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16日 星期三
中小学思政教育如何打通学段
邵志豪
学校高中部思政课教师田雪玲在给学生上课。
学生正在上《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本版图片由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提供

    ■本期关注: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

    【编者按】

    各学段思政教育既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更要树立起整体性思维,接力培养、上下贯通。拥有小学、初中、高中等多学段的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从学段目标定位、课程教材、教学科研和教师队伍等方面构建起思政教育一体化工作体系,对于解决中小学思政课“马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普遍性难题,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两年多来,全国各地各类学校认真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队伍建设、教学效果上取得突破,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得到广泛认同。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逐步完善的同时,如何做到理论、政策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形成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体系,值得进一步关注。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一体化的思政课培根铸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拥有小学、初中、高中等多学部,近年来,学校从遵循教育规律、学段定位、课程教材、教师发展等不同角度统筹建设,逐渐形成工作体系,推进“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努力实现各学段一盘棋,建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统筹目标内容两大关键,破解学段衔接难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完整性和连续性是其重要特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板块切入,实现从重视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向重视教学体系的转换,建构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是破解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遇到的问题,探寻思政课教学有效衔接的重要路径。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节点给予及时、科学的引导。学校确立了“立德树人总目标统领,学段内目标坚决落实,学段间目标有效衔接”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人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实现目标一体化,并分学段逐项落实。

    比如,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时,按照“认知、认同、践行、信念”这一螺旋上升的目标,小学注重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养成自律,初中注重高尚人格品质的道德教育、养成自觉,高中注重卓越人生目标的理想教育、形成自信,构建了不断线的思政课教学格局。

    只有建立贯通衔接、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才能保证思政课培根铸魂目标的实现。学校在开齐开全开足国家规定的思政课必修课和选择性必修课的基础上,探索小初高思政课校本必修课和校本选修课的一体化。

    一方面,开设学科类校本必修课和选修课,在初中和高中开设“阅读天下——时事新闻短课”,在党史教育进课堂、进校园的实践中,以团课队课的形式开设系列课程。另一方面,统筹建设活动类校本选修课,把校园仪式教育、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等统筹到思政课程体系中来。小学以认知认同为核心,初中以体验感悟为核心,高中以理论实践为核心,全面构建学科类课程加活动类课程、国家课程加校本课程的一体化思政课程体系。

    推进学段间的沟通,破解衔接上的难题,关键在于将重复性内容按相应学段的认知规律和教学特点进行划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无效教学,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在内容设计上,学校按照小学启蒙性学习、初中体验性学习、高中常识性学习的要求,强化不同学段循序渐进、有效衔接。对处于衔接阶段的关键年级,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资源,拓宽他们的视野,引导学生主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适应新学段的学习要求和方法。

    与此同时,学校思政课教师团队在讲准讲好统编教材的同时,撰写了部编教材实用课堂教学指导用书小学版、初中版和高中版,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写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读本》等口袋书,形成了以统编教材为主干、以教学指导用书和思政口袋书为辅的教材体系。

    统筹教学科研两个支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开展跨学段的思政课研究,是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路径。学校在与一线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座谈中,许多老师表示很少关注其他学段的思政课,迫切希望建立机制,促进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坐在一起,共同研究课程衔接,统筹教学和科研,建立区域联合教学科研机制,在联合教研、集体备课、共同科研中改进教学。

    跨学段的联合教学科研,在双向沟通中实现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式的衔接,有助于消除不同学段教师因内容不熟识而产生的教育焦虑。学校打通了小初高思政教研室,建立了一体化备课机制,组织跨学段主题式的集体备课,开展一体化的教研活动和不同学段的同课异构,通过磨课、观课、研课等,深入研究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特别是通过打造思政课一体化示范课,不断提高教师注重衔接的意识。

    例如,在党史教育进课堂实践中,学校组织以“抗联精神”为主题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思政课教师同授一堂课;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上,四位思政课教师分别从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历史表达、时代镜像和鲜活实践等维度呈现了学段相通、内容贯通和本元融通的思政课一体化教学。

    学校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承担思政课一体化的各类研究课题,吸纳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师参与,夯实理论基础、反哺教学,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近年来,学校思政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关注学生的成长。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通过讲故事、讲身边事,让课堂更形象生动,强调校园生活与家庭生活协同育人,用榜样激励、环境浸润,实现从认知到认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从概念厘清、理论学习着手,充分调动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让学生在研学旅行、社区服务、劳动教育等实践活动中感受与践行。高中思政课把时事政治引入课堂,把理论观点寓于社会生活之中,强调课堂互动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开展“模拟政协”、中学生领导力等活动课程,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统筹校内校外资源,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引导不同学段教师把关注点放在学生成长上,加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间的沟通,让教师熟悉全学段教学,做到真信、真懂、真用,上以理服人的课,育灵魂高尚的人。

    思政课教师是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领路人。加强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是学校每周一次学科教研室例会的主要内容,引导教师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指导教学。

    学校加大了跨学段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校内培训重点开展小初、初高、高中与大学三段式相互衔接的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校外培训重点依托吉林省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以及吉林省党校等思政课教师体验合作基地,开展小初高教师联合实践培训,并选送优秀教师进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进行深造。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学科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学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每位教师的政治站位,落实学科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科教师团队集体研究课程思政方案,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评价反思等环节建立课程思政新思路。

    目前,学校是吉林省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师研修基地,也是吉林省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思政课一体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基地成员校,通过跨区域集体备课、跨学段集中授课、跨校际集聚研讨,不断加大城乡、校际、大中小学之间的教师研修活动,致力于系统建设大中小学思政教育教学新格局。

    我们生活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也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严峻挑战。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一方面,要让思政课走进生活、贴近生活,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影响学生,这是思政课本该具有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切实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建立学科思政、课程思政、生活思政“三位一体”大思政格局,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