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4日 星期一
棠棣村的“美丽顾问”
本报记者 蒋亦丰 通讯员 李玉香
棠棣村全景图片

    【开栏的话】

    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新征程中,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承担着重要职责。今天,基层新闻版将开设“一校一村”栏目,聚焦地方高校对口帮扶一个乡村,报道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做法,以飨读者。

    “漓渚满目绿无涯,棠棣无处不逢花。”走进春日的棠棣村,翠绿迎面、花香扑鼻。层层叠叠的田野、各具特色的农家别墅如油画般铺展开来。

    棠棣村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西北部,相传2500年前,越王勾践便在兰渚山下种植兰花。上世纪80年代起,村民们凭借着“一根扁担闯天下”,又让棠棣的花木销到了世界各地。彼时,绍兴市柯桥区园艺学校办到了村口,为村里培养了大批园艺人才。“村里只要是种植兰花的,多多少少与学校有渊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明说。

    刘建明从17岁就开始采兰卖兰,回忆当时的情景,他直言真的非常辛苦。但是上山采兰,产量少,不利于整体繁殖,大伙的收入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学校的教师团队发现这一问题后,给村里出谋划策,希望帮助村民们用组培的方式来繁殖兰花。

    有村民跳出来反对,担心品种被破坏了,到时兰花没人买了怎么办。老师们一边多批次地进行实验,一边给村民们普及知识:组培可以让一些珍贵的兰花得到大量繁殖,不然仅靠野生花苗远远不能满足大众需求。一些种植大户听后动了心,开始种植销售组培兰花。眼瞅着生意红火起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转型的队伍。

    此后,双方合作进入“蜜月期”。除了繁殖当地名优品种,还培育了多款新、优、奇、特的兰花品种。在花木病虫害防治上,突破传统治疗方法,利用新技术减少病虫害,村民们长期头痛的炭疽病、梨桧锈病等问题被一一破解。

    如今,棠棣村的兰花销售几乎覆盖了国内的大中城市,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现在棠棣村卖出的每一株兰花,都带着学校科技帮扶的基因。”刘建明说。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和柯桥区财经学校合并为绍兴市柯桥区财经旅游学校,校址也搬到了城区。为了延续与棠棣村的合作,原校区保留下来改造成园艺实训基地,有专业教师长期驻守。村民们一旦遇到种花养花的问题,走几步路就能向老师们请教了。

    棠棣村的兰花生意越做越大,一到销售旺季,前来运花的车辆往来穿梭,村里尘土飞扬。加之种花养花也占用了不少土地,村子的自然环境亟待重塑。2011年,棠棣村申报打造绍兴市首批美丽乡村,学校当起了“美丽顾问”。

    校长鲁伟民介绍说,党员干部带头,园林专业骨干为主力,学校组织了一支美丽先锋队。针对当时村子土地分散不利于建设的现状,美丽先锋队提出要集中土地,整体规划。他们跟着村干部,一起走入乡间田野,形成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就有好几沓。一旦有需要,学校的其他专业也参与进来,比如帮助设计新型太阳能路灯,提升路面平整度等。

    2015年,美丽乡村建设进入“攻坚期”。学校深度参与了棠棣村的绿化景观设计规划、绿化施工管理及家庭庭园盆栽花卉布置等工作。参与设计的“最美乡道”兰泽路,打通了产业路、美丽路和健康路等几条小路,成为村里一条标志性的主干道。道路实现杆线入地,从视线上改善了村庄的美观与整洁度。

    村子大礼堂前伫立着一组“三羊开泰”景观:三只公羊站在柱子上,昂首远眺。底下的花盘绚丽绽放,象征着笑迎八方宾客。设计者曹炳福介绍说,花卉苗木是朝阳产业,三羊谐音“三阳”,希望给村子讨个好彩头。现在,这处景观已是村里的“网红打卡点”,前来拍照留念的游客络绎不绝。

    还有,棠棣村建设“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将300余亩分散的丘陵山地改造成“千亩花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学校除了参与建设方案的论证外,还负责羽扇豆、向日葵的种植与管理。

    几年下来,棠棣村实现了美丽乡村的华丽转身,被评为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每年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达到了15万人次。

    村里的“带头人”刘建明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为进一步提升校村合作,2017年,绍兴财经旅游学校成立刘建明大师工作室,并成功创建为浙江省中职大师工作室,从技术传递、创业指导等方面助力学生的成长成才,培养一支乡村振兴的后备军。

    “学校将进一步做好棠棣村的美丽顾问,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鲁伟民说。

【乡村名片】

    棠棣村简介: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棠棣村位于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西北部,是一个以花闻名、以花为业、以花致富的小山村。全村总面积2.91平方公里,496户1509人,党员62名,乡贤46人,2020年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10万元。作为远近闻名的花卉特色专业村,棠棣村拥有3万余亩花木基地,数百个“星级园艺师”,是中国花木之乡漓渚镇的一张金名片。棠棣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中国美丽乡村”等。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