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改风采
2021年07月09日 星期五
人大附中深圳学校
践行“爱与尊重” 坚持创新前行
苏江山
2018年高中部启用
2017年正式开学
张威教授的“物理学之美”讲座
戏剧表演

    人大附中深圳学校是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在北京市外办的首所公办学校,学校用5年的教育实践,走出了一条立体复合的全新之路。

    学校继承和发扬人大附中“爱与尊重”的核心理念,以“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为办学思想,以“追求卓越、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科学创新”为核心文化,以“崇德、博学、求实、创新”为校训,致力于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的鹏程英才,创办“具有人大附中特色,深圳领先,全国一流的生态型、智慧型、创新型”的学校。

    校城合力:既有优质的“软件”,又有强大的“硬件”

    人大附中深圳学校是深圳市大鹏新区管委会所属、人大附中承办的全日制公立学校,于2016年成立,2017开始招生。全程参与学校创办的校长王华,切实感受到来自人大附中、深圳市与大鹏新区的深度支持。

    在人大附中深圳学校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人大附中不仅将办学理念、管理经验、文化精髓、管理团队、教师资源、课程资源等全面输出,在师资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给予强力支持,还对学校空间设计、设备配置、课程设置与建设、新高考方案等方面提出很多具体建议。人大附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全方位引领和导入,促使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于起步之初在教育“软件”方面就站在较高起点。

    开办高中部和九年一贯部的人大附中深圳学校落户大鹏新区,不仅结束了大鹏新区没有高中的历史,并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基础教育。对于人大附中深圳学校的引进,深圳市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大鹏新区更是举全区之力兴办学校,成立由新区管委会主任任组长的合作办学工作领导小组,在制度上创立人大附中深圳学校理事会,商议决定学校重大事项。在学校规划设计和建设上,充分尊重人大附中意见,充分满足学校全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配备足额教师编制,为教师入职开辟绿色通道,解决住房和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

    学校着力打造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未来学校,为此,学校与教育部门装备中心合作,进行学校顶层设计、教育空间设计、教育装备配置规划,运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装备,建设适合每名学生成长的文化校园、生态校园、科技校园、智慧校园。比如,所有教室均配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及录播系统,理化生等高端实验室、视听教室、音乐教室、戏剧教室、美术教室、创客空间等一应俱全。4000平方米面朝大海的图书馆,其藏书量按国家级别优质学校标准配置,并设有专业电子阅览室。学校具备专业足球场及室内外篮球场、羽毛球馆,并具有专业健身设备的健身房及室内恒温游泳池。

    教师队伍:既是理念共同体,又是学习共同体

    如何结合深圳市情和文化特点,使人大附中的教育理念和优质资源在深圳落地,成为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首批创业者的共同使命,他们首先从教师队伍上着手工作。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立校之本。人大附中深圳学校的教师除来自人大附中之外,还通过招聘北大、清华、北师大等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面向全国选聘特级、高级教师,面向深圳市选调优秀教师等多种方式,组建了一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团队。目前学校有特级教师7人,全国模范(优秀)教师4人,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4人,“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5人,博士及博士后近30人;高级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38%以上,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近60%,形成一支实力雄厚、结构清晰、富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师梯队。

    对于来自各地各校的教师,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完成教育理念的认同。在教学实践中,人大附中深圳学校认为尊重是最好的激励,每一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个性,所以尽一切力量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从而实现人生价值。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将“爱与尊重”的核心理念落实在学校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和细节中,教师全员做到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细致关爱、认真负责,在组织各种社团活动、研学旅行、小课题研究中,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和提供展示自我与挖掘潜力的机会。

    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将教师队伍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师德师风水准和业务技能水平,健全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增强教师队伍的人格魅力、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在学校内部培训上稳扎稳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展名优教师示范课和青年教师汇报课及达标课展示,提升青年教师业务能力;举行优课评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高中教师全员参加高考模拟命题大赛,提高教师命题析题能力;创新举办九年部教研活动,探索“以研促学、以研促教、以研促训”的“研—学—训—教”一体化教师成长模式。

