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特刊
2021年05月30日 星期日
遵义:红色故事永传唱
本报记者 禹跃昆 欧媚
遵义市汇川区娄山关红军小学老师讲红军的故事。
遵义市汇川区教育局 供图
扫码观看视频报道《遵义:红色故事在说话》
扫码观看视频报道《一幢楼的故事》

    编者按: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这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此,这里被称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发生了一幕幕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故事,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今天,我们带着初心重回老区,倾听红色圣地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如何唱响新时代的嘹亮红歌。

    

    遵义会议、娄山关战斗、四渡赤水、乌江渡战斗……行走在贵州黔北这片历史文化深厚的红色热土上,处处都能听到发生在这片革命圣地的一个个闪亮的长征故事。

    从2017年1月起,遵义市教育局在全市教育系统正式启动“讲好长征故事·落实立德树人——长征故事进校园”项目,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出成果、五年成常态”的工作规划,先期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在遵义营造“人人熟知遵义历史,个个能讲遵义故事”的良好氛围和效果。

    讲好“遵义故事”

    “倔强的小红军”“特制布鞋”……一个个鲜活的红色故事,用稚嫩的声音讲述出来,感染性很强。

    2020年11月13日,遵义市第三届中小学长征故事大赛市级决赛举行,现场直播同时在线人数高达51万余人。

    为何这些红色故事如此火爆?遵义市教育局局长周玉新的回答很直接,“故事能够直抵人心”。

    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和英雄故事,一直就是遵义红色教育的主旋律。

    为了能够搭建统一的平台,强化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强大的德育作用,遵义市连续举办三届长征故事大赛,通过校初选、县区复选、市级决赛,累计有30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活动,成功挖掘遵义长征故事50余个。

    除了大赛,依托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等地方专业机构,遵义市分4批次、在约220个中小学,培养了1000名平均年龄在13岁的“小小红色宣讲员”,利用课余或假期,到遵义会议纪念馆等基地给游客宣讲红色文化。截至目前,已有2名“小小红色宣讲员”荣获国家级“优秀志愿讲解员”称号,已有90名“小小红色宣讲员”到7省、市等地,9所高校、1所中小学开展红色宣讲,“小小红色宣讲员”已成为革命圣地遵义对外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

    此外,遵义注重抢救性收集归纳老百姓口口相传的红色故事。2017年,遵义市教育局联合遵义市党史研究室,深入百姓,对流传下来的红色故事进行深度挖掘整理,编写了小学、初中、高中《长征故事进校园教师指导用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丛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绘本丛书》。

    打造“精品课堂”

    对于遵义市红花岗区文化小学的学生而言,每年的清明节活动都非常特别。相比于献花圈、默哀等以往清明扫墓传统内容,该校的清明扫墓是一堂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课。

    在纪念碑前,高年级的学生正在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计算纪念碑使用了多少块砖;在浮雕面前,中年级的学生对照着浮雕上的故事正在进行红色情景剧的艺术再现……

    这门取名“遵义小红军”的综合实践课以德育为线索、以体验为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多维度发展为目标,让红色教育与新课改实现相互促进发展。

    “课程是关键。”在遵义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本斌看来,遵义推进红色教育的有力抓手就是以红色示范校为引领,带动红色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教研。

    各学校还从“课程计划”中的“社会实践”“地方和学校课程”“文体活动”三门课程总课时中安排“长征故事进校园”课时,小学阶段按每周1课时,初中阶段按两周1课时,以课程化的方式推进红色教育入脑入心。

    为此,遵义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了22所首批市级示范学校推进该项目。三年内市教育局联合市财政局下发资金用于支持各示范学校开展红色课题研究、师生红色文化培训、开展红色课程改革等相关工作;2017—2019年,举办长征故事进校园骨干教师培训班三期,累计培训德育校长、骨干教师640名,并为每名参训校长和教师发放红色文化图书资料。

    走好“研学路”

    “赤水河,清又清,我打草鞋送红军。穿上草鞋翻山岭,北上抗日打敌人……”稚嫩的童声从四渡赤水纪念馆传出,这是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中心小学学生正在进行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他们的研学任务是走一段长征路、唱一首红军歌、吃一顿红军餐、听一个红军故事、诵读一首红色诗词、观看一部红色电影。

    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自2017年以来,遵义市在贵州省率先开展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学校正在以“校外实践+现场体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助力素质教育发展,助力全域红色旅游。

    “学生要在‘六个一’的研学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红军四渡赤水战役的理解。”四渡赤水纪念馆讲解员、研学导师刘梦娜介绍,在四渡赤水纪念馆研学基地,学生可以通过参观、体验、探究、情景演绎等形式,感悟红军长征时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像四渡赤水纪念馆这样的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遵义一共遴选培育了100个市级研学基地和200个县级研学基地,这些研学基地和即将投入使用的遵义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一同构成了“1+N”遵义研学实践集群基地。此外,遵义还设计了“伟大转折传奇遵义”“寻红色会址、访伟人故居”等精品研学线路16条,启动开发“遵义红”为主题的15个县(市、区)红色研学系列精品课程体系。

    打草鞋、躲追击、急行军、救伤员……在巍峨的娄山关脚下,一群“小红军”正在娄山关红色拓展园克服红军长征路上遇到的一个个困难。

    遵义娄山关见证了红军长征路上的首次大捷。这群“小红军”是娄山关红军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在模拟场地上完成红军长征中的各种任务,体验、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与豪迈。红军小学附近的毛泽东诗词纪念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也是该校学生的研学基地。

    娄山关红色拓展园是遵义研学实践“三方联动”的基地方之一。据悉,遵义基本构建了研学实践教育“三方联动”的工作模式,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方、研学实践基地方、第三方执行机构,全面破解研学实践教育“无人管或多头管、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管理难题。

    基于“三方联动”体系,遵义开发了教育系统“研学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和基地方、第三服务方“初级研学辅导师”培训课程体系,已培训学校骨干教师230人,培训基地方、第三服务方初级研学辅导师380人。

    “我们的目标是将遵义打造成为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目的地中心,使之成为贵州一流、西南知名、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研学主阵地。”周玉新说,接下来,研学实践教育将被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出台遵义市研学实践教育“三方联动”工作指南,指导研学实践教育规范开展,并将研学实践教育与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纳入学校综合考评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