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育视窗
2021年07月12日 星期一
荡气回肠的草原教育诗——呼和浩特市实验教育集团改革发展实录
傅东缨
屈惠华校长与实验学子同台上演《红旗颂》
实验学子载歌载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悬壶之内有乾坤“中医选修课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实验教育集团提倡“大爱大美”的教育理念,书写出文化立校的教育诗篇,成为全国深化教改大潮中令人瞩目的现象: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的各类教改会议,频频在这块教育热土上召开,与会者赞叹这里独特的管理风景线、强大的改革实验场、“五育并举”的校园……随着呼和浩特市实验教育集团声名鹊起,一批又一批同仁来此参观学习。

    6月末,笔者走进呼和浩特市实验教育集团,深入走访其8个校区,更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层面感触,颠覆了对北疆教育的固有印象。

    这里是精彩无限的教育沃土。无论哪个校区,校园内弥漫的书香与“实验文化墙”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呈现。每一栋教学楼都相当于一个开放的大型图书馆,遍及各楼层的花园式图书角是学生们课间的乐土,种类齐全的图书触手可及,花香与书香和谐交融、浸润。“品如海、德如玉”的校训等集团核心文化理念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格外引人注目。

    这里更成为内蒙古中小学的标杆。从每所分校的“奇峰突起”,到集团化管理的“美美与共”;从优秀教师的大量涌现,到“让每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的生动实践,皆成示范。更令人赞叹的是,全集团把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学生的快乐指数作为衡量办校质量的“铁指标”。

    扎根塞上,享誉全国,这部打动教坛的草原教育诗是如何写就的?经过连续多日的走访调研,一个答案逐渐清晰:改革的路标在校长,校长的运营靠机制,机制的依托是文化。

    大道至简,“不抹油自转”的管理艺术

    实验教育集团的8所分校位于呼市四面八方,生源不同,校况迥异,又均成为当地名校,是附近学子的首选学府,其中的奥秘何在?

    实验教育集团总校长屈惠华一语道破究竟:“因为我们有精密科学的考评体系,其中蕴含着集团的运行秩序和价值观,这是全集团各项改革推进的指挥棒!”

    化繁为简,集团的考评体系首先表现为所有教师要面对的一张考评表。外看一张表,内藏大乾坤——它收纳了学校管理的基本科目、教师的基本素质,从而考量出教师们的劳动量大小、贡献多少。

    这张表的上半部分是得分项,下半部分是失分项。得分项目包括工作量、额外工作、任班主任、获得奖励、参加学校集体活动、承担科研课题等;失分项目包括迟到、早退、作业批改不认真、留无效作业、不参加集体备课等。这张表是屈惠华校长数十年教学和管理智慧的结晶,值得关注的是,她将教师的敬业态度、对学生的爱心、工作业绩等较抽象的内容,也纳入表中加以精准考核。

    教师考评表中所有的考核项目,均以分数体现。各分校所有教师的平均分,则作为评选各校区团队奖的主要依据。这样,各分校便纳入全集团的考评系列之中,形成各校区充分竞争的发展氛围。

    评价是杆秤,称得人奋发向上;制度如闸门,调控人们的“观念水位”。集团办公室主任马静介绍,科学细致的考评制度令人清醒、反思,重估自身价值,从而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了相互学习与进步的风气,在考评制度树立的坐标系前,人人奋勇,由此形成的教学秩序风清气正。

    无疑,数字化的考评体系呈现每位教师、每所分校的“数字肖像”,精确地描绘出每个人、每个学年组、每个校区的变化趋势。优秀的教师,即使再低调,也会在考核评价机制中脱颖而出。

    正是借助考评体系的“慧眼”,集团管理层发现一批能力和品格均出众的年轻教师,并把他们安排到各分校的重要岗位上,成就了点谁谁行、派谁谁灵的用人佳话,推动了各分校的快速发展。

    不过,这样的考评体系会不会导致“马太效应”,在给优秀者铺设了快行道的同时,令才能不那么突出者自甘平庸?

