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4日 星期四
哈尔滨师范大学
以混合式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
刘珲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英语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同时,大大扩展了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对提高英语教学成效具有积极意义。哈尔滨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哈师大”)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弘扬以“行知精神”为代表的大学文化,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师准则,秉承“敦品励学,弘毅致远”的校训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提高质量、创新发展。近年来,哈师大从明确教学目标入手,不断加强慕课与辅助平台的建设和运用,并不断完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明确定位,细化目标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是其成为新形势下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价值体现,要求学生在掌握跨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对我国与西方文化有较深入的理解,并具备自主思维能力,促进其提升归纳、分析、鉴赏与批判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思维与交流能力。因此,哈师大从提高跨文化知识教学的定位入手,针对线上与线下教学两个层面分别制定和细化教学目标。其中,线上教学主要围绕跨文化基础知识,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背景、内涵和差异有充分的认知,对文化差异有清晰的理解;线下教学则侧重以引导、鉴赏、比较等方式对跨文化知识进行糅合,进而通过分析、判断、对比、评价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此外,哈师大还根据文化主题、教学内容的倾向性等,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从而在培养跨文化思辨能力这个大目标的框架内,对教学进行逐步的落实和完善,进而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

    加强慕课建设,融合翻转课堂与辅助平台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以翻转课堂连接线上和线下教学,依托较为成熟的慕课和辅助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闭环,实现教学内容输入与输出,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和树立文化自信,都有很大的支撑作用。

    哈师大始终重视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近年来,更不断加强慕课建设,引入中国大学慕课网等平台,并于2018年12月成为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成员单位,通过遴选其中能够满足教师教学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的“英伦历史文化拾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流”等优秀课程,根据教学的主题和需要,将课程布置给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哈师大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反思、讨论与合作学习,通过不断启发、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思辨训练,提高自身的思辨技能。

    此外,哈师大还不断加强“雨课堂”等教学辅助平台的导入,以丰富教学形式和提高教学效率。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哈师大秉承“不返校,不停教,不停学”的原则,将特殊时期的教学工作作为检验和提升教学能力的磨刀石,一方面以线上互动代替以往的线下教学工作,并努力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实现由传统的“面对面”向“键对键”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针对跨文化知识的问答、练习、测试、问卷、投票等互动活动,并充分发挥平台的功能,实现高效互动和批阅试卷等工作,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更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雨课堂”新功能及考试等专题培训,解答教师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技能和教学能力,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以多元评价方式评估学习成果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依托教学辅助平台,为学习成果的多元化评价提供了强大支撑,不仅能够帮助并督促学生找到问题所在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不断完善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哈师大在常规的以成绩相关要素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教学过程中的问答、展示、练习、讨论、测试及师生互评等形式,拓宽评价的维度和深度,尤其在互评、课堂展示等方面,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在激励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完成每一次展示机会的同时,也对其他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互评的过程也更能让学生深入参与到教学当中,主动思维,从而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对促进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系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2020-KYYWF-03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哈尔滨师范大学 刘珲)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哈尔滨师范大学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1-06/24/05/ZGJYB2021062405_b.jpg 05 中国教育报 6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