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0日 星期二
“三教”改革赋能创新 成功教育再谱华章
—— 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教学成果系列展示
李明生 万军 吴晓进 陈建明 施捷 朱益嫣
产教融合“大课堂”示意图
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系统迭代图
“六步教学法”与“三教”改革关系图

    从“十一五”开始,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高擎“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成功教育大旗,围绕“会做人、会技能、会创新”的育人主张,聚焦“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不断深入探索职业教育供给质量提升的中专方案,总结形成“规模发展与特色发展并重,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并存,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区域发展与国际交流并进”的特色鲜明南通样本,在提质增效、赋能创新的路上,取得一系列高认可度、高贡献度和高质量度的教学成果。

    继“成功教育”成为全国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德育特色建设项目,2015年,从关注学生成功成才发展到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基于“现代职业人培养的中等职校‘成功教育’实践研究”成果荣获第三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17年,基于“‘商教一体’的客户信息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中等职业学校‘成功教育’实践与研究”“校企合作视域下服装专业‘雁阵’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3项成功教育创新成果分别获得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类)一、二等奖;学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合作研究的“省域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荣获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别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进入“十四五”,学校在23项2011—2020年南通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优秀成果中,经过新一轮遴选培育,总结提炼出3项教学成果——

    成果一 

    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服装专业“大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南通作为全国著名的纺织服装之乡,拥有较强的生产规模和区域产业集群优势。立足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发展,反思课堂对中职服装专业学生吸引力弱化这一教学现状,2007年,学校开始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2012年9月,牵头与南通赛晖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定“校企合作基地示范教学项目”实施方案,并联合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共同开展探索研究。2015年3月,校企双方签订“服装设计名师工作室‘大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项目书,逐步形成了“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服装专业‘大课堂’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构建“大课堂”教学模式

    “大课堂”指基于产教融合理念,突破传统的单一课堂束缚,重塑教学“大目标”——由单一“课时”三维目标变为“单元、课程、人培方案及生涯发展”三维目标;教学“大时空”——由传统的“教室+实训车间”变为“工作坊+工作室+工作站+互联网平台”;教学“大单元”——由教材为主的“学科体系”变为项目化实施的“工作过程体系”;教学“大队伍”——由原有“专兼职教学团队”变为“赋能创新型‘雁阵’教学团队”,形成以“专业工作坊、企业工作站、名师工作室”三体一盟为实施操作路径、“校企共享·资源共生·技艺共创·师生共辉”为实施操作范式的教学模式。

    问题聚焦,解决服装教学难题

    突破教学内容局限,解决服装专业课程内容与服装职场“两张皮”的问题。解决办法:针对企业产品核心业务流程,重点推行产教融通项目一体化教学处置形式,采用三个策略:一是产教融合理念引领策略,二是三体一盟平台支撑策略,三是典型项目教学落实策略。从而有效实现了教学内容与服装产业升级、技术迭代、岗位体验、思维转化、职素提升的匹配关系。

    突破教学方式局限,解决服装专业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脱节的问题。解决办法:创建“一课一式”教学方式模型,服务于产教融合顶层教学策略,强调契机落在改进与优化人才培养供给侧、侧重与引领产教供需匹配、建设与打造校企协作平台三个层面上,通过四个落地领域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应的问题。

    突破教学师资局限,解决服装专业教学团队与一线师傅相分隔的问题。解决办法:校企双方成立“唯路易服装产业学院”,采用“服装专业带头人+企业项目负责人、教学干事+企业项目助理、职教专家+企业技术高管和专业教师+企业师傅”组成“雁阵”赋能创新教学团队,重新匹配校企双方能力实施点,达到“头雁引领·群雁齐飞”的育人效果。

    创新赋能,提升服装教学能力

    构建产教融合视域下服装专业“大课堂”教学模式。本成果系统创新设计出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构成的“大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服装产业技术发展趋势,设置贴近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任务或项目情境,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和经验解决服装企业中的问题,最终获得具有创造性和高价值的学习成果。

    开发了“特色聚焦、价值吸引、项目体验、产教融通”优质教学资源。结合服装产业特色、产品技术价值、典型项目任务及产教融合通道,出版一本专著,开发4本教材,建设6门课程资源、两门省级技能集训案例库等。

    探索产教融合视域下“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路径。本项目切实培养“专业性+职业性”技能型服装人才,构建以“专业工作坊”为人才培养核心阵地、“企业工作站”为产教融合互通平台、“名师工作室”为智力技术支撑通道的工作平台,形成三方同步规划目标、同步设计课程、同步联动评价课堂实施的操作路径。

