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高教周刊·探索
2021年04月19日 星期一
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提升专硕职业发展力
李平 吴月燕

    实践教学是培养和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发展力的主要途径。浙江万里学院经过8年探索,不断深化生物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构建专业与实践双强的导师队伍,形成双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校内外实践平台,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研究生职业发展力。

    构课堂 强质量

    对外,学校建立弹性用人制度,强化任务导向的柔性聘用机制,解决企业导师的待遇与保障,吸引企业骨干“走进高校”。对内,将应用能力和实践经历作为教师考评重要标准,构建应用导向的能力提升机制,以项目驱动青年教师“走进企业”,构建专业与实践双强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建立实践教学教师的遴选、管理、培训、考核等相关制度,健全校企双方教师交流学习机制,在师资配给上实行“双导师制”和“导师团队”负责制,遴选理论水平较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导师团队,共同承担实践课程教学以及指导学位论文等工作,全面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进而,学校还构建了校内、校外“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校内课堂以技术设计、产品开发能力培养为主线,采用研讨课堂、翻转课堂等形式,实行过程性、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法,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与研究性学习能力。校外课堂以校企合作项目为抓手、校外实践基地为平台,采用企业见习、项目研究和实践应用三阶段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创新能力等职业发展力。校内外“双课堂”联动模式,充分保障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建平台 重过程

    学校特别重视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在实施实践教学中的载体作用,积极构建校内外实践平台。校内以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服务创新平台、产业研究院为依托,校外建有浙江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21家长期稳定的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践基地。实践平台为理论课程学习提供现场教学场所的同时,也为研究生提供了设备与研究场所,还为其研究成果提供了应用环境,可以检验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学校在实践平台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形成了“四驱动、四促进”实践基地建设机制,以实践任务为驱动,促进实践效果;以“项目制”为驱动,促进校企合作共赢;以“双成果”为驱动,促进成果转化;以“职业化”为驱动,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建立“产学研”协同的评价、监督和保障的机制,达到学校培养产业急需人才、人才服务产业创新活动、企业创新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改体系 促发展

    根据生物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学校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进行创新式改革。以基地为平台,面向生物产业的技术需求,针对企业在生产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以职业发展力为核心,以技术设计、产品开发、能力培养为主线,集技能实训、综合设计、项目研发为一体,重构通识技能、方向技能、研究技能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内容,将企业或产业项目揉合到教学内容中,以产业应用为导向,对接工程实践要求,设计指向产品的项目化实践教学内容,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产业前沿对接、与职业发展力对接。

    经过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学校的生物工程领域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成多家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并入选首届“浙江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学术与应用双成果丰硕,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就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职业发展潜力等得到大幅提升。研究生就业后,职业发展态势良好,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工作1—2年后,有30%的毕业生成为技术与管理中坚力量。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