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五一特刊
2021年05月01日 星期六
南开大学宿管员赵丽:铺就暖阳的“楼妈妈”
通讯员 罗梓月 本报记者 梁丹

    “阿姨!”小小的值班室门口传来学生亲切的唤声,“我想借一下水卡!”

    “好嘞!”宿舍管理员赵丽笑呵呵地应着。她眯起老花的眼睛,躬身从一抽屉摆放整齐的卡片中仔细挑出一张,递给前来求助的学生,并照例嘱咐了几句。

    今年是赵丽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工作的第七个年头。早起、打扫、巡楼、错峰吃饭、给学生们拿卡和钥匙、登记进出人员、检查宿舍设施……作为女生宿舍的一名宿管,赵丽尽职尽责地完成繁琐的工作,一尘不染的地面和生机勃勃的花草更透露出了她对工作的热忱。“孩子们一叫我‘阿姨’,我心里就特别满足!”她扬起眉,活泼地笑着。学生们亲切地称她为“楼妈妈”。

    “楼妈妈”赵丽辨别人的能力很强。2016级本科生郭丹说:“宿舍楼里每个同学的名字、房号、学院,她基本上都记得。”2016级的罗凡更是感叹,“赵阿姨能够一眼看出企图混入宿舍的陌生人”。可学生们不清楚的是,为此赵丽下了很大功夫。为了保障同学们的安全,记忆力下降的她,通过反复对比照片加强记忆,做到了哪怕是戴着口罩也能精准识人。

    在生活中,赵丽还为学生们送去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宿舍中出现了蟑螂,她能三下五除二地把它“收服”;学生衣服扣子掉了,她就一边帮着钉扣子,一边为她们讲解步骤。

    2016级的本科生刘姝利清楚地记得赵阿姨用自己的锅教她烹饪螃蟹。“之后我们想让她尝尝螃蟹,她坚持不要。”刘殊利遗憾地说。然而,赵丽却常常为同学们做饺子和天津烙饼,她希望孩子们能尝到家的味道。

    想起那碗白粥,直到今天,郭丹的内心还是暖暖的。大一那年暑假,留校的郭丹发起了高烧,留意到她生病的赵丽送去了一碗自己煮的热气腾腾的白粥。然而,郭丹不知道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地方的学生对于粥的喜好,赵丽细心地将一碗粥熬出了不同花样:“南方的孩子喜欢喝浓稠一些的粥,北方的孩子更习惯‘米是米、汤是汤’的口感。”

    相比“宿管阿姨”,郭丹更喜欢“楼妈妈”这个称呼。她觉得,宿管只是一个职务,但“楼妈妈”更亲切。在郭丹心中,赵丽就像学生们的港湾,只要同学们需要,“楼妈妈”永远在那里。楼里的哪个孩子生理期身体不适,“楼妈妈”都记着;哪个孩子有了好前程,“楼妈妈”为她们感到高兴;哪个孩子受了委屈在楼道里哭,“楼妈妈”心疼地去开导……

    赵丽乐观开朗的正能量,就像一束阳光,为同学们驱散阴霾。回望大学时光,郭丹感慨道:“这四年有赵阿姨陪伴,是一件非常幸福且幸运的事情。”

    如今,赵丽的手机中保存着许多与学生们的合影,照片中的她与学生手挽手,笑得灿烂。岁月虽然让她不再苗条,但她笑容中的真诚从不曾消失。这份真诚,让一个平凡的岗位不断地发光发热,更将阳光般的温暖,播撒在学生们的心中。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