    师生共辉,孵化高效性教学成果

    提升学生培养质量,用人单位高度认可。自2017年成果实践以来,覆盖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等省内外服装专业学生4000多人。学校参加技能大赛获省级一等奖34项,国家级别一等奖18项。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认可,毕业生全部就业,对口就业率92.10%。

    服务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成果完成人获评全国纺织服装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感动江苏教育人物、国赛优秀指导教师、2020年江苏省“苏教名家”培养对象等多项荣誉称号;4位完成人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大赛获得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

    专业建设成绩突出,建设经验全省示范。成果实施以来,学校受聘担任江苏省职业教育轻纺食品教科研中心组、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纺织服装类研究组组长单位。学校服装专业先后被评为省现代化实训基地、现代化专业群。

    校企合作成效明显,引领行业企业发展。2007年,学校开始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成果完成人主持童装品牌“小乖猴”和“VIV&LUL”项目研发实践工作。2013年至今协助企业成功申报外观专利100余项、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60余项,助力企业先后获得“江苏省名牌”“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等荣誉称号。

    媒体和业界广泛关注,产生良好社会影响。成果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等期刊多次介绍,相关活动也被南通电视台、苏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力。来校考察和学习典型经验的来宾络绎不绝,其中2017年至2019年有28批2000多人次来校学习,该模式已成为各地相关院校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的参照范例。

    成果二

    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系统迭代探索

    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一贯重视创业教育,通过多年的探索逐步构建并形成了立体化的整体联动、系统迭代创业教育模式(如下图所示),并在全校各年级全方位推进,为学生在“双创”实践中展示才华、服务社会、创造精彩人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科学探索,炼就“创业”成果

    所谓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系统迭代是以服务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以提高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通过对师资队伍整合、课程资源重构、教学方法优化等实现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机制不断反馈升级的系统化活动。近些年的实践,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一是构建了以目标为导向的科学统整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完善课程与评价体系,把创业前的通识教育、创业中的方法引导和创业后的跟踪服务结合起来,建成了创业教育与专业学习全面融合、知识技能和创业实践有效衔接的创业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二是优化了以“混编”为特色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学校已建成较为完备的“专兼结合、跨界融合”混编式迭代创业师资团队。三是实现了以复合为方式的育人平台间交叉融通。学校目前在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主要使用的资源平台有:学生活动社团——创新创业社团和沙盘模拟企业经营社团、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和沙盘模拟企业经营大赛、学生创业基地——孵化园,有效实现了创业和创新理念的融合更新。四是打通了以“四为”为手段的柔性化可持续育人路径。从培植创业信心、激发创业兴趣到体验创业实操,从扶持到放手实践,创业意愿和成功率不断递增,学生人人出彩。

    精准施策,破解人才培养难题

    正是学校在探索与实践中的精准施策,有效破解了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瓶颈困难。一是通过调整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教材,解决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全、理实脱节的问题。二是通过构建“专兼结合、跨界融合”混编式迭代创业师资团队,有效解决了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创业教育师资紧缺问题。三是通过各创业平台间的架连和聚焦,解决了各创业教育平台难以发挥合力的孤岛现象,大大提升了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四是通过“一疏、二引、三升、四增”柔性化人才培养路径,解决了创业人才培养断档、层级不明朗问题,提高了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系统整合,实现迭代创新

    学校积极整合和优化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手段,整体实现系统迭代。一是实现了创业课程耦合联动的体系化创新。在“双创”新常态下,优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充分挖掘和充实各类创业教育资源,把普适性的创业启蒙课程、社团体验实践融通课程、学科竞赛培育扶持课程有机整合,强化因材施教,核心是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落脚点在通过从零散讲义到序列化的校本教材、从单兵作战到全员性学习,多元化的实操体验为广大学子植入创新创业基因,培塑其适应变化、独立思考、团队协作、社会担当的“双创”意识和能力,进而选拔人才、扶植典型、服务地方经济。二是实现了创业师资队伍迭代建设机制的创新。培训了思想政治、财经商贸、创业指导、创新发明等专职教师,引进创业培训师、借助成功校友、吸纳大赛中的优秀学生选手反哺回归,取各家之长补齐了创业教育全能领军型教师稀缺的短板,摸索出了跨界融合、混编迭代的师资团队建设机制,打造了一支不断赋能增值、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实战指导经验的教学团队,理实并进、教学相长、研创共生。三是实现了创业人才复合培养多措并举的创新。整合学生社团、技能大赛、创业园等多个平台资源,抓教学方法和形式创新、抓创业模拟和实践体验,实施“一疏、二引、三升、四增”,破解了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断点问题,形成了优化资源整合、强化服务指导、扶持成果转化、智慧共享再造的创业型人才系统迭代培养机制,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成功率。