    “不会的!”马静说,“考虑到每位教师、每个校区的起点不同,集团更看重的是‘进步幅度’。教师们的竞争对手,表面是同事,实则是自己,每位教师都站在公平的竞争平台上自己和自己比;对各分校的考核也是如此,着眼点在于各校区实际上的提升幅度。”

    公平,乃是一种人文关怀;自我刷新,则是富有魅力的比拼。正如察哈尔校区的生物教师霍文静所言:“这个评价机制让我们自己跟自己比,今天和过去比,让我们不断完善自身,超越既往。”

    集团的考评体系经过不断补充修正,长年累月的验证,越发显示其适用性和引导性,成了集团内的根本“大法”。正因为绩效考评体系持续发挥“发动机”和“助推器”的作用,集团千余名教师的自我发展诉求与各分校更高更远的发展需求同频共振,有效地消除了教师的职业倦怠,全集团动力十足,高速拓进。

    于是,管理体系已化身为集团上下良性互动的自动程序。全力以赴,自觉自愿,无需督促,自加压力,每位教师求索前行,努力超越,每所分校自成体系而又围绕集团“公转”,全集团形成“不抹油自转”的局面,教育生态生机盎然。

    主人校园,成就全员奔跑奋进的样貌

    “实验教育集团是8所分校近2万名学生、1220余位教师的家,每个人都是家的主人。不用我布置工作。你是学科主任、班主任、学校主任、副校长,作为主人,你知道你该做什么、怎么做。”屈惠华如是说。

    在实验教育集团,教师们尽心竭力、学生们勤学专注,是每日常态;人前人后一个样,校长在与不在一个样,自主自信的主人心态可见一斑。

    教师的主人心态,来自于发展权利受到充分尊重。实验教育集团的教师们坦言,自从实行“双向选择、自由组合”改革后,学校就是他们自我管理、自我实现的平台。

    “双向选择、自由组合”是2007年屈惠华就任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校长后,推出的第一项改革。即由年级组长选聘班主任,班主任选聘任课教师,同时,任课教师也可选择班级和年级组。

    这一校内“简政放权”举措,促成了各个年级组和每个班级任课教师的优化组合,也促使“自由组合”中不受欢迎的教师反省自己,努力重塑自身。

    10余年来,“双向选择、自由组合”制度越运作越顺畅,教师们均能从中找到自己的理想定位,在彼此吸引的团队中相互扶持,迸发出自身的潜在能量。在自我实现的沃土上耕耘,令人欣喜,而评价体系真实、完整地反映业绩、业绩与自身发展权益挂钩,更是一件幸事。

    在实验教育集团,考核分数呈现每位教师、干部的日常表现和阶段性成果,使每一天的付出都有意义,所有的努力都得到相应的回报。集团的评先、评优,职称工资兑现、绩效工资发放、年终奖发放、送教师外出学习培训,都按考核分数由高到低选拔,无须评审,不用投票,也没必要开会,没有任何外在的人为因素。

    教师们因而畅言:“我的先进我做主,我的职称我做主,我的搭档我做主,我的命运我做主!” 

    教师的主人心态,还源于深深的归属感。在屈惠华校长看来,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是有温度的,她希望每位教师都能感受到集团大家庭的温暖。为此,她公开自己的电话,倾听教师心声,千方百计为教师办好每一件实事。

    实验教育集团副校长红雁介绍,集团所有行政、后勤部门全方位服务于师生,各级干部无一例外。集团特别给教师设置了心理咨询室,给学生开设心理游戏调理课,为教工子女免费开设美术班、书法班等培训班和心理减压课,为每个遭遇急难事的教师家庭纾解困境。

