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改风采
2021年08月29日 星期日
践行·思辨·乐悟
——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行动德育模式与策略的实践探索
郑晓云 李瑭 吕然 叶蓓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多年的德育实践中,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始终坚持以实践、融入、审辩、体验、生成为主体过程的行动德育,总结探索了“践行·思辨·乐悟”行动德育模式,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打下根基,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探本溯源立根基——

    “践行·思辨·乐悟”行动德育模式的提出

    (一)源于乐行教育哲学

    早在10余年前,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就确立了“乐行教育”的办学理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追寻乐行的根,在时代精神中明确乐行的方向,构建了丰富的乐行文化,最终提炼出乐行教育哲学。

    “乐”是兴趣的提升和志趣的凝练,“行”是实践与笃行。“乐”与“行”不是两个独立的词,而是一个完整、循环的过程,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过程,更是教育的目标。学校始终注重“乐中行—行而思—思后再行—行而乐”的循环往复,形成乐思行的育人闭环,把“行”上升到促进学生完整人格形成的高度,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生活、乐学笃行的人,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实现阳光六年、厚德一生。

    在这一理念的统领下,学校将教学与德育作为落实乐行理念的双轨道,探索形成了教学领域的“乐学·思辨·践行”、德育领域的“践行·思辨·乐悟”的双模式与双策略,架构起了从课内到课外、从书本到生活、从内化到行动的教育教学“闭环”空间,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美德,化美德为快乐,真正实现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快乐至善,实践求真,人生尚美。

    (二)指向行动德育内核

    行动德育的内核是实践。实践是我们每个人开始融入社会的第一任务。德育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实践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行德育生活化”要求新时代德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德育之本,源于实践行动,经历思考认识,又归于实践行动。从生活出发,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让德育目标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三)归于生命成长立场

    正确的行动,会带来美好的收获,生命的成长是“动起来”“看得见”的过程。生命是一场持久的养成行动,生命的成长立场正是建立行动目标、发挥潜能、实现目标的过程,每个人都是“行动者”,都在行动中不断长进。

    在充分尊重德育行为养成规律的基础上,学校将“践行·思辨·乐悟”作为德育的完整过程,相互衔接、相互促进,通过“践行、思行、乐行”,促使学生将德育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实现德育的育人价值。

    (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是我们党对教育根本问题的回答。因此,行动德育必须以此为遵循,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在新时代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横看成岭侧成峰——

   “践行·思辨·乐悟”行动德育模式的解读

    (一)“行动德育”概念及内涵

    德育要靠行动,行动彰显德育。

    所谓行动德育,就是指有意识地通过一系列德育行动,为学生搭建基于亲身体验的情境或场域,使学生沉浸在生动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形成道德品质优化及道德行为规范的德育策略体系。行动德育更倡导在活动中教育、在生活中培养、在项目中具化,在各种实践体验中实现由“行”到“思”,最终上升到“悟”的道德培养。其基本内涵为:

    贵于真:行动德育需要将行动落实到真实体验中;需要处于更广阔、更真实的社会生活中;需要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场域,从学校走向家庭、社区、社会,再回归学校教育。

    落于实:行动德育要实现“做中思悟”,德育的需求不能流于形式而要从学生道德需求实际出发;德育的过程不是摆设而是体验;德育的生成不是说教而是在行动中思悟,在思悟中升华。

    精于行:教育的精髓应在行动中发生,“精于行,器之华”,工匠精神如此,道德培养更是如此。良好的行动是道德习惯养成的根基,精彩而美好的行为则是德行升华的表现。

    (二)“行动德育”目标

    1.落实根本任务,实现育人实效。

    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通过“行、思、乐”循环往复的过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运用,在实践中审视反思,在思辨中提升道德认识,让道德提升从“行”与“思”的交错递进中,从体悟到思悟再到乐悟,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道德判断及道德反思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结合育人目标,实现“五育并举”。

    多年来,学校围绕“乐行教育”确立了“培养热爱生活、乐学笃行的少年君子”育人总目标,并根据育人目标提出了“仁爱担当、善思明辨、乐观健康、尚美博艺、探索创新”的育人分目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养成。“五育并举”是健全人格培养的具体路径,更是行动德育有效实施的行动方略。

