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综合
2021年08月08日 星期日
营造信息化教学发展良好生态
李丽云

    通过互联网及其衍生的相关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建立“互联网+”教育新样态,是当前教育信息化面临的重要挑战。牟平第一中学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是一所城乡接合部学校。从2017年开始,学校着力开展信息化教学系统变革,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数据精准教学评价,重建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初步实现信息化与教学融合,形成学校信息化教学科学发展良好生态。

    确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学理念,明确教师施教行为规范。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在运用互联网学习资源的基础上,让学习者对知识进行主动批判式加工,在获得更多基础性知识的同时让学习和思维自觉向纵深延伸,知识的应用、迁移和创新就会自然发生。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全面精准收集学情,从而采取有效教学策略。

    学校一线教师400多人,年龄、学历、水平存在差异。学校坚持教师培训课程化,构建信息教学培训体系,组织教师通过专业系统学习,实现教育理念全面提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实到位。

    建立“两主两学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方式变革。“两主”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学生能力形成为主要目标,体现教学理念和目标;“两学”是课下学生先自主学、课堂上教师创造方式引领学,将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紧密对接;“四环节”分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总结、问题探究、知识内化四环节和教师设计教学、精准备课、课堂引领、个性施教四环节。

    通过以上环节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行为贯穿了教学全过程。这种基于学生自学以及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前置学习过程,课堂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极大提升了教学效率。

    重构学校教学管理机制,实现教学管理与信息化教学理念深度融合。信息化教学的推进是系统工程,推广过程中面临多重阻力,比如,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需要重新学习,新的教学模式需要适应等。学校制定与之适应的行为规范和管理流程,从备课、教研、课堂模式、作业设置、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制度规范,形成完善系统制度体系。学校制定了集体教研规范流程、学科资源库建设管理办法、教师平板教学规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对教学涉及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明确要求。同时,改革教师考核评价办法,有效提升了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构建大数据精准评价体系,引领信息化教学科学发展。学校引进教学平台和学业监测诊断系统,完成教学过程数据的全面收集。通过教学平台,收集学生、教师的教学过程性数据,包括知识完成情况、学习效率等多个维度。此外,学校坚持所有学业测评一律使用测评诊断系统进行网上评阅,将学科教学阶段性诊断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形成完整的学生学习学业信息数据。同时,设立包括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和学习品质3个一级指标以及10个二级指标的教学分析指标体系,精准了解教师教学行为和效益,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

    建设和完善学科资源库,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保障。“互联网+”教学需要更多针对不同学生学习问题的教学资源,对教师学科知识和教学资源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也要求学校为不同层次、类型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实现因材施教。学校制定《关于进一步建设学科资源库的意见》,明确学校资源库建设种类和标准、资源的选拔和使用办法,分学科、分年级每月进行选拔,由第三方学术专家进行评选入库。资源库的建设不仅为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提供丰富资源,也大大提升了教师学科专业素养。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