    屈惠华校长欣慰地说,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重关怀,在解压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事业成就感和专业幸福感,催生了实验教育集团教职员工人人争先、事事争优的全员“奋力奔跑”局面。典型的变化包括:一是教师们争着当班主任。班主任琐事缠身,是辛苦劳累的代名词。以前,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由学校指定,关系不睦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今由年级组长选定班主任,班主任挑选科任教师,组成志同道合的团队。班主任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激发,变成热门岗位。二是人人想当好老师。在精细化、人性化的评价体系面前,争当好老师成为大势所趋。教师们为团队业绩、学校大局考虑,争做分外工作,许多名师自发超量代课。三是教师请病事假,不用教务处安排顶课。因事因病暂时离岗的教师会考虑,把班级托付给谁心里才踏实,并主动去找自己信任的教师代课。教务处要做的只是履行程序、支持配合等服务性工作。四是科任教师抢着向班主任要课。过去,班主任临时有事,想请科任教师代课,但科任教师会出现搪塞的情况。现在,科任教师都抢着向班主任要自习课。五是教师们抢着上公开课。大家谁都不想错过上公开课的机会。一有公开课,常因报名人数太多,而要在校内选拔。六是各团队教师主动承担课改和科研任务。各年级组、教研组根据自身需要,主动承担教改和科研课题,攻克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教学科研根深叶茂,引得课堂改革百花齐放。七是“老名师”不敢松懈,“新名师”快速赶超。因为公平竞争,且注重奖励教师的“进步幅度”,使得“老名师”不敢“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新名师”大量涌现,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八是教师们主动与学生沟通不放弃一名学生。在新的考评体系引导下,师生成为共生关系,教师们对每名学生的关注、关心、关爱,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任务所需变成心中所愿。每次大考结束,教师找学生“一对一”究问题、解困境、正航向,是集团教学楼内时常有的情景。九是名师出高徒,做好传帮带。师徒结对是集团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也是集团名师辈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师徒亦师亦友,教学相长,年轻教师汲取智慧之光,老教师感染新锐之气。十是同班同组教师抱团精进。以前,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各忙各的事。“双向选择”在全集团铺开后,年级组长、班主任的向心力、凝聚力显著增强。

    学生们的主人心态,来自于每名学子都有实现梦想的平台。“教育就是唤醒人,生成人,提升人,须做到以人为本、‘五育并举’。”屈惠华说。该集团坚决摒弃“唯分数论”,着眼于让学生形成健全而优秀的人格,有赢得未来幸福、造福国家社会的愿望和能力,帮助每名学子开掘潜质。

    “我的校服我做主”。该集团每届学生的校服款式都不同,均为该年级学生自行设计,由校内大赛择优产生。

    “我的课程我做主”。2014年,屈惠华校长力排众议,开设了以塑造学生人格和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的选修课程,现已开设50多门选修课程,涵盖各个学科领域,只要有3名以上的学生报名,学校就想方设法开设这门课程。因有顺应天性、启蒙心性、张扬个性之效,选修课大受学生欢迎。2017年,集团开设了“悬壶之内有乾坤——中医学”课程,聘请内蒙古医学院的中医专家团队授课,配备了全套的教学用具、针灸模型,编撰出中医学校本教材。2021年,国家教育部门建议将中医药文化知识全面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该集团已是先行者。

    “我的舞台我做主”。在实验教育集团,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文化节、艺术体育运动会、毕业典礼、集团主持人大赛等均是学生们翘首期盼的“盛事”、一展才艺的舞台。各类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甚至可以与高等院校相比,学生一个也不能少,人人登台,现场成为欢乐的海洋。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历经校内的磨炼,不少“实验学子”脱颖而出,在历届国家、自治区级和市级文、体、艺、科技各类竞赛中摘金夺银,展露风采,走进国内名校及众多世界名牌大学的“实验学子”也因素质全面、多才多艺而受到青睐。

    立美育人,梳理集团化办学的文化脉络

    2020年,集团光华校区的前身十五中仅招得几十名学生,不足一个班容量,而交由实验教育集团管理之后,凭借一年教改精进,这些孩子个个都有全方位的进步,原来初二、初三的学生精神面貌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1年6月近千名学生有报名光华校区的意向!

    办一所火一所,从主校区——鼓楼校区一枝独秀,到全集团8所分校个个出彩,呼和浩特市实验教育集团正在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集团化办学的一个范例。

    “集团化办学”这一概念始于本世纪初的江浙地区,强大的经济和教育实力是集团化办学的内在推动力。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创办实验教育集团,则追随当地的城市化脚步,在城市的新拓展区域创办新校区,为政府部门分忧、让教育薄弱地区居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其内在动力。但即使动力十足,难度也是远超预期。受历史遗留问题影响,察哈尔分校在开学前一周才租到一栋闲置写字楼;启东分校从一座废弃的校区起步,铺设地下管网、清运堆积如山的垃圾是首要任务;东河校区接手的是当地排名靠后的小学,哈拉沁校区位于市区最北端,国道边上,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光华分校的学生家长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

    在教育落后地带“拓荒”,面临着新旧问题叠加的困境。“实验人”在转化不利条件中显坚毅,短短数载办出多所特色突出、成绩优异的校区,其诀窍在哪里?

