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智慧·精神谱系 特刊
2021年09月16日 星期四
“两弹一星”精神是立德树人生动教材
许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多年来,复旦大学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学校以教育部人文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为依托,将“两弹一星”精神作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抓手,对“两弹一星”精神开展了深入系统研究。

    在培根铸魂上,学校依托党委党校主体班次现场教学和党委教师工作部的“国情考察”工作,每年组织骨干教师特别是青年海归人才前往绵阳“两弹”城,现场学习“两弹一星”历史、人物与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教师坚定报国之志、厚植爱国情怀,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到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鼓励广大教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

    在成果运用上,学校“两弹一星”精神的初步研究成果分别收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读本》和《初心:重读革命精神》等著作。在此基础上,学校又完成了一部20万字的、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两弹一星”精神专题研究著作。该书紧扣“两弹一星”精神,史论结合,通过典型事例,生动诠释了“两弹一星”研制工作者以惊人毅力和勇气,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勇攀科技高峰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两弹一星”精神孕育的历史背景和形成过程,论述了“两弹一星”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基本特征,并联系现实阐明了“两弹一星”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

    在课程教学上,在研究生思政课“自然辩证法概论”的课堂上,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专题教学中,思政课教师以“两弹一星”为案例,阐述我们党探索新中国科技发展之路,实现我国现代国防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历程,以此增强学生对我国科技发展历史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上,教师在讲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专题时,专门强调“两弹一星”是“大科学”“大技术”“大工程”,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中国人民“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结晶,是集体主义精神的生动实践。在思政类选修课“科技简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畅谈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新中国科技发展成就,引导学生弘扬科技报国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

    “两弹一星”事业开启了新中国的“强国梦”,“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科学创新精神的生动体现。“两弹一星”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融入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思政课教学,在校园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对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系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