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0日 星期四
四川省都江堰市蒲阳小学:“三课”联动助推新发展
程源雷

    四川省都江堰市蒲阳小学创建于1952年,地处都江堰市城乡结合部,辖两个校区,现有教职工180余人,学生2300多人,是一所标准的山地融合农村小学。近70年的风雨历程,为蒲阳小学积淀了深厚的学校文化。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蒲小人对学校教育与人才培养进行了一系列哲学思考,在继承与创新并举的前提下,坚持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逐步形成了“阳光教育”的自主办学文化,推动学校踏上了特色办学、内涵发展的新征程。

    2019年都江堰市加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蒲阳小学按照《都江堰市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三年行动计划》的具体要求,以聚焦“三课”(课堂、课题、课程)建设为抓手,助推学校新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优秀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全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成都市依法治市先进单位、成都市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研究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工作在市域内始终处于区域乃至全市前列。

    教育改革的主阵地:以理想课堂促进教学相长

    课堂是学校教学质量的孵化器,是联系课程、教师与学生的纽带,也是学生的成长地和教师的练兵场。为了让课堂“活”起来,让教学更加高效、愉悦,实现“学为主、师为助”,学校加入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并结合新教育十大行动研究,探索出“三环五步”理想课堂教学模式及“学—议—讲—练”课堂教学模式,做到定向预习,课堂不再从零开始;设计核心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由表达。教师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做到了眼口手动、心动、神动,从而肯学、想学、乐学、会学,实现了知识、智慧与能力等的同步提升。

    专业成长的源动力:以课题研究强化师技师能

    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是教师,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发展。今年初,程源雷校长将“项目式”管理引入到学校建设与发展中,让所有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与项目研究中来,旨在以课题、项目为引领,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升。

    目前,学校在研课题包括国家教育部门课题“问道——都江堰育人模式探索”总课题下的3个子课题,分别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究”“阳光教育文化的实践与探究”“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实践与探究”。学校还成功申报并加入由基础课程发展中心组织的项目实验校,在研项目有“如何用教材教与学”“STEAM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和“中小学数字教材实践研究”,此外还有由教师个人或教研组自主申请的微型课题60多个。

    个性发展的加油站:以特色课程落实“五育”并举

    学校充分整合各种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研发能够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彰显学校特色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探索过程中,由单兵作战到团体研究,由门门涉猎到精准探究,最终走向“阳光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重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创品读特色;以新教育实验工作,夯实教育底色;以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开展,拓展国际视野;以校园足球为抓手,创体育特色。

    学校依据自身实际及地域特点,融合“五育”并举,逐步形成了“让教育生活幸福完整”的课程总体规划,重点加强4个方面的建设:一是体现学校地域特点的校本课程“石头话”,成立“石头话”工作坊,组织学生到河边挑选石材,通过绘画、拼接等方式创作“石头话”作品。在让石头“说话”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去了解祖国的发展变化和家乡的独特魅力。二是依据“阳光教育”理念,培养阳光向上、坚韧不拔的“阳光蒲小娃”,以校园足球为主题,探索适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且推广性强的“阳光足球”校本课程。学校足球教育发展迅速,不仅走出了都江堰和成都,甚至已经走出国门,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三是为丰富学校乡村少年宫活动,成立七彩阳光合唱团,并编写了《七彩阳光合唱》校本教材。学校合唱团在各级合唱比赛中成绩斐然。四是大力研发能够展现师生个性的校本课程,如乒乓球、舞蹈、茶艺、中国象棋等,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课”相互联系、相互依托,共同构成学校发展的软实力。蒲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课题和项目研究为引领,以课程体系构建为载体,促进“三课”协同联动,有效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师生的共同成长与进步。学校将秉承“阳光教育”的“三度”发展观——以阳光速度前行、向阳光高度攀登、用阳光温度暖心,不断提升“三课”品质,彰显“三课”特色,引领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且美好的教育生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之人。(程源雷)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