    在外部资源开拓上想方设法,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搭建与联合总校教学交流平台,组织全校教师观看人大附中教学开放日活动直播,发挥先进教学理念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引领作用。组织专题教学研讨会,邀请教育部门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深圳市教育科学院相关专家来校指导,通过课例展示、专家评课与讲座指导等环节,拓展教师视野,提升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系统化、常态化的教学科研是人大附中深圳学校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路径。教学科研以“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基本教研模式,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实体和中心,通过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形式,努力提高教学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秉承人大附中的优秀传统,每学期召开一次教科研年会,总结和推广全校教师在本学期取得的优秀教科研成果。全体与会教师围绕优秀教科研成果交流体会与心得,分组展开研讨,进一步提炼自己的观点与收获,力求让参会教师同行有机会充分探讨沟通。科研年会的常态化有力提高了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使教学科研成果得以有效推广应用。

    课程体系:既有基础课程,又有拓展创新

    创设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抓手。为达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在充分发挥人大附中课程和教育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组织专家、教师团队进行了系统的课程方案建设。学校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结合大鹏新区地域文化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设计特色课程,为学生搭建个性化发展的选择平台,形成以人为本、多元开放的育人模式。

    课程结构在纵向上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创新课程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具有连贯性和递进性,注重统筹与衔接,整体设计各阶段教育的功能定位、育人目标。

    基础课程即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课程。拓展课程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学科系统开放性的课程。创新课程是学校着眼未来教学模式发展,适当打破学科界限,进行学科整合,在先进的教学设施基础上,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科学精神为目的,积极探索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学生的教育路径,为优秀学生提供成长平台和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学校课程体系充分体现育人目标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目前开设以创新型、拓展型为主的课程100余门,涉及科技、人文、社会、技术、语言、体育、竞赛等七大类。开设独具特色的选修课超市,展示课程特色与重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选择适合的课程,满足个性化需求。同时学校借助华大基因、大亚湾核电站、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等本地高新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开设了如“核能与生态”“一片珊瑚海”“昆虫那些事”“基因与生命”等与生态、生命、海洋相关的系列研究型课程。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功能,积极开辟专业途径、渗透途径和支持途径,建立了涵盖“学生—教师—家长”三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的身心发展保驾护航。

    学生学习:既听专家讲座,又做课题研究

    生涯规划是近两年高中学生教育的热门话题,人大附中深圳学校秉承“尊重个性,挖掘潜力”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情操”的鹏城英才,这正与生涯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 

    学校的生涯规划中心成立于2018年9月,在课程整体架构中对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目标进行顶层设计,深入研究以选择能力为核心的人生规划能力、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具体内涵。在此基础上,依据各年龄段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及接受能力,形成分年级的目标序列;其次是结合课程改革,探索如何根据区域与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整合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各类载体,在学校课程实施的框架下形成各年级纵向衔接、各类课程横向贯通的生涯规划教育实施体系。学校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以及生涯教育各类活动的开展深受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

    人大附中深圳学校的生涯教育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创新,即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全面开展,纵向贯穿小初高三个学段,依据各年龄段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及接受能力,为每个学段的学生设计制定生涯教育目标;横向采用以各学科课程实施为主体、以生涯规划课程和生涯发展指导制度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生涯规划教育实施体系。

    生涯讲堂是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在生涯教育方面的一项创新。从2019年1月开始,学校组织生涯讲堂,邀请在各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艺术家、人民大学知名校友、大鹏新区海归协会高层次人才以及关心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校园,与学生们“面对面”深度交流和分享,目前已进行了数十场关于学科拓展、职业前瞻、生涯规划、励志教育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其中,有著名经济学家温元凯教授“未来需要什么人才”讲座,“铁钩”博士兰迪“讲述生死神话,探寻生命意义”励志报告,手风琴世界冠军刘昭老师“乘着琴声看世界”励志演讲,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谢军“让棋迹发生”专题讲座,人大附中物理老师李永乐“名师面对面”讲座,华大基因百校科普嘉年华徐凤萍博士“基因源流”讲座,人民大学物理系张威教授“物理学之美”讲座,人民大学化学系李志平教授“化学之美”讲座,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姜萌“历史学是什么”讲座等。