    在于机制的构建。以强有力的集团管理中心为核心,建立了环环相扣、分层负责的管理系统,集团考核办如同裁决办学质量的裁判,各分校在相互评比中补足短项、强化优势。

    在于战略先行。集团总校长屈惠华努力凝聚全体干部及教师的智慧,研制出集团发展战略、名师强校战略、魅力课程战略、学生修养战略等多项战略,通过战略规划的实施,推动各分校创新发展,引领集团全面发展。

    更在于抓住了文化治校这个根本。多年来,屈惠华校长始终怀着以文化引领学校建设的高度自觉构筑学校文化。屈惠华说,学校文化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力量,影响着师生的态度和行为,提升师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在鼓楼校区内,两块石头上镌刻着集团的核心文化理念——释爱启真,立美育人。爱与美是其中的关键词。屈惠华认为,爱与美是师生发展的动力。爱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目的。在实验教育集团,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讲条件,不张扬,不计较,不止息筑梦树人的脚步;让学生怀着向往来到学校,带着优良素养和大爱情怀毕业,已成师者使命。

    屈惠华认为,美是教育的至高境界。她常说:一所学校给学生的礼物,就是培养学生们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实验教育集团,育人始于立美,从岗位立美、课程立美、形象立美、活动立美、艺术立美、教学立美、教育立美、环境立美8个方面推进。屈惠华鼓励教师们每天以得体装扮、真诚笑容出现在学生面前,在教育实践中时时弘扬美、传承美、示范美,在活动中建立美的形式,进行美的情感教育。

    谈及文化建设对集团化办学的纽带作用,实验中学党委书记范广英表示:各分校相隔较远,但文化之共有、精神之共振、人文情怀之共通却显而易见;“释爱启真,立美育人”理念,潜移默化地造就了“实验人”的“基因”,影响着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也成就了实验教育集团在教育生态链中的优势;正是在践行集团核心文化的基础上,各分校办出了特色,形成了各自的品牌,实现了“不一样的学校,一样的精彩”的愿景。

    “释爱启真,立美育人”是对实验教育集团文化体系的概括,校训“品如海、德如玉”则是集团每名师生的文化坐标。“品如海”意味着,师生要拥有大海一样广博的内藏,善于汲取知识能量,吐故纳新;“德如玉”激励教师要心地如玉,在对学生包容的大爱中,德配师位,学生要品行如玉,注重修养,与教师合力将自己雕琢成“艺术品”。

    善建者善为。屈惠华带头践行校训及“唯事必精、唯旗必夺”的实验精神,她视学生如己出、视学校如家庭、视教育如生命,几乎全年不休息,为构建有温度、有灵魂的治校文化不遗余力。

    每天工作再晚,屈惠华也要给8个校区百余个工作群发送有建设性、启发性的心得感悟;时间再紧,只要稍有空闲,她就会带领干部们参加教职工的婚丧嫁娶仪式,慰问生孩子的员工;身体再累,每年都要为学生、教师、家长办数十场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录成视频在各校区及时播放。

    对学生讲话,屈惠华除了系统地进行道德、心理、目标教育外,更注意结合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案例,让学生们入耳进脑铭心;为干部们作讲座,屈惠华着力提升其管理方法、教育智慧、道德觉悟;屈惠华把家长当成参谋和助手,每每通过讲座让他们懂得家教理论,掌握育人艺术;对教师的讲座,则满足他们渴盼的精神食粮,因为屈惠华校长深知教师们需要什么,理解大家的所思所想,能直指教师们的困惑,并给出他们急需的答案。

    这些讲座之所以受欢迎,不仅因为其间屡屡提出对教育的真知灼见,还因为屈惠华本人就是她所倡导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观念的践行者。

    屈惠华曾经两次罹患癌症,在危境中起死回生,而后坚强地回到教育岗位。她说:“虽然命运以痛吻我,而我更愿意报之以歌。我全身心地投身教育,因为我热爱我的工作,希望能为教师和学生们做更多的事情,以与生俱来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和追求完美的态度感恩学校,回馈社会!”

    一位好校长,办起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机制,带出一支好队伍;一种好文化,则滋养一个优秀的教育集团。

    初心如磐,使命相续。按照政府部门规划,实验教育集团将在呼和浩特市的教育洼地筹建新校区,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进行新探索。呼和浩特市实验教育集团将保持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从机制和文化上破解办学上的诸多难题,谱写草原教育诗的新篇章,为教坛带来更多有益的启示。(傅东缨)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1-07/12/04/ZGJYB2021071204_b.jpg 04 中国教育报 5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