    全域引领,获得突出成效

    学生创业热情高涨。近几年,学校的学生创业意愿显著增强,自主创业的比例逐年增加,且创业成功率不断提高。快速攀升的创业率和创业的高成功率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美誉度。创业赛项成绩丰硕。自2016年以来,学校师生近百人次在各级创业类赛项中获奖,其中获得省级奖项70余次,获得国家级别奖项13次。多次被江苏教育频道、腾讯视频等相关媒体报道。示范辐射作用明显。学校的创业教育成果经验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等期刊上广泛宣传。此外,研究成果还获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并收录于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论文集》。作为江苏省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专家组成员单位、南通市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创新创业组组长单位,学校多次承办创业教育年会分享学校成功经验,编写省创新创业大赛知识竞赛题库。

    成果三

    “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数学“六步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素养特别是数学素养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而部分中职学生的数学素养相对薄弱。学校从数学课型设计研究着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并逐步延伸到教材、教法改革和教师专业提升。2016年根据“教学做合一”理论,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科特质,申报立项了江苏省职教教改重点课题“基于‘做学教合一’的中职数学‘六步教学法’实践研究”,确立了有用、有趣、好学的中职数学教学理念,提出“六步教学法”实施路径,明确了中职数学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实践方向,开辟了中职数学教学新天地,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省内外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以生为本,巧设“六步教学法”

    中职数学“六步教学法”即内容选定、任务导学、合作探究、交流研讨、归纳提升和反馈巩固等中职数学课堂六种教学组织形式。“内容选定”侧重教材的二次开发和教学内容设计,中间四步重视“做学教合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体验,“反馈巩固”主要用于教学评价及改进。“六步教学法”重视真实问题的引入,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课程开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关系开发与维持能力,有效推进了“三教”改革的深入。4年来,通过持续实践和改进,“六步教学法”日益成熟,实现了学生满意、教师发展、企业好评、政府部门肯定的目标。

    问题导向,突破教学难题

    推进评价方法变革,解决学生“不想学”的问题,推进教师改革。“六步教学法”注重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意义,明白数学是“有用”的,从而解决“不想学”的问题。项目组以课题核心组成员为基础,建设中职数学名师工作室,组建数学青年教师研修班,在大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逐步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师评价能力,锻造出一批能深入理解和熟练使用“六步教学法”的骨干教师。

    推进教学内容开发重组,解决学生“学不会”的问题,推进教材改革。“六步教学法”的第一步就是“内容选定”,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数学学习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内容呈现形式,在逻辑联系上下功夫,精心编制“做学案”,让学生因“好学”而学好,解决学生“学不会”的问题。

    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程设计,解决学生“不愿学”的问题,推进教法改革。“做学教合一”的数学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主动学习和探究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素养。“六步教学法”重视学程设计,任务导学、合作探究、交流研讨、归纳提升等都是强调主动性、实践性、互动性、体验性的开放型学习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过程生动有趣,解决学生“不愿学”的问题。

    创新理念,直击教学“痛”点

    提出了“有用、有趣、好学”的中职数学教学理念。中职生中部分人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因为数学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强,学生会因为以往学得不好而认为自己也学不会目前的数学课程;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学习比较枯燥,一般学生很难从中找到学习乐趣,所以中职数学教学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要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用、有趣和好学的,让学生愿学、乐学从而学好数学。

    提出了中职数学“做学教合一”理论。通过对“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深入研究,根据中职数学课程和学生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中职数学“做学教合一”理论,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主动学习和探究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素养;坚持适合够用、问题驱动、任务引导、重在过程的原则,把“做学教”有机融合,让数学学习生动有趣。

    师生共进,实践成效显著

    学校教师充分肯定。项目组确定了4所重点试点学校,并在全市其他中职学校实验推广,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试点学校一致肯定该教学法的教学有效性,并认为该项目的实施对学校数学教研组建设和数学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所有参与试点的数学教师一致反映该教学法十分贴合中职生实际和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教学效果提升明显。

    人才培养成效明显。“六步教学法”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中职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也得到相应提升,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和终身幸福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同行业界应用推广。项目研究成果在省、市各类研究活动中展示交流30余次,得到专家同行的充分肯定,吸引了许多数学教师参与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刊登了本项目的研究成果。

    (李明生 万军 吴晓进 陈建明 施捷 朱益嫣)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