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3日 星期三
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改革育人模式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一平台五融通”推进校企合作育人
赵俊峰 杨毅 唐学军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安职院”)积极开展“一平台五融通”校企合作育人改革与实践。广安职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义全说:“广安职院这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搭建‘一平台’,实施校企‘五共融’,积极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不断强化深度合作,推动学校和企业共生共荣。”

    校企共建

    搭建混合所有制育人平台

    体制破题,系统设计制度体系。校长王义全说:“职业教育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是件新鲜事物,需要不断的探索。刚好学校承担了四川省职业教育重大改革项目——基于混合所有制的地方高职院校“一平台五融通”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而对于学校管理层而言,重要的就是构建好顶层设计,系统化、制度化推进改革。”2018年以来,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广安职院根据相关的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合作企业深度“绑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

    资本纽带,构建合作育人平台。各类育人平台是重要的校企合作载体。“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学校注重分层、分类推进,既有混合所有制的二级学院,也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共建专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既有点上的‘小混合’,也有面上的‘大混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以期取得更好的合作效益。”广安职院发展规划处处长唐学军说。

    学校2018年与四川华泰建设集团签署联合办学协议共建的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医学院,经过3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1238”混改办学模式,即:建立“学校党委领导、理事会议事决策、学院党政联席会研究落实、院长负责、管委会协调监督”一套治理体系,制定“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章程”“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办学标准”。落实学校和企业两个办学主体以及医学院和附属医院两个实施主体,实施医学院和附属医院一体化发展。明确校企双方的办学投入、资产占股和收益分配3个核心要素,医学院教学条件建设投入由企业负责,形成的办学资产学校占股25%,企业占股75%。实施院长共派、科室共管、专业共建、师资共用、学生共育、科研共融、平台共筑、文化共培等8条共融路径。广安职院医学院院长罗刚说:“3年来,医学院成功获批国控临床医学专业,获批‘母婴护理’‘幼儿照护’等‘1+X’证书试点项目4个,高职护理也建设成为校级一流专业,在校学生突破5200人,比改革前增加4000余人,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获奖20余项,教师参加省级及以上教学能力大赛获奖7项。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医学院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大发展。”罗刚的另一个身份是华泰医院的行政院长,负责华泰医院临床教学和人事等工作。这两个身份,分别由学校与企业正式任命。

    不仅如此,广安职院与新迈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广告设计与制作、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与广安纵联启程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融资共建经过国家教育部门认定的产教融合型混合所有制汽车服务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京东公司合作共建京东数科电子商务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在这些合作中,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投入资金和实训设备,通过将真实生产项目融入课程,探索“学做训产”一体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教学环境职场化。在新迈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0多万元、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实训基地里,结合职业岗位组建的平面广告设计、摄影、包装设计等工作室依次而列,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扑面而来。2018级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龙艳琴坦言:“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到手的是真真切切的技能与本领,可以说实现了与工作岗位的无缝衔接。”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毕业生全部就业,大多数学生在大三上学期就已经落实了就业单位。

    校企共融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平台构建是一方面,如何将各项合作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则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产教融合是结果,是需要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来实现的。在具体工作中,学校努力通过校企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教法改革、优良学风培育方面‘五融通’的发展,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广安职院教务处处长杨毅说。

    校企融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医学院护理专业为例,护理教研室教师联合附属医院护理部钟代曲主任护师等专家教授,共同调研广安及周边区域医疗卫生产业需求情况,围绕护理岗位群的素质、知识、能力的需求,共同构建由护理学基础、母婴护理、儿童护理等8门专业核心课程和人体形态与结构、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7门专业基础课程及社区护理、康复护理、中医护理等专业拓展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论证确定每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促进了合作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也进一步提高了培养方案的科学性。

    校企融通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建立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加入校企双方共同成立的教师工作室,做好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传、帮、带”工作。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双方人才统筹使用,赋予双重任务,即医学院教师既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又要承担附属医院坐诊看病、护理病人等临床任务;附属医院专家教授既要完成坐诊看病等临床任务,又要承担医学院课程教学、教师指导等工作。艺术学院选派教师到企业长期挂职实践,学习企业管理理念、新技术、新工艺,企业方安排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到学院兼职,承担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

    校企融通建设模块化课程体系。学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紧密联系工作岗位实际和社会实践,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培养。在广告设计与制作、动漫制作技术等专业的课程建设中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通过商业项目纳入,引入真实商业项目课程,如Photoshop抠图、名片设计、DM单设计、漫画、插画等项目,每个项目按“市场调研→设计策划→构思定位→制作表现→媒介投放”过程模块化程序化推进。

    校企融通推进教法改革。在临床医学专业“急诊医学”课程教学中,依据医院急诊科病人真实就诊流程,推行教室、实训室和急诊诊疗病房“三位一贯通”的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在医院急诊科真实工作场景中,教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课后回到校内实训室加强操作练习,实现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三者的有机结合。在汽车运用技术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基于汽车故障维修真实案例,现场进行故障分析与维修示范,学生进行观摩学习和实践,教学过程实现了由“教师+学生”向“师傅+徒弟”的转换,推动传统的“教+学”单一方式向“教+学+践+产”产业化教学方式转变。

    校企融通培育优良学风。“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变好了,职业素养也提升得很快。举个例子,原来在课堂上不断强调安全操作,但学生对安全操作的感知还是不深刻,但现在在生产性实训基地里,通过实际操作,各种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学生就一下子都了然于心了。”广安职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李俊泓说。不仅如此,专业实践课程还实行“双考核制度”,校内教师主要考核知识目标和思政目标,企业师傅主要考核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采用“50%+50%”的考核形式。校企合作带来的直接变化就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主动性更强了。“医德医风教育附属医院的医生们现身说法,因为他们长期在一线,有大量鲜活的案例,这样的效果可能就比教师们讲解要好得多。”医学院院长罗刚也认为,正是校企的融通共育,推动了学生优良学风的形成和职业素养的快速提升。

    “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推进,不仅增加了学校的办学投入,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深度合作探索,学校与企业的目标更趋一致,又反过来推进合作更加深入,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校长王义全说,“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我们会继续在这方面积极探索、深化改革,不断推动学校高质量创新发展。”

    (赵俊峰 杨毅 唐学军)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