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1日 星期三
新湖书院:让书籍流向留守儿童
马跃 康玲

    故事缘起于一个理念。“要把学校建成一座图书馆,打造园林式书院,构建泛在学习环境”,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校长袁卫星秉承这样的理念,与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合作共建,开创了首家馆校共建图书馆——新湖书院,把图书请出图书馆,不设借阅条件和环节,该书院于2020年被评为深圳市最美校园图书馆,江南园林中的极简苏派书院不仅有着“让书籍成为流动的生命,让学生从做题郎变回读书郎”的理念,更有着书香校园建设中与留守儿童共读的鲜活故事。

    三年来,新中实验和陕西安康平利县九年制学校共同开展“与留守儿童共读一本书”活动。两地师生虽然不曾相见,一座书桥,情连山海两地。

    起初,学校了解到陕西安康的农村留守儿童多,大部分学生没有课外书可读。学校科研处便号召学生捐书,每人捐出1—2本自己读过的喜爱的课外书,在扉页贴上推荐语。后来发现很多孩子在书中夹着给安康学生的信,原来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带给远方小伙伴一份问候和关怀,字字句句,语言稚嫩却情真意切。于是,不曾谋面的两地学生开始了书信往来,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生活。去年,小学语文教材全面改版,该校在为平利学校捐出的图书里包含了朱永新教授主编的《中国人阅读书目》推荐的各类书和统编教材要求的各年级必读书。读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分享活动,如写读后感、做手抄报、演课本剧等。一次,六年级学生共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后深受触动,两地学生便通过钉钉平台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读书交流活动。他们围绕“我和高尔基比童年”这个主题展开讨论,自己主持、自制PPT、自由发言,一个多小时的交流,让深圳和安康的孩子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境况的童年有了更深的了解,从中汲取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乐观面对生活的力量,懂得了珍惜各自拥有的幸福童年。

    前几年,陕西安康平利学校办学条件有限,学校不但没有图书馆,连班级图书柜都没有,所以捐赠的书被随意放在教师办公室,一些孩子会趁着交作业的时间偷偷拿走一两本。教师们担心书会越来越少,便对负责共读项目的余霞老师提起,余老师大度地说:“没事,只要孩子们拿回家看了,书就发挥了它的价值。”如今,学校给每个班都新配了图书柜,教师们把捐赠的书摆放进去,再把孩子们自己家里的书补充进去,一个小型的班级图书角就成立了。放学后,总能看到孩子们喜滋滋地抱着书回家。

    陕西安康的朱老师年少时爱看书,曾经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书,从哥哥锁起来的书柜缝里想方设法把书偷出来。后来,家事和工作的繁忙将她的读书热情消磨殆尽。现在的她,再忙也要抽出时间读书,还会带着四岁的女儿读绘本,临睡前听故事成了女儿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她说:“学生们每次收到捐赠的图书都特别开心,老师拆包裹的时候,孩子们热切的目光盯着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发下图书后,教室瞬间就安静下来,个个捧起书本认真专注地看起来。更值得欣慰的是,现在有很多学生爱上了看书。家长反馈孩子看书跟吃书一样,一本厚厚的书一两天就看完了,吃饭都要看,睡觉也要看。”

    安康当地的慈善大使余霞老师经常走访留守儿童家,她代新中实验师生送款送物的时候,当地学生最喜欢的就是书。这几年,陕西安康平利的学生从没书读、不会读、借书读,到买书读、抢书读、大量读,变化可喜。农村学校的学生读书才刚刚起步,还需要学校、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帮助,尽可能多地提供书籍资源,让教师学生随时有书可读。

    和书一起发出去的还有山海两地孩子们写下的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书信。

    新中实验的孩子们最期待的是来自贵州小书友的回信,一个巨大的包裹被拖进教室,里边装着的正是连接内陆与沿海地区的“魔法文字”,是跨越几个省份的欣喜与期许。蜂拥而至的学生们将其团团围住,好似众星拱月。

    开始发信件了,每个学生陆陆续续拿到了自己的信件。同样的年龄,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什么不同?映入眼帘的字稚嫩却真切,仿佛透过黑色的字体能看到对方好友热烈的笑脸。“嗨!很高兴认识你,我喜欢的书是……”“我也有喜欢的明星……”“我们这儿番薯是特产,若不是信封太小,真想给你附上……”面对这样的问候,学生们激动得红起了脸,有的学生从信封里抓出了来自贵州的特产,分给周边的人吃,有的学生正好奇地读着用方言的谐音拼凑出来的句子……

    从深圳到贵州,到陕西,不一样的地域地貌,不同的方言语音,而通过信封里的文字,透过共读的书籍,孩子们跟远方的同龄人,感受彼此心灵的跳动,见证彼此阅读后思维火花的迸射和共读共长的蓬勃生命。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