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基层
2021年07月12日 星期一
天津市南开区推动形成区域特色“楷模教育”——
楷模从这里走来
本报记者 徐德明

    为紧扣时代主题,前不久,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局开展建党100周年“百年行动”主题教育,特别是面向全区少年儿童广泛开展“红领巾奖章”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专门设立区级特色章——“红星少年章”,并通过“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主题教育品牌活动,筑牢学生的思想和精神高地。

    其实,这只是南开区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区域特色“楷模教育”有机融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开区以周恩来为楷模,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中树立远大志向,将小我融入大我,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擎起“一面旗帜”,让楷模引领破土而出

    为什么选定“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

    众所周知,以南开地域命名、享誉国内外的天津市南开中学是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周恩来的一生,与南开中学结下了不解之缘。青年周恩来在南开的时间,奠定了他的革命初心和人格魅力。”南开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班东江如是说。

    1913年至1917年,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接受了四年学制的完整的现代教育,度过了人生的成长期。从入学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毕业时与同学们“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青年周恩来在南开中学孕育并形成鲜明的中国梦。

    南开中学数十年坚持将“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作为教育主线,并开展周恩来学习研究小组、校本选修课程、学生义工制等活动,让学习周恩来精神成为传统。南开区教育局紧紧抓住这一宝贵的区域资源,自2016年在全区启动了“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主题教育活动,逐渐形成极具南开本土特色的教育品牌。该区把学校、班级和学生个体作为培养(教育)对象,结合学校特点、年级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策略,通过课程引领、活动深化、实践提升三个步骤加以落实。

    敲打“一块燧石”,让特色活动开枝散叶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南开区以“楷模教育”为教育途径,以“创建周恩来班”和“争当新时代好少年”为载体,彰显了“教育活动课程化、主题活动系列化、实践活动多样化、实践课程体验化、精品课程体系化”的独有特色,打造了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南开品牌。区教育局编写了《走近恩来——南开区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教育读本》,并免费向全区学生发放。

    2018年3月1日,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六个“杰出楷模”对周恩来精神内涵作了深刻论述。同年,该区陆续推出100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课”和100节“楷模教育精品课”,上线南开区“云动”课程资源平台,供各校借鉴学习。该区进一步深化了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构建以‘周恩来为楷模’的区域性人生教育模式的研究”重点课题的研究,通过参观访问、名人讲堂、理论学习、专家引领、分享交流、班级展示等形式,由上而下将研究过程扎实推进,积极探讨“楷模教育”精品课程体系。

    通过深耕“楷模教育”,该区一项项特色活动蓬勃兴起,一个个“周恩来班”随之而建。

    前不久,南开翔宇学校九年(6)班被授予南开区中小学“周恩来班”称号。建班初始,在班主任白云鹤的带领下,50名朝气蓬勃的少年以班委会为核心成立了“恩来精神”学习小组,研读《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教育读本》,并走进南开中学校史馆、周邓纪念馆,领悟“恩来精神”深层内涵……近来,该学习小组的成员越来越多,学习的内容也越来越广,学习活动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恩来精神”、家国情怀已深深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心中。

    推开“一扇窗户”,让主题教育开花结果

    出了“楷模”学“楷模”,学了“楷模”出“楷模”。“楷模教育”的开展,犹如为学生推开一扇精神之窗。在“楷模精神”的影响与感召下,南开区楷模教育收获了累累硕果。

    东方小学六年(5)班边薪潼,是个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学生。她连续3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学生”,不仅多次代表学校参加舞蹈、唱歌、朗诵等比赛并获奖,而且热心公益,多次到养老院志愿服务,组织同学义卖筹集善款捐献,累计公益时长达1000多个小时。

    “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胸前的红领巾时刻提醒着我,要向楷模学习,立志向,修品行,练本领,时刻准备着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边薪潼说。

    为了将周恩来同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下来,南开区教育局还专门成立了“恩来精神宣讲团”,将“楷模精神”由校内延伸至校外。

    如今,一个个“理论宣讲员”活跃在社区、家庭,掀起了全区“知周、学周、行周”的热潮。

    “我们要传承好红色基因,讲好周恩来故事。树立以周恩来‘楷模精神’为追求的价值导向,是求解南开文化魂魄密码之必要,推动南开教育事业发展迈向高端之必然。”班东江表示,未来南开区将进一步深化“五个结合”,即学习和传播相结合,让引领落地生根;课题与课堂相结合,让研究有效转化;互动和活动相结合,让推广有声有色;选题和评价相结合,让成果及时沉淀;学校和区域相结合,让特色成为品牌。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