    导师制是学校在新高考背景下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而实践探索的一种新型德育制度。学校要求导师把“思想上引导、学力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作为工作的指导纲领,落实“尊重个性,挖掘潜力”的育人理念,发掘每名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对受导学生实施全面帮助。在导师制模式下,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或不足,选择一位适合自己发展的教师作为导师,每一位导师可以指导15名以内的学生。导师工作职责包括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在新高考背景下,导师制的推出是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一项实践探索,也是学校致力于不断完善和推进的新型生涯教育模式。

    在人大附中深圳学校课程体系中,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独具特色的创新亮点,是学校的特色课程。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新课程改革更加突出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地位。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需要师资方面的智力投入与精力投入。目前,承担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师资团队主要是学校的博士教师团队。结合3年多的研学课开设经验,研究性学习博士教师团队结合学校情况与研究性学习对理论的要求,编制了“人大附中深圳学校研究性学习手册”,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研究性学习教研组为综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出六维一体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学科渗透”“博士课堂”“趣味研学”“科学漫步”“学术讲坛”与“导师点拨”六个维度,这一模式会渗透各自学科背景的专题指导,深入发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科学兴趣,让学生在与喜爱的导师沟通、交流基本知识的同时,接触、了解专业知识,从而爱上科学研究。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对学生小课题研究提供全方位支持,目前已经有72名学生小课题获得深圳市相关资助。

    学生成长:既有全面发展,又有突出特长

    综合素质评价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为整体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情况,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学校高度重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促进教师把握学生成长规律,确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发展观和评价观;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多样化健康发展。

    学校关注学生健康、多样发展,既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也反映学生个体的主要特点和突出表现;不仅面向全体学生,还要为每名学生提出有针对性、适合其发展的具体建议,促进人人成才。为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展示搭设平台,为学生组织丰富的体育、艺术、学术活动,组织包括歌手大赛、才艺嘉年华、田径运动会、篮球联赛、足球联赛、英语短剧展演、原创诗歌大赛、党史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等活动。

    数量众多、各式各样的社团为学生兴趣培养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目前,高中部组建了41个学生社团,涉及学科类、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等领域,既有锻炼体质的羽毛球、健身、篮球等社团,也有陶冶情操的电音、舞蹈、书法等社团,还有专业学科类的编程、微电影创作、心理研究等社团。经过4年的发展,涌现出一批精品社团,包括每年进行戏剧展演的戏剧社、获得深圳辩论赛冠军的辩论社、为各类演出奉献精彩展示的舞蹈社和合唱团以及在国内比赛中获得大奖的太空城市设计社等。

    学校独具特色的上海—嘉兴—井冈山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在借鉴深圳市传统的井冈山研学基础上,将井冈山一地的研学拓展成为上海—嘉兴—井冈山三地。带领学生追寻党的发展足迹,沿着中国共产党成长之路,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

    2021年根据学校人数不断增加的实际情况,为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创造更好的研学课程体验,学校举行了学生研学线路设计大赛,经过初赛和决赛之后,有8条线路从30多条初选线路中脱颖而出,最终成行上海—井冈山、杭州—绍兴—乌镇、长沙—湘潭、武汉—荆州—宜昌、成都等五条线路。此次研学活动设置多个层次的合作和交流机会,强调同伴之间的体验交流。“集体旅行”和“集中食宿”的研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内容,共同的文化现场则为精神成长提供了可能,这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同伴之间的友情和凝聚力,而且凸显了学校的整体气质。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了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学生经过3年的学习,在丰富的课程中收获成长,在广阔的平台上得到锻炼,在温馨的校园里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呵护,变得阳光、大气、充满自信,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鹏程英才。

    办学展望:既要稳步致远,又要创新先行

    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办学近5年,为名校与名城合作办学闯出了一条新路,通过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秀传统,同时博采众长大胆创新,作出了可喜的教育先行示范,顺利实现“学生喜欢,社会赞誉”的既定目标。

    展望未来,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在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及深圳市区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继续秉承“爱与尊重”的教育理念,坚持教学不断创新,打造学校文化品牌,创新教育实践模式,在德育、教学、课程、活动、管理、师资队伍、学生发展等诸多领域进行更深入探索,创办“具有人大附中特色,深圳领先,全国一流的生态型、智慧型、创新型”的学校。

    (苏江山)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