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8日 星期二
南阳师范学院:奋力谱写新时代课程思政新篇章
张宝锋

    近年来,南阳师范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坚持育人为基、创新为本,以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为抓手,完善“十大”育人体系,全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课程思政建设高位聚能、高效推进,奋力谱写新时代课程思政的新篇章。

    统筹规划,构建课程思政大格局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精神,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学校统筹规划,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工作。 

    一是将课程思政融入“三全育人”。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衡量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谱写了育人工作奋进曲,奏响了课程思政工作的时代强音。学校围绕“一个中心”(立德树人),依靠“两个主体”(教职工和学生),树立“三大理念”(以生为本理念、创新发展理念、全面发展理念),实施“四大工程”(党建引领工程、科教协同育人工程、卧龙学子导航工程、网络育人工程),一体化构建课程、实践、文化、网络、科研等“十大”育人体系。学校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三全育人”之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获批河南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二是将课程思政纳进“培养方案”。学校遵循“坚持立德树人,发挥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坚持同向同行,思政课与专业课合力育人;以产出为导向,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双创’教育,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协同育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持续改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等原则,修订、完善和实施“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三是将课程思政纳入“制度建设”。学校出台并实施了《南阳师范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性意见》《南阳师范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南阳师范学院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组织管理办法》《南阳师范学院教学优秀奖评选与奖励办法(修订)》等文件,将课程思政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同向同行,构筑课程思政同心圆

    学校把课程思政贯穿于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社会实践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两手抓、抓两手”,不离专业讲思政,渗透思政讲专业,同向同行,精心构筑课程思政“同心圆”。

    一是外引内建,加强通识课课程思政建设。利用学校引进的尔雅通识课程平台,精心选择有助于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的课程,供学生网上选修。利用学校优势专业、优质课程资源、优质教学团队,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特色优势、地方文化资源等加强校本课程思政通识课建设。   

    二是突出重点,加强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学校紧紧抓住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主渠道”,着力打磨专业课“样板课程”,深入推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逐步形成“学院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

    三是拓展领域,加强实践课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将课程思政育人拓展到实验实训、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实践类课程之中,不但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誉。

    多措并举,提升课程思政新水平

    为推进课程思政育人工作往深处走、往实里走,学校多措并举,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的新水平。

    一是持续推进工作,让课程思政落地生根。近年来,学校始终把课程思政育人作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路径之一,常抓不懈,持续推进。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和教师个人的主体作用,结合学校实际,做好顶层设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改进教学和评价方法,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教学改革经验,切实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二是强化督促检查,让课程思政开花结果。学校多次召开推进会、现场会,总结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定期督查项目进展情况,举办成果展示汇报会,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落地、落细、落实。专家随堂听课,指导教师挖掘、梳理课程思政元素,春风化雨般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让课程盛开出“有情感”“有温度”的绚烂之花。对教师课程思政育人的质量和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及时反馈相关教师,效果显著。

    三是开展教学大赛,让课程思政润物无声。为鼓励教师专业课课程思政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检验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学校组织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的梳理和挖掘、思政元素的“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等作为大赛评判的主要标准之一。200余人次参加了观摩学习,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投入课堂教学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让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打造品牌,彰显课程思政新亮点

    学校通过“教学优(新)秀奖”大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项目成果展示公开课”和“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等,精心选拔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担任课程思政项目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建立了以教授和博士为骨干,包括“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文明教师”教学团队,倾心打造一批课程思政优势课程、特色课程,不断彰显课程思政新亮点。

    一是倾心打造“大国系列”通识课。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南水北调水源地城市地域特色和地方师范院校特点,学校历时两年,集智打造10门课程思政通识课。“大国水脉:南水北调”“大国良师:尊师重道”强调价值引领、教师职业教育,“大国作家:铁肩道义”“大国形象:媒介传播”“大国文字:文字之美”侧重人文素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大国智慧:中国数学”“大国工程:匠心筑梦”着力推广科学素质与科学精神教育,“大国体育:运动之美”“大国音乐:时代旋律”“大国画师:萃美育人”专注体育精神、艺术审美和艺术修养教育。经过数轮论证、听课、观摩、打磨,“大国系列”通识课进入课堂教学,学生们反应热烈,育人效果显著提升。其中,“大国作家:铁肩道义”“大国工程:匠心筑梦”获得首批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大国作家:铁肩道义——中国现当代文学》获批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

    二是着力打磨“样板课程”专业课。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目标,以项目为依托,通过政策、资金和人力支持计划建设课程思政专业课,将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目前,学校立项建设专业核心课75门、校级一流课程102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课程1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课程12门,省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8门、省级一流课程9门、省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优秀课程34门。

    三是不断提升“样板品牌”实践课。近年来,学校社会实践项目连续3年4个项目入围、3次获得全国先进典型,其中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项目、“科技支农”志愿服务项目、“传承经典、立德树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工程项目等品牌唱响全国,造就了社会实践育人的“南阳师院现象”。

    开拓进取,提升课程思政影响力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真正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必须常态化、长效化,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一是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建设品牌课程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方法。积极推动课程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逐步组织修订完善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大纲中每门课程除专业知识培养目标外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在各级各类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在线课程、精品资源开放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流本科课程等)建设项目立项中,遴选打造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选树榜样教师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措施。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在教学名师、教学优秀奖评选、青年骨干教师遴选、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等活动中,选树一批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显著的优秀教师。

    三是打造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团队是解决课程思政建设“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因素。在教学团队、基层优秀教学组织、实验实训教学中心等建设过程中,遴选一批教学效果优良、德才兼备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四是形成一批课程思政教研成果。固化建设成果是持续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保证。建设一批成果丰富、榜样引领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有效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和效果。

    五是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特色专业。专业是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平台。根据学校“做精师范专业、做大应用型专业、做强优势专业、办出专业特色”的战略布局,在各级各类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一流专业建设中,打造一批专业育人效果显著的特色专业。

    六是打造一批课程思政工作品牌。二级学院是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枢纽。各学院找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使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入学院整体的教育教学,形成“一院一特色”的亮点和品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学校坚持用系统思维,围绕“三全育人”“课程育人”和课程思政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2020年,学校入选河南省首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药物分析”“中国新闻传播史”等6门课程入选河南省首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健身气功:八段锦”课程入选河南省首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战“疫”类样板课程。

    (南阳师范学院院长 张宝锋)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1-05/18/04/ZGJYB2021051804_b.jpg 04 中国教育报 5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