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9日 星期三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学院:“双外语+”助力法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
葛金玲

    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小语种(非通用语种)专业路在何方?该创新何种理念、建构何种标准、选择何种路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已成为当下制约小语种(非通用语种)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学院法语专业经过16年的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通过多年的实践,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创新点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学院法语专业突破传统外语专业教学的“工具论”思维局限,通过“双外语+主辅修”的教学方式,将语言能力外的专业应用能力与人文素质培养融入“双外语+”的理论范畴;结合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际,构建了“双外语+专业”的能力结构和质量标准;同时提出了应用型国际化人才所需的双外语能力、非语言类专业实践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以人文素养为内涵的思维能力结构体系,构建了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模式。

    培养目标

    基于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新理念,通过建构法语专业“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长三角地区及“一带一路”培养“双高”(人文素养高、专业水平高)、“两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通晓国际概况,熟悉国际礼仪,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双外语+”应用型国际化法语人才而努力。

    实施举措

    1.坚持英语教学4年不断线。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学院法语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大大学英语课程模块的课时及学分比例,设计了“听、说”领先的英语教学模块,充实“国别与区域研究”的文化模块,英语学分及课时分别为24—40学分,4年共计500—800学时。因此,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法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水平测试,最终通过率均超过90%。多名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省级复赛(浙江赛区)一等奖。

    2.发挥地区优势,探索学科融合新模式。浙江作为外贸大省,为法语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法语专业通过开设跨境电商、电子商务、汉语国际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媒体技术等跨学科辅修专业选项,从而克服了学生“懂外语不懂专业”的结构性缺陷,并构建了多维度的应用专业知识模块。例如:多语种电子商务专业方向(西—沐跨境电商班等),汽车德语应用方向(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定向培养专业人才),经济管理方向(与法国克莱蒙商学院合作“2+2”人才培养模式)等。

    3.强化实践,突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学院法语专业实施法语+语言服务的实践性教学,丰富学生对语言对象国经济、语言、文化、社会的感性认识,提高语言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帮助学生打好听说读写译语言基本功的同时,给学生营造了更好的语言实践环境,提供了更多的语言服务机会。实施“校外实践课程、校内外语文化沙龙(SPT一条街)、校外竞赛和企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校内:SPT文化沙龙,每个语种都配有一间设备齐全的沙龙,课外定期进行所学语言训练;校外:大批量参与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布商大会等各类大型外事活动翻译服务。注重专业实践,强化实战训练,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展览有限公司、绍兴沐家家纺股份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等知名企业开展协同育人合作,聘请校外实践导师20余名。

    4.扩大国际视野,助力学生奋发有为。依托学校连续5年获得浙江省非硕博本科院校国际化办学排名首位的优势,提升国际合作办学的层次和质量。法语专业与法国多所高校签订了“2+2”双学位、“3+1”语言交流及“3+1+2”本硕连读等合作项目,每年有近20名学生赴国外学习,从而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5.加强中外文化互鉴,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培养学生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理性思维能力,法语专业在重视学生外语教学工具特性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文特性;在重视提升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通识课、课程思政、讲座、主题党团活动等形式将国家、生命、家庭、人本、责任、使命等价值观贯穿于日常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时代精神。重视学生“根”文化教学,在培养学生认识“他者”文化的同时,更加重视“根”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提升他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在中非合作日益增强、中国与法语国家的交流不断扩大、多元文化紧密融合的大背景下,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学院法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将继续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努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合格的法语人才。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学院院长 葛金玲)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