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百年大计 伟大梦想
2021年07月01日 星期四
矢志不渝心向党 画笔绘出中国梦
①何梓豪 浙江省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 三年级
②付浩鑫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西黄村完小 五年级
③王佳艺 山东省肥城市白云山学校 一年级
④李陶然 江西省赣州市文清外国语学校 三年级
⑤唐可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悲鸿美术学校 七年级
⑥吴雪仪 广东省东莞市望牛墩镇实验小学 五年级

    对党的爱,是再自然朴素不过的情感。它凝聚在每一次有力跳动的脉搏中、每一个踏实坚定的脚印中,也凝聚在师生的文字和画作中。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教育报组织开展“最美的祝福献给您”文章和绘画征集活动,邀请全国师生用文字和画作为党的百岁生日献上诚挚祝福。动情的笔,写出对党的真情实感;稚嫩的手,画出百年岁月峥嵘。真情向党,礼赞百年,在笔端流露的情感中,在孩子们绘制的画作中,写就而今鲜花盛放,畅想未来复兴梦圆。

父亲的“东方红”

赵华丽

    父亲出生在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名叫建国。用爷爷的话说,他赶上了好时代,在党的阳光下成长,一路追求梦想。

    参加工作后,父亲响应国家的召唤来到新疆。漫漫黄沙中,支边的青年知识分子们一路亢奋高歌,新疆的幅员辽阔深深震撼着他们。到达目的地后,父亲被编入屯垦戍边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86团机耕连。

    父亲的工作是每天保养“东方红”拖拉机和收割机,身上、背上、手上,被机油、柴油浸泡的皱褶之处用肥皂洗也洗不净。但父亲为自己的工作而自豪,每日都乐颠颠的。

    父亲的书信封封都像新疆的“说明书”——新疆的广阔、新疆的富足、新疆的现代化,没有半句提到新疆的风沙大、新疆的戈壁多。他告诉母亲,成片的麦田撒满了丰收的希望,冬日厚厚的积雪是未来小麦的三层被子。

    母亲被父亲的描述给迷住了,带着柿子干、红薯干来到新疆,辗转到了父亲工作的地方。到达目的地后,母亲老远就看到父亲站在拖拉机上挥手,决定留下来嫁给父亲,一起做拓荒者。母亲说,那么坚定地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人,是有责任心的人。

    连长召集全连的人杀猪、宰羊,为父亲母亲办了一顿丰盛的婚宴。母亲在父亲的帮助下学会了捻羊毛线、棉花线,织毛衣,纳鞋底。父亲穿着母亲织得蹩脚的毛衣,踏着纳得不太周正的鞋底。他们把寒冷的生活过成了温暖,苦楚的生活过成了甘甜。

    ……

    父亲作为一名共和国的同龄人,一名老党员,心系祖国,任劳任怨。病重期间,他仍放心不下那些耕地的“东方红”,尽管机器都已经更新换代了几轮了,他的“东方红”已成了“曾爷爷辈”。

    我知道,父亲的心里住着他的“东方红”。(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锦园中学语文教师)

笔记本的秘密

胡雅淳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家里的车上翻到了爸爸的工作笔记本。那是一个普通的本子,黑色的外壳,简单的款式,我却对它非常感兴趣,也许通过它我可以知道爸爸在忙什么。

    我的爸爸好像总是比别人的爸爸要忙一些。许多重要的日子他总是缺席:幼儿园的春游,别的孩子都是左手牵妈妈,右手牵爸爸,可我只有妈妈陪伴;小学的研学,即便到了爸爸工作的城市,他也经常没时间来看我一眼……而我,也渐渐地习惯了他的缺席。

    这个本子里会写些什么呢?带着好奇,我打开了本子。翻看几页后,我就觉得索然无味了——每一页上都密密麻麻地写着同样的内容,第几村第几户第几号人家,去年共计财产累计是多少,今年共计财产累计是多少……一串串数字,详细地记载着这些家庭的情况。

    我忍不住指着这些记录问爸爸:“爸爸,你记这个干吗?”

    爸爸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提醒我说:“快别乱动了,这个工作笔记可重要了,它要是不见了可就糟了。我还得按上面记的时间去给王大爷拿药呢。”

    “王大爷是谁?”我问道。

    “就是那个西镇贫困户王大爷啊!”

