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新闻·基层
2021年08月31日 星期二
甘肃省武山县教育系统弘扬红军长征精神——
红色精神润泽师生心田
特约通讯员 闫锁田 通讯员 宋全胜

    甘肃省武山县鸳鸯镇有3处红色文化遗址是当地学校开展红色教育的宝贵资源。鸳鸯镇中心小学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红色小学,学校经常开展主题队会讲红军故事活动。

    1935年9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部队先后抵达甘肃省武山县马力、鸳鸯等16个乡镇的203个村庄。红军在所到之处广泛传播马列主义,宣传抗日政策,发动群众减租反霸,开仓放粮,最后强渡渭河向北挺进通渭县榜罗镇,这段红色记忆被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

    该县教育系统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色基因植入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在红色土地上谱写了红色教育诗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师生到红军长征历史遗址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党的历史,让他们从小懂得什么是革命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武山县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康随成说。

    为了传承红色文化,滩歌初中组建了红色文化教育、泥塑、健美操、舞蹈等19个社团,还开发了校本课程“红军长征在滩歌”,长期坚持开展“红色之旅”、经典红歌合唱比赛等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鸳鸯镇中心小学把当地红色教育基地作为学校红色剪纸社团创作的素材,师生创作出了《红军强渡渭河》《中国梦》等近200幅作品。

    除了发掘红色资源,武山县还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积极性,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据悉,全县教育系统共有142个党组织、2278名党员,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哪里有急难险重,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

    2018年7月1日,武山县发生特大暴雨灾害,马力镇榜沙河流域堤坝冲垮、多处道路冲断,部分学校断电断水,信息中断,学区党总支组织马力中心小学党支部35名党员教师投入到抗洪抢险救灾战斗中。党员教师的带头示范给其他普通教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并转化为新时代教师无私奉献的强大力量。

    马力镇暖水教学点海拔2456米。“冬天风特别大,感觉能把人吹走,每年有8个月时间房间里生火,冬天只要停电,水龙头就会冻结,只有用开水烫,周末回家只能搭男老师的摩托车。”新入职的教师吴瑶说。校长孙金霞已经在这里坚守了5年,她说:“我们老师守住这所学校,就能留住这个村子的希望,否则村民就要把孩子送到镇上的小学去,距山下最近的榜沙小学也要3公里路。”

    孙金霞介绍说,学校6个年级22名学生,课程都开齐了,平时升国旗、体育课、做游戏、课间操等活动都能正常开展,7名教师对学生进行面对面辅导,作业基本在学校能完成,教学质量也稳中有升。

    2014年,县教育局成立了“璞玉留芳”教师志愿者艺术团,志愿者每年深入15个乡镇的偏远山区学校教孩子们唱歌跳舞画画,目前志愿者已发展到3200多人,受益师生1.2万人。

    红军长征精神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十三五”期间是武山教育发展史上最快、最好的时期,县上先后投入13.44亿元,无偿划拨土地426.6亩,新改扩建校舍50多万平方米,一批新建学校先后落成,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实现了标准化,乡镇中心幼儿园、1000人以上行政村和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实现了全覆盖,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3.8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5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1%,教育质量逐年提升,近5年先后有700多名学子考入全国名校。

    “进一步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继续举全县之力用情、用心、用力解决学校后顾之忧,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开启全县教育发展新征程。”武山县委书记索鸿宾对全县教育发展信心满怀。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