴、农村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教育发展。兴隆镇中心小学校借助乡村空间自然和社会资源,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力为乡村发展培育更多的合格人才。

    (重庆市南川区兴隆镇中心小学校校长 谢陆霖)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重庆市南川区兴隆镇中心小学校课程改革的探索实践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1-09/17/06/ZGJYB2021091706_b.jpg 06 中国教育报 7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