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改风采
2021年04月24日 星期六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第一中学
“三课一体”助推发展 “思维教育”彰显特色
李玉林 杨建军 吴林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郫都一中”)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省一级示范性公立普通高级中学。学校前身为岷阳书院,创办于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998年被评定为四川省重点中学,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别示范性普通高中,2013年被评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18年被评为成都市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校。

    近年来,郫都一中秉承“励志、强身、博学、笃行”的校训,坚定不移执行党和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思维教学”为主线,以“三课一体”为抓手,以“立身行己,明体达用”的办学思想为指引,坚持构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创建思政立德、非遗文化、人文社科、艺体美育、自然科技五大选修校本课程体系,围绕“办负责任的学校,做有温度的教育”的教育追求,不断探索、全力以赴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课题:多层级展开构建学校教研体系

    学校着力通过强化课题引领、课程建设、课堂增效等举措整体提升教学质量。“三课教育”是郫都一中教育体系的主要脉络之一,主要通过课题引领、课程探索和课堂实践实现科研智库的培养、科研路径的落实及科研载体的构建,最后通过“三课”融合固化科研成果。“思维教育”则是郫都一中深化课改的主要途径,主要通过关注思维提升、构建思维课堂、促进研教融合来打造思维课堂,有效提升课堂效率,从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郫都一中时刻谨记学校百年传承,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同时也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引领下,学校把创新思维教育教学研究放在学校发展的首要位置。近年来,以“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中学语文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研究”“学习进阶理论下的高中地理学业质量水平提升研究”等课题为引领,以思维教学为主线进行课题研究,课题内容涉及思维教学路径、语文教学、文化传承、物理课堂模式探究、地理进阶学习等多个领域。2019—2020年间,10项思维教学相关培训课程入选成都市精品课程菜单培训项目,仅2020年就有5项市级课题立项、两项区级课题立项、40项微课题立项。课题研究成果卓有成效,其中教师投稿50篇、学生投稿96篇,14篇教师论文获得成都市社科院、教科院一等奖。与此同时,学校整合现有课题、课程和课堂资源,构建“三课一体”的课改模式。成功举办了全国第十七期思维发展型课堂现场观摩会暨郫都一中第三届教育教学论坛,200余名省内外优秀教师积极参与,北京师范大学朱嘉教授等高校专家团队及成都市教科院全体教研员亲临指导,为广大师生呈现了一场思维教学的盛宴。

    课程:多领域助推学校特色发展

    课程是一个学校立足之根本,郫都一中时刻谨记这一核心,在谋求育人的同时力保学校特色发展。学校把课程建设放在学校发展的首位,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学校的多个学科开发校本课程、特色课程。近年来,学校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精品化的模式,层层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以如下措施有效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

    一是进一步创新教师课程建设。学校育人的主要途径是课程,教师作为课程的最终执行者,其课程能力直接影响育人质量。学校以课程的实施为导向,以促进师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解决发生在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创立了“立行”教师校本研修课程体系,围绕提升教师的课程理解力、课程实施力和课程反思力,编写了10余部校本研修课程的学习材料,教师研修课程方案获得了成都市校本研修二等奖。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开发了跨学科能力提升的系列“立行新秀”教师提升工程。目前,学校已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为大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校将进一步拓宽教师研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重点引导教师践行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不断完善“四有”好老师的标准。

    二是进一步优化学生特色课程建设。立足于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生课程的建设。充分发挥国家课程的育人功能。国家课程是“五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途径。学校举办“青年学生业余党校”,开设“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报党恩”主题课程4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怀,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育校本之外,学校研发了涵盖“五育”多学科的28门校本选修课程,以“立身行己,明体达用”贯彻落实校本课程。立身,是立德,在于求善,学校开设“时政大讲堂、经济学十大原理解读、郫都人文历史、传统文化”等课程用以引导学生立身、立德;行己,是立人(具有独立人格的“大写的人”),在于求美,学校开设“剪纸、唐宋茶艺、蜀绣、树叶吹奏、漫谈历史、在语言的屋檐下——中外哲学故事讲解、旅游景观欣赏、影视文学欣赏、摄影基础、旱地冰球、硬笔书法、播音主持、中学英语语法、法语入门、韩国文化理解、走进日本”等课程用以行己,感受人文之美、艺术之美;明体,是立言,在于求真,学校开设“立体几何、平面向量、函数、智能机器人与编程入门、手工DIY数字收音机、手工皂的制作、生命奥妙”等课程用以明体,穷尽真理,探寻科学的真理;达用,是立功,在于求实,学校结合“实践及劳动”课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运用,提升能力。