    “你为什么对他这么好?我和他比起来,到底谁更重要?”我撒娇说。

    “当然是你了。”爸爸毫不犹豫地答道,可他话音一转接着说,“但他更需要照顾。”

    爸爸耐心地解释,王爷爷已经70多岁了,还患有心脏病,儿女都在外地,老伴在10多年前就去世了。他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破房子里,房子连像样的门都没有,一下雨就滴水,一刮风就要倒了似的。可他行动不便,又身患重病,别说修房子了,连一日三餐都很难解决。

    “我是一名党员,还是一名退役军人。不在战场上,但我一样可以为人民服务……”爸爸说着,把工作本上的数据翻给我看,“你看,我们在西镇总共帮助了61名贫困户脱贫。”

    看着爸爸认真的样子,那一刻,我觉得,爸爸在我眼里成了一个英雄,一个超级英雄。(作者系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附属小学五年级学生)

七月的记忆

钟骏炯

    七月,一个火热的月份。我喜欢这个月份,喜欢它的阳光,喜欢它的风,喜欢它的温度,最重要的是,我的记忆里还藏着一份与七月有关的美好回忆。

    那年七月,风华正茂的我通过考试成为边远山区一名教师。起初,只是想最远也不过是离家百来公里,到学校后,我才真切感受到了“边远”这两个字的含义。现实顷刻间让曾经激情满怀的我胆怯了,逃离,是当时最真切的想法。

    这时,学校一名党员“老”教师来到了我身边。他告诉我,“边远山区比城市更需要年轻教师”。他不仅在生活上关照我、帮助我,还不遗余力地在工作上指导我,教我如何与家长打交道,如何在课堂上跟学生沟通。渐渐地,我完全地融入了这样的生活里。家访时,部分学生的家长不会讲普通话,而我也听不懂当地土话,彼此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沟通困难,“老”教师就经常陪我家访,给我当翻译,直到我能完全听懂当地话。

    事实上,这位“老”教师并不老,那年也不过三十几岁,然而,当时的他却已有十几年的党龄和支教经历。我曾经问他:“为什么守着这个地方不走?”他回答:“因为这里更需要我。”在他看来,被需要是一个人价值的最好体现,作为一名党员更要回应群众的需要。因此,尽管有好多次回到城里的机会,他都放弃了。

    听他讲完自己的故事,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在那个七月,在那位“老”教师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精神。那年七月,初出校园的我对“党员”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老”教师成为我迈出校园之后遇到的第一位良师益友,因为和他的相遇,我喜欢上了七月。

    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会像“老”教师一样,到“被需要”的地方去。这是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作为一名党员,对党交出的思想汇报。(作者系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隆木乡中心小学教师)

三幅毛笔字

白襟宇

    爷爷去世3年多了。每年回老家扫墓,都能看到老房子里挂着他生前写的那幅毛笔字“先进再先进,做事为人民”。这幅作品“驻扎”在此已经20多年了。听爸爸讲,同样内容的字家里一共有三幅。

    第一幅是20世纪50年代太爷爷写的,内容也是“先进再先进,做事为人民”。太爷爷是地下党员,解放前潜伏在镇上小学,以教书先生的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后来又参与了解放战争、剿匪斗争,在枪林弹雨里摸爬滚打。“你太爷爷十几岁就入了党,有一次地主的护院把他抓住,指甲盖全都给剥了,后来到半夜才找机会逃出来的。”爸爸告诉我。

    第二幅便是爷爷写的这幅,爷爷初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后来入了党,在乡里做出纳。“三线建设”开展后没几年,县里为了给农田灌溉和老百姓饮水提供方便,决定开凿人民渠,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建成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有“巴蜀新春第一渠”之称。爷爷是乡里最早报名的青年之一,“只要是为了老百姓,共产党员就要冲在前”是他的口头禅。开隧洞、架渡槽、砌土石……正是在他们这样一批共产党员带领下,参与修建人民渠的广大群众硬是在条件极其艰苦、设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完成了这项造福后世的水利工程。

    第三幅同样内容的字则在爸爸的单位。爸爸是教师,平时住学校,我曾经在他校内的教师公寓宿舍里见到过这幅作品。上大学后我来到了太原,在这座有着丰富红色资源的城市,我瞻仰了牛驼寨烈士陵园,了解了长眠在此的两千名烈士的事迹,被革命先辈们坚守党性和初心的事迹所感动。我想,家里第四幅毛笔字应该出自我手里了。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这代青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我们要在奉献中追逐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作者系太原理工大学学生)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