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5日 星期四
直面学生思维假象
王卫华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思维,教师很多时候会告诉学生,那是思维假象。如何识别与破解思维假象,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时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早在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就已在《新工具》一书中提出,存在一些思维错觉或谬误围困人类的心智,阻碍人类施展出科学推理能力。他根据人类错误思维的一般起因,列举了四种类型,并取名为“假象”,分别是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剧场假象。现今,可将这四种假象解读为,人类共有的认知偏误、由个人特质引起的特殊的错误思维、由语词模糊与歧义造成的理解混乱以及一个时期普遍流行的谬误思想体系。

    人们一旦认为自己明白了、理解了,即便是片面的、浅层的,也难以自然地去修正和深化,直至碰壁,而这就是思维假象的力量。

    那么,教师如何面对并破解学生的这些思维假象呢?

    一是通过对话,发现思维假象。对话,包括和自己、他人、客体的对话以及三种对话的交互作用。其中,反复和自己对话,和客体对话,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见解,可以很好地深化思维。课堂中,要使班集体建构思考文化,鼓励学生和自己对话,增进和自己对话的深度和频度,让班集体的每一名学生都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时,学生自己不懂,但不好意思在集体面前表达,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小组讨论或者结对讨论,创造学生敢于表达的环境,给予表达的时间,形成相互讨论、相互倾听的关系。在反复追问中,让学生从“不明白”到“明白”,再到“不明白”,及至豁然开朗,真实感受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二是建构大概念,修正思维假象。大概念是具有现实价值的、集中反映理性专业思维的观念、概念和论题。例如在脱贫攻坚、区域发展等情境中利用概括思维形成有现实价值的、浅显易懂的大概念,引导学生拥有一些基本的生活观念和常识,是冲击一些思维假象的基础。大概念和真实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在具体生活中不断得到运用,经得起多角度的探讨,同时又能从感性上升为理性,产生超越单纯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

    三是指导提升反思能力,突破思维假象。反思所学知识,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确认,更需要联系此前已经掌握的知识并概括,联系生活经验体悟知识,而后进一步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价值和意义,这是在新情境中理解、活用知识的基础,也是面对和突破思维假象不可或缺的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思维的逻辑性,感受到学习深度的不断强化,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学习目标,这也是学生学习获得感、幸福感和价值感的主要来源。

    引导学生走出思维假象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各科教师长时间在课堂上不断引导学生对话、建构与反思,让学生真学真用,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型,让学习走向深入,在解决现实情境问题中体会习得的幸福,积蓄终身学习的力量。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