    三是开发个性化活动课程建设。学校编撰《澎湃力量 光荣梦想——郫都一中劳动教育读本》校本教材,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会课程,培养学生劳动意识。辅以“蜀绣、茶艺、机器人技术”等课程实现实践;通过开设“智能机器人编程、智能3D打印、四轴飞行器、美科创客套件制作”等特色课程深化科创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学校编印《从心启程 预见自己——生涯教育校本课程》教材,围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3个单元的课程内容,分别从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生涯决策3个方面来安排教学内容。学校社团也是学校校本抓手之一,18个社团均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每周定时定点开展课程。茶艺社的课程带领学生深刻理解茶道文化;中医社增强了学生对中医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校园电视台推出《一中视角》等栏目,对学校重大事件进行报道。面向家长,学校开设“解密青春期养育——正面管教家长课堂”,从心理学、生命科学等多领域指导家长走进青春期孩子的内心,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刷新家长对亲子关系的认知,引导家长合理利用正面管教处理亲子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学校校本课程之一,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以全员育心、全程育心为目标,定期组织集体教研。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开设相应的课程内容:高一年级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高二年级以人际交往及能力训练(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为主,高三年级以情绪调适、时间管理目标管理为主。

    课堂:多维度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郫都一中立足于课堂来研究学校未来的长远发展,从做实做精教师校本研修、深化课堂教学研究及差异化或个别化教学新突破研究等领域予以充分关注,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共同成长为目标,多维度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一是做实做精教师校本研修。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郫都一中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校本研修体系,校本研修主题以“四有”好老师突出师德教育,突出新课程、新思维、新方法。学校以“以老庄为基点的思维教育应用研究”“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等一系列课题为抓手,以“思维发展型”课堂建设为载体,建立思维教学骨干教师团队,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和成都市社会科学院中学学生思维训练基地的专家力量,定期开展教师思维教学的课堂融入、思维可视化工具教学应用、课例展示、教学反思等专题培训,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种子教师队伍,使种子教师队伍在3年内成长为区域内领航教师,并辐射更多教师加入到研究队伍中来。通过专题研修、课例引领,将学校打造为相对成形、效果明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沃土”,成为“区域名师孵化器”,从根本上解决创新思维教育的课程设计以及课堂教学实施等问题。

    二是深化“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研究。学校做好“核心素养”在思维教学中的落地生根,在做好直接思维教学的基础上,推进思维与学科的结合和融入研究,为落实“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理念,持续开展了以“聚焦高考评价体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为主题的“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研究。学校进一步梳理郫都一中“思维发展型”课堂评价标准,推进“思维发展型”课堂的量化标准建设,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另外,为提升教学质量,学校还将思维教学简易化、学科或跨学科化,积极探索基于学科课程的综合化教学以及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等研究。

    三是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课堂指导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学校通过“成都市菁才计划”项目,以“通识、精研、创新”为培养理念,发现、遴选和培育未来学科领袖人才;通过“培优”项目,提供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指导,提升拔尖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

    未来,郫都一中仍将继续走在教学科研、课堂改革的路上,从课题、课程、课堂3个维度入手,以“构建思维课堂 促进研教融合 深化内涵发展”为抓手,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激励教师成为区域乃至全国名师,引领学校成为成都区域乃至全国知名的特色化学校,早日成为成都市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李玉林 杨建军 吴林)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第一中学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1-04/24/03/ZGJYB2021042403_b.jpg 03 中国教育报 4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