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新闻·专题
2021年04月30日 星期五
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办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高度肯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就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发展任务、发展道路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这篇讲话与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关于北京大学的重要讲话、回信精神一脉相承,同时又根据新形势提出了许多新论断,对北大实现高质量、内涵式新发展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指导意义。

    北大党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校党委常委会,安排理论中心组学习,并就全校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出部署。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把学习讲话精神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及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相结合,紧密联系工作学习实际,努力开拓各项事业发展新格局,在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进程中推动北大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总书记在北大指出,“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这次在清华大学,总书记讲话进一步明确,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们要按照总书记指示,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特别是进一步增强院系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明确其抓党建、促发展的主体责任。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基础性工作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总书记在北大强调,“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在清华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我们要切实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将其融入教师招聘引进和考核评价全过程,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同时深入挖掘北大历代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我们还要深化人事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引导广大教师围绕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各尽其用、各展其才。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关键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指出,“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这次在清华大学,进一步强调,要培养一流人才方阵,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我们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北大近年来充分利用多学科综合优势,发挥高水平教师的积极性,开展了一系列跨学科交叉人才培养项目,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建设适合学科发展与国家需要的新型专业,做好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强调,“大学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这次在清华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我们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保持和巩固北大基础学科优势,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同时围绕“四个面向”,大力发展应用学科,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次在清华考察,总书记作出了“一流大学群体”“一流大学体系”等新的重要论述。我们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来思考高校的工作,心怀“国之大者”,努力吃透这些新论述新精神的重要内涵。在推进更高水平的“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北京大学将进一步深化与兄弟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企业等的协同创新,努力在一流大学群体中发挥骨干力量,在构建一流大学体系中发挥枢纽作用,共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龚旗煌)

 

    努力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

    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清华大学考察,先后视察了美术学院、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重点教学科研成果展示和西体育馆,了解学校深化改革、人才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创新和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等情况。随后,习近平总书记与师生代表座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除了学习精神、提高认识,我们也把总书记的指示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学校对正在编制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进行了系统性的修改,用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指导学校未来五年的具体工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高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也即将启动。总书记的讲话,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深切期望,为在新发展阶段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大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让我们对“双一流”建设增强了信心,倍感振奋。

    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双一流”建设是构建一流大学群体、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未来“双一流”建设的首要任务,深刻认识“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深扎根中国大地,加快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构建一流大学体系,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在培养一流人才方阵中发挥领头羊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全面增强人才培养能力,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清华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秉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深入推进“三全育人”,不断加强和改进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学生全面发展支持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全球胜任力,培养了大批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清华的人才培养体系中,美育和体育一直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总书记视察了美术学院和西体育馆,对学校优良的美育、体育传统给予了肯定,也凸显了艺术和体育在塑造青年人精神品格和强健体魄中的重要作用。

    构建一流大学体系,要以学科建设为根基

    “双一流”建设始终强调学科的基础作用。“双一流”建设高校应该加强基础研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并在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总书记特别强调学科交叉,这是对新时期科技发展规律的准确判断,也是当前“双一流”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科基础扎实,应该成为交叉学科发展的第一方阵,要创新交叉融合机制,打破学科壁垒,提升学科解决科技前沿问题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能力。4月22日,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集成电路学院,瞄准集成电路“卡脖子”难题,首次提出“1+N”联合机制,致力于成为做实学科交叉、创新引领发展的一面旗帜。

    构建一流大学体系,要不断提高科研原始创新能力

    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要不断完善大学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清华大学秉持“顶天、立地、树人”的科研宗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低温堆、导航与惯导、工业CT、微纳卫星、光纤激光器等方面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主动请缨成立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助力国家科技创新突围。

    构建一流大学体系,要坚持开放交流合作

    “双一流”建设高校应该主动肩负新的使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清华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制定实施全球战略,在西雅图成立全球创新学院、在米兰成立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在印尼成立东南亚中心、在智利成立拉美中心,创办苏世民书院,建设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发起成立亚洲大学联盟、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世界慕课联盟并担任主席单位,全球声誉显著提升。校庆期间,学校举办了大学校长全球论坛,讨论形成了“清华共识”。面对高等教育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大学应该加强合作,建设更开放、更融合、更具韧性的大学,共同致力于推动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清华大学副校长 尤政)  

 