    鱼翔浅底竞自由——

    “践行·思辨·乐悟”行动德育模式的实践

    (一)顶层设计纵横有序,搭建行动德育立体场域

    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的要求加强行动德育的顶层设计,以乐行教育文化理念为统领,围绕核心素养研究制定了《行动德育实施纲要》,架构出完整的行动德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行动德育实施纲要》不但从横向考虑价值观培养的作用,而且从纵向考虑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衔接,整合德育资源和实施要素,总结梳理出以“十九三”模式(“十大领域+九种方式+三条路径”)为框架的顶层结构,整体呈现学校《行动德育实施纲要》。

    《行动德育实施纲要》一改德育目标碎片化、内容抽象化的现象,实施“做中思悟”的德育策略,通过具体的德育行动实践指南,凸显德育的可操作性、实效性和亲和力,“让行动发生”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呈现和根本要义。

    (二)实施策略一以贯之,勾画行动德育清晰路径

    行动德育勾画了“践行·思辨·乐悟”这一清晰的实践路径,让学生先做后悟,将所获道德与情感最终内化于心、上升为自觉主动的意识,践履所思,知行合一,并从中收获成长的快乐。这是躬身而行、慎思笃行、内省悟化的过程,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交错往复的过程。

    1.亲历践行,用实际行动体验生活。

    “践行”是行动德育的实施基础。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成长轨迹,将自己的视野放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从中找寻有探讨价值的主题、素材和典型事例,以鲜活生动的行动项目代替传统单纯的说教方式。

    在《行动德育指导纲要》统领下,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将传统意义的教师节庆祝活动规划为“我爱您,老师”行动德育项目。以“认领项目—自主策划—行动实施”构成项目内容。认领即由学生自发去承担此项目的完整过程,要达到升华情感、印象深刻的目的。认领项目后,项目组学生拟定了“问卷调查、礼发于心”两项行动内容。

    例如“问卷调查”,即从暑假开始先通过资料查询,了解教师节的来源以及尊师重教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渊源;通过调查问卷完成问题调研,如:“当今社会教师的社会地位如何”等。

    整个“我爱您,老师”行动项目的实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真实体现了行动德育的育人目标,使学生在行中有思,思后乐行,在学生自发自愿的行动自觉中完成了道德品质的提升。

    另外,学校坚持开展了10余年的“至乐之境,至美之行”实践活动,也逐渐改变为“行动项目”,学校发布要求目标后,从过去的学校为主或是家长为主的组织改变为更多让学生自主认领、自主组织实施。学生事先要对所要去的社区、博物馆等目的地做好“攻略”,由学生带领学生,在行走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这样收获的不仅仅是行之所见,更是责任与担当。

    2.审视思辨,用辩证思维生发情感“思辨”。

    “思辨”是行动德育的发展阶梯。行动德育注重学生对行动的体悟与反思,鼓励学生通过真实体验抒发真实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并通过自省、询问、思考、分辨、感悟、内化,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世界交流、对话,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我的班服我做主”围绕“为什么要做班服”“做什么样的班服”“怎么用班服”各抒己见,激荡思维火花,民主开展班级自治;“班级涂鸦秀”让学生在辩论中不再束缚天性,让“涂鸦”扮靓教室,成为独特的班级文化……学生在开放的思维环境中以辩证视角看待问题,多元理解、思维生长、情感兴发、完成道德品质的提升。

    3.乐悟内化,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正确的道德行为。

    “乐悟”是行动德育的追求。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索,形成独立的理解与创造。通过道德情感、道德知觉、道德推理的协同培养,将道德认知内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实现德育与学生日常现实生活的对接,使认识、体验、践行相结合。

    每年升入五年级的学生都会特别兴奋,因为他们即将开展为期一年的“种植行动”。从整理土地到播种浇水、除草除虫直至收获,学生经历了完整的种植过程,对收获的蔬菜发自内心地珍惜;分享劳动成果,真正体味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每到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鼓号社团纳新的时候,高年级“展示团”的哥哥姐姐都会深入每个班级展示高超的演奏技巧,激发学弟学妹的报名热情;入选后的“预备队”新队员都将分配到一位学长作为“师父”手把手教他们进行基础练习。学弟学妹向往晋级“展示团”,跟随学长刻苦训练,而高年级的学生也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学弟学妹的参照,从而主动自我加压严于律己,师徒之间的相互支持、鼓劲,成为凝聚团队力量的无形动力。在这种“以老带新,新老激励”的良好氛围中,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鼓号队自2010年至今连续10余年在省市区各级比赛中均荣获金号奖冠军的好成绩,并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鼓号操大赛拿下了队列奖。

