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百年大计 伟大梦想
2021年07月01日 星期四
复兴梦想 激荡人心
本报记者 刘博智

    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以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了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相信,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梦想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从苦难到辉煌,中国共产党用百年走出一条穿越血与火的奋进之路;从迷茫到自强,中国共产党用百年走出一条越来越宽广的光明之路。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在为中国共产党庆祝百年华诞的同时,让我们一起寻访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梦之旅。

    一场“根”与“脉”的对话

    如果要评选出一本影响中国过去100年的书,《共产党宣言》一定榜上有名。1920年,正在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忘我地吃下蘸了墨水的粽子,却直呼“真理的味道有点甜”。

    这一年,他29岁。千秋巨笔,首译宣言,那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划破中国黎明前的夜空。

    此后,神州大地卷起了共产主义的风暴。那些在油灯下捧读麻纸本《共产党宣言》的人们,头戴斗笠,肩扛梭镖,高喊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呼啸着冲过山林原野。

    时间是真理的忠实听众,一切嘈杂喧嚣都会湮没在时光的尘埃里,一切真知灼见都将沉淀在历史的河床上。100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梦想,会聚于信仰的旗帜之下。在他们身上,有着这个群体的心灵密码,有着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图谱。如今,这份“密码”和“图谱”正在进入课本,走入课堂。

    育苗先育根,育人先育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100年后,一群90后、00后青年教师和学子,接过革命前辈留下的火种——

    在党的诞生地上海,红色资源同样遍布各高校,上海教育系统着力寻求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引发师生强烈的爱国共鸣。上海作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首创课程思政经验做法。好的课程思政如糖溶水、如盐入味,让专业课程更有味道。

    在红船启航的浙江,厅局长进课堂、院长进课堂、校长进课堂,让思政课变得丰富而具体,学生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实践的广度和热度。如今,在浙江大中小学的讲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面孔——优秀的学长、辅导员,校外专家学者,地方党政干部,社会贤达……

    在红色基因深情流淌的江西,课堂上,校外活动中,教育系统着力把红色基因融入大中小学和幼儿园立德树人全过程,以红色基因立心铸魂。

    在贵州,从大学到中小学,从课堂上的育人实践到校园外的社会服务,各地各校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搞活教育形式,引入各种新方式、新技术,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少年群体中真正“火”了起来。

    两群年轻人的“牵手”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有很多讲法。其中有一种讲法,是关于一群热血青年的“创业史”。

    心中有梦想,眼里有光芒。这是那个时代,青年人的素描。一如陈独秀在《新青年》发刊词中所写: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朝着光奔去的人群里,有出身豪门的少爷小姐,有山野乡村的农家子弟,有满怀激情的青年学生,有离经叛道的知识分子,有一无所有的产业工人。共同的梦想,让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的他们凝聚在同一面旗帜下。

    为了梦想,他们“勇往直前以赴之,殚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在那片长夜如磐、屈辱如山的近代史天空,他们留下“少年中国”的呼唤,留下“中华民族更生再造”的期盼,留下“振兴中华”的呐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走过100年,时代场景几经转换,保持“赤子之心”,何其之难。

    如果将这百年时光折叠,与活跃在历史上的革命先烈见上一面,如今的年轻人依旧会有“似是故人来”之感,因为跟前辈一样,他们以青春为柴、以生命为油。他们同样心中有火,眼里有光。

    如今,新一代的年轻人正跨越时空,去追念先贤,与伟大的精神对谈——

    “我爷爷是红军,牺牲在长征途中;我父亲参加过解放军;我自己也当过兵……我们这里经历过龙源口大捷、土地革命、反‘围剿’斗争,我小的时候,村里的大树上常常能见到弹孔……”生于斯长于斯的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任弼时中学校长左金明,常常用亲身经历给学生们讲家乡的红色历史。他悉心整理当地的革命故事,带学生们到三湾枫树坪、红军松山战役纪念地等处参观凭吊时,娓娓讲述红军的战斗岁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在贵州遵义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前,小学五年级学生马兴蕾讲述着红军“激战娄山关”的故事,讲到动情处还高声朗诵起毛主席的《忆秦娥·娄山关》。作为遵义市小小红色宣讲员,11岁的马兴蕾是新时代无数红色基因传承者的一员。

    在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内的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学生们担任讲解员,绘声绘色地向参观者讲述新安旅行团的故事,进一步加深了自身对党史的理解;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与学校合作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项目,音乐课上童音齐声唱响英烈赵良璋的原创歌曲,美术课上孩子们用画笔在石头上绘制傲雪红梅,制作自己的“雨花石”。

    在重庆,江姐战友、92岁老党员李玉珍讲述党史故事,用亲身经历教育孩子们珍惜幸福生活……

    一次跨越世纪的追梦之旅

    10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短暂一瞬,弹指一挥;100年,又足以见证一个国家的岁月峥嵘、沧桑巨变,一个政党的风华正茂。保持百年大党的青春活力,必须始终保持追梦的姿态、赶考的心态、自信的状态和自我革命的常态。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它将100多年的苦难和落后、几代人的迷茫和彷徨,甩到了身后,也将对一个新生国家的封锁和围堵、对一种新兴制度的质疑和敌视,甩到了身后。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2000多年前《诗经》的这一咏唱,承载了中华民族过上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生活的朴素愿望和社会理想。然而,纵观中国历史,即使是封建社会那些所谓的“太平盛世”,这样的梦想都遥不可及。

    而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我们连铁钉、火柴、煤油都是“洋玩意儿”,到“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嫦娥”奔月、“蛟龙”入海、“神舟”飞天……

    无数奇迹的背后,是无数青年凯歌前行,以青春之我铸就青春之辉煌。如今,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特岗教师在课堂上挥洒着青春的汗水与智慧;在建设科技强国的道路上,青年科技工作者潜心钻研,助力九天揽月、深海探秘梦想成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要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去追。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新时代青年正处在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我们不仅形成了小康生活的理念,而且秉持天下为公的情怀,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以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了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相信,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梦想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在为中国共产党献上百年祝福的同时,我们也正面向新的百年。就像曾经身在旧时代,遥望新世界的中国共产党先驱李大钊所说,“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

    (本报记者 刘博智)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