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风采
2021年07月01日 星期四
学党的百年创业史 做振兴壮乡创业先锋
——南宁学院“思创融合”育人显成效
马骏 黄如 韦林杉 霍雨
学校领导与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选拔赛获奖的师生团队合影
2019年8月15日,赖每、刘彪等校领导与参加南宁学院英雄精神体验传承基地揭幕仪式的代表合影

    南宁学院是南宁市属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生大多为广西子弟,毕业后大多又留在了广西。做新时期的创业者,为振兴壮乡而奋斗,是这些广西学子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育人目标

    南宁学院将“敢闯的素质、会创的本领”作为“双创”教育的培养目标,希望学生能够扎根壮乡大地,将自己的青春梦融入到伟大的中国梦之中,书写出无愧于时代使命的人生华章。

    经过调研,学校发现学生在三个创业核心能力领域亟需提升:发现社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应用专业知识创造价值的能力;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提升这三大能力,补上创新创业短板,才能培养出振兴壮乡的创业先锋。

系统性的教育改革

    教育的落脚点在于课程,自2013年起,南宁学院对创新创业课程从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师资队伍3个层面进行系统性建设。

    (一)课程内容建设 

    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伟大而艰辛的创业史,从创业的视角重组教学内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还能够让学生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

    围绕这样的思路,通过“三四五”机制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

    三原则选择

    一是全面梳理课程内容,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创业史为主干,二是立足社会需求和广西特色产业,三是基于“双创”思政和专创融合。

    四模块建设

    构建“红色筑梦实践”“大创立项实践”“专创融合实践”“创业大赛实践”四大模块,从大一到大四全面贯穿。

    (1)红色筑梦实践,深入一线找问题

    大一期间实施的模块分“公益之旅”“海丝之旅”“扶贫之旅”三个主题,引导学生深入城乡,了解社会需求,初步确定大学四年以及未来的奋斗目标,锤炼意志品质和家国情怀。 

    (2)大创立项实践,项目驱动练本领

    基于大一阶段实践形成的认知,引导学生基于专业,组建团队,针对社会问题或者是城乡问题,申报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大创项目”。专业老师、校内外创业导师对项目进行实践指导。

    (3)专创融合实践,活学专业促创新

    本阶段是上阶段的高阶性延续,指导教师根据项目的分类,按需带领学生到校外基地参观实践,以及在校内实践基地进行实训实践,要求学生形成具有挑战度的专利、论文、实物、报告等探究性、个性化成果。

    (4)创业大赛实践,解决问题创未来

    学生对前三个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落地实践和价值创造。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创新创业大赛、各类竞赛活动为抓手,促使课程目标的达成。为毕业后的回乡创业和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五方针优化

    通过遵循创业规律和教育规律、基于问题驱动、以大创立项项目为载体、以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服务壮乡振兴的5个方针,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

    (二)课程资源建设

    实施“金土地工程”,已建设含有116个典型案例的案例库,出版全国高校就业中心特色教材《穿越式创业》,建设了国内首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英雄精神体验传承基地、斯坦福——南宁学院创新创业实验中心,还与中国关工委合作建设“红色印记”主题空间,与陶行知教育基金会合作建设创新创业产教融合基地,与邕宁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邕宁区新联会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了8个不同类型的实践基地。

    (三)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金园丁工程”,培育持有国家二级创业咨询师职业资格的校内导师111名、斯坦福国际认证导师20名、国际TRIZ一级认证导师31名,招聘企业家兼职导师128名。形成了具有丰富的教学理论、实践经验的“双师型”队伍。比如创新创业学院院长马骏在深圳打拼10多年,后进入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副院长黄如为全国优秀创业导师。

课程创新

    经过努力,课程建设取得了成效。其中,围绕着“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开展的社会实践课程获评2020年自治区一流本科课程,“创新创业基础”获得2021年度自治区一流本科课程。

    (一)“双创”思政新内涵

    以副校长陈雄章教授参编的《中国共产党广西历史图集》《广西革命先烈图典》为基础,提炼中国共产党百年创业史为课程内容,基于全国首个英雄精神体验传承基地,开出广西特有的3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路线,使学生既能够仰望星空,确立人生目标,又能够脚踏实地,发现接地气的真实问题。

    (二)实践育人新路径

    四模块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大创项目立项,实现常态化驱动,专创融合巧学习,活学活用练本领,高阶任务促创新。通过大赛,全面提升应用能力,促学促创。大创大赛联动,三导师制协同,借助信息技术,打造跨时空、个性化、不落幕的课堂。

    (三)新理念和新模式

    通过5年的教学行动研究,形成EPS思创融合教学模式、ICS教学法以及DISP创业教学模式。

    EPS即共情(Empathy)、参与(Participate)、升华(Sublimation)。

    ICS即沉浸(Immerse)、建构(Construct)、轮回(Samsara)。

    DISP即发现(Discover)、指导(Instruct)、研学(Study)、实践(Practice)。

育人成效

    (一)应用能力产出效果明显

    学生的三大弱点问题得到了较大的解决。从竞赛成绩可以略见一斑。近3年来,大创项目立项总数超过1300项,专利申请671件。每年参加“互联网+”创业大赛项目总数超2200项,获国赛银奖2项、铜奖9项,获省级金奖21项、银奖26项、铜奖117项。在“创青春”“挑战杯”等创业大赛和学科竞赛中,获得国赛奖项67项、省级奖项百余项。

    (二)典型项目和个人典型频出

    思创融合典型项目

    “不惑青春”公益项目旨在关爱广西的卫国老兵,传承英雄精神。目前学校已关爱老兵3万余人次,5县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发来感谢信,获得2019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公益组国赛银奖和公益创业大赛全国银奖等。项目入选2020年版“互联网+”创业大赛官方指南。

    专创融合典型项目

    “平桉菌工厂”项目是通过研发菌团技术修复速生桉危害的土壤,助力广西乡村振兴。该项目获得2020年“互联网+”大赛国赛银奖和2020年“创青春”大赛农业农村组全国银奖。

    个人典型

    基于课程,还形成了一大批学生典型。如:广西十大创业明星农进亮、有数十项专利的黄译锋、公益创业的模范陆晨艳、高质量就业典型宁恒等学生。

    (三)社会反响较大

    南宁学院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的育人经验,以及典型“双创”项目被多家媒体报道。因“双创”教育成果显著,获得自治区首批创新创业改革示范校称号。课程负责人多次应邀作典型发言。课程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多次应邀到兄弟院校介绍课程经验。

    在学校历任领导班子郑学勤书记、夏建军书记、赖每校长等领导的支持下,经过7年的改革,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创业史为主要课程内容,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社会实践,引导广大学生扎根祖国大地了解社情民情,用智慧才干创造社会价值,助力广西壮乡振兴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在新领导班子刘彪书记、李栋学校长等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南宁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必将培养出更多振兴壮乡的创业先锋,助力壮乡发展。

    (马骏 黄如 韦林杉 霍雨)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