    这种自我感悟不同于传统的言传身教,这是学生内心萌生的潜在价值观感受,并终将随着学生人生阅历与社会经验的不断积累而自发参悟,将道德认知内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实现德育与学生日常现实生活的对接,使认识、体验、践行相结合。

    (三)迭代更新德育载体,“智能”推动德育创新

    “行动学院”是基于学校行动德育模式实施的德育课程载体,以APP程序形式,形成“发布任务—认领任务—执行任务—积分评价”流畅的行动指导主线,使传统德育与数字德育有效结合,用智能化手段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学校还建立了以“行动学院”为载体的“行动德育”实施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在每学年初发布本年度的《行动学院项目手册》,其内容涵盖了“五育”目标,融入了学校特色课程和德育品牌特色,根据《行动德育实施纲要》中涉及的十大领域选取适合的行动德育形式,整体规划全学年德育实施内容。以“美育素养”领域为例,除了学校常年坚持举行的“班级艺术节”“书画展”“华服节”等规定动作,还针对不同年级设计了各具特色的美育活动,分层级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创美境界。

    《行动学院项目手册》中涉及的项目可通过校级行动任务公开招标、班级行动任务执行以及重大时政任务认领等多种形式呈现。其中,校级项目的实施,可由各班认领或打破班级界限组成“任务组”通过参与招标形式认领,班级行动则由各班自行制定。实施过程必须遵循自愿报名、全员参与、注重过程、强调自主几大原则。

    以“班级文化艺术节”为例,“行动学院”首先发布该任务。各班在认真解读具体的任务内容及要求后,有参与意向的可递交策略创意书和经费预算书,参与公开招标、汇报方案,经由家长代表、校领导、学生代表组成的评审组打分投票后,决定将此项活动交与方案优、预算性价比高的班级承办。

    中标班级将成立“任务组”,明确统筹、美工、宣传、后勤等分工,推动“班级文化艺术节”的落实,在班主任和相关负责领导的协助下完成任务。之后,“任务组”进行述职汇报,总结此次任务。评审组给予相应评定,颁发“任务完成证书”,给予等级评定,记入“行动学院”积分。

    陌上寻芳花满蹊——

    “践行·思辨·乐悟”行动德育模式的张力

    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的“践行·思辨·乐悟”行动德育模式,为学生架构了一个从“行”到“思”再到“悟”的过程,变说教化为行动化,变被动参与为主动架构,实现了德育工作由学生安排、由学生组织的新型德育样态。

    (一)从“不敢做”到“大胆做”

    行动德育的实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学校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规律,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究、大胆创新,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护其好奇心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自助餐式的“践行”活动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力点”:“一席”演讲、乐雅书院、乐行实践,提升学生“参与力”;创客空间、科技达人,引领学生发现、探索、实验,增强学生“探究力”;社区公益活动、红领巾寻访、法律学习与宣传,彰显学生的“实践力”;主题辩论会、思维发展课,增强学生的“思维力”。学生在一步步的“践行”中逐渐形成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形成不竭的道德体验动力,进而大胆尝试,不断拓展自我成长的领域。

    (二)从“让我做”到“乐于做”

    在行动德育模式建构中,学生是德育活动的建构者、参与者、执行者、受益者。从育人的起点,到育人的终点,环环相扣,细密周全,所有环节都是为了使学生获得自主的成长能力。独立设计活动体现了自主,合作践行扩大了自觉,分享思辨提升了自我发展。学生在行动德育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实践、自我体验、自我获得的全过程参与让学生“乐于做”,并从中得到自主成长的快乐。

    (三)从“自己做”到“一起做”

    在行动德育中,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从任务认领到执行总结,学生在每一个活动的不断践行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做”模式下的单打独斗只能解决个体某个环节的任务,只有团结一致“一起做”才能实现整体目标的达成。

    一所重视行动德育的学校,一定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地方,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熏陶、被激励,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了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愿继续推动德育变革,致力德育灿烂,给学生一个美好而灿烂的人生!

    (郑晓云 李瑭 吕然 叶蓓蓓)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