    强化基础研究 优化人才培养

    南京大学按教育部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

    强化基础研究优势,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总书记强调,“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在这方面,南京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有着天然优势。近年来,南京大学直面“创新技术需要突破、基础研究需要原创、科技评价体系需要转型”等关键需求,提出了“基础研究—创造技术—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原创驱动式科研新模式。核心要义就是希望让基础研究的总开关作用与源头作用活起来,让广大科研人员的心静下来,旨在助力国家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力图通过“三位一体”的原创驱动式科研新模式引导科学研究从成果产出导向向重视原始性创新和创造技术转变,提升源头创新与创造能力。

    在首轮“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南京大学依托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启动“卓越研究计划”,持续放大“基础研究→创造技术→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模式的亮点效应。我们通过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引导问题导向的基础研究,强化原创式科研,使得基础研究优势不断强化,已经产生了一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创性成果。此外,我们还形成了一批创造性的技术成果,如地质工程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体系在地质工程灾害机理和理论判据方面取得新突破,形成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设备,该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南大眼”项目研发顺利,全球第一颗单芯片超高像素的成像芯片成功流片。祝世宁院士团队完成世界首个基于无人机的纠缠分发实验,实现白天黑夜、雨雾天气全天候自由空间量子通信。学校服务国家的能力不断提升,通过学科交叉协同创新完成的“微界面反应强化技术”取得重大进展,获得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认可,目前正在实现该技术的产业化,预计将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显著节能减排效益。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流人才方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流大学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南京大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推动人才培养新体系从教学模式改革向育教融合提升转变,把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建设高质量科技创新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引导广大青年自觉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秉持新时代“修齐治平”理念,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扎根中国大地、江苏大地,努力在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队伍、开创一流科研、创建一流大学等方面争当表率、争做示范,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南京大学副校长 张峻峰)

 

    扎根赣鄱大地 办有江西底色大学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需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要领会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及时跟进学、系统学、联系实际学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一系列重要论述必须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新时代高等教育提出的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办学规律、教书育人规律、科技创新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深刻把握,我们要及时跟进学、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一系列重要论述必须明确目标、真抓实干。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要聚焦特色、分类发展,大力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完善大学创新体系,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破除“五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基础,着力打造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要深入推进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要持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荣誉表彰制度体系,加强教师政治把关、理论学习、国情教育、实践锻炼、人文关怀等工作,加快构建高质量教师培养体系;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要不断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提升高校基层党建质量水平,纵深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

    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需求,锚定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目标奋力前行

    第一,扎根赣鄱大地办“江西底色、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我们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四自”教育培养全面成长成才、勇于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先后召开了全校第二届本科教育大会和首届科技创新大会,启动实施“评价与奖惩制度改革专项”等7个专项,旨在通过改革,努力构建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第二,面向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实施产教融合战略。多年来,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江风益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在发光新材料技术方向,继2015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之后,又取得4项国际领先水平成果、1项国际先进水平成果。“稻渔工程”团队已累计帮扶30余家江西省内的龙头企业,提升经济效益3至5倍,5000余名贫困户脱贫,总扶贫金额达1600万元。产教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第三,以破“五唯”和改革教育评价为牵引,实施特色发展战略。学校聚焦破“五唯”和改革教育评价,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尤其是在改进教师科研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自2018年跻身部省合建高校以来,就确定了“打造两个世界一流学科,助力江西两大产业发展”的战略主题,在“新材料技术学科群”和“食品科学技术与健康学科群”实施“学科特区”制度。(南昌大学副校长 刘耀彬)

    

    面向国家重大需要 潜心培育国之栋梁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西工大继续“扎根西部,献身国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更加坚定了我们“坚持立德树人,培育栋梁之才,勇克‘卡脖子’难题、打造国之重器”的初心使命。回顾西工大的办学历程,围绕即将启动的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我谈三点体会: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党委认真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作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扎根西部、献身国防的建设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育栋梁之材;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铸国之重器,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担时代大任,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贡献,书写了新中国历史上的多个“第一”。

    必须始终树牢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西北工业大学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首要使命是培养国家行业领域的紧缺人才和领军人才。学校通过把军工报国情怀、“三航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立大志向,上大舞台,入主战场,干大事业”,构建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投身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比例超过40%,居全国普通高校第一;献身西部就业创业比例超过43%。2018年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居全国高校前十,在工信部部属高校中排名第一。

    必须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学校坚持以“四个面向”为指引,在聚焦基础研究前沿领域的同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突破口,重点围绕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瓶颈、解决“卡脖子”难题,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加速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科技经济发展能力。开展“双一流”建设以来,学校加强基础研究和学科的交叉融合,在“三航”领域取得了若干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科研成果,是连续两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重大贡献奖”的唯一高校。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特色一流、保持战略定力,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科学谋划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和“十四五”规划,潜心培育国之栋梁,着力打造国之重器,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 宋保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