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4日 星期三
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整体建构劳动教育实录
朱益民 韩立云

   历史回眸:

  在坚守中传承育人情怀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本着劳动育人的朴素情怀,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启了劳动教育。1990年,学校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指导学生在校内外开展活动。1996年10月5日,当时的市教育部门在学校召开社区教育现场会,向全市推广经验。回顾上世纪90年代的劳动教育工作,学校初步在“科技、劳技、家校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进入新世纪,学校逐步从出出汗的体力劳动,向多种形态的劳动育人方式进行探索实践,科技制作、公益活动、艺术创作等方面多点开花。

    在收获喜悦的同时,学校也在不断总结反思劳动育人的历程,发现劳动教育的“零散化现象”和“落后于时代步伐的现象”越来越凸显。因此,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学校又开始了新的探索,着手用课程统领,进行劳动教育的整体建构。

    整体建构:

    在课程里追求品格提升

    1.在明理上下功夫,形成基本观念与育人目标

    劳动教育整体建构与实施,需要统一师生和家长的认识,学校着重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出了“避免4个误区、突出6个特性”的新劳动教育观。“4个误区”包括:一是“窄化了教育功能”,将劳动教育当成单纯的技能训练,缺少劳动价值观的教育;二是“虚化了教育实效”,将劳动停留在形式上的“活动一下”,这样的“劳动观光”偏离了对劳动过程、成果及劳动者起码的尊重;三是“异化了教育初衷”,将劳动变成了惩罚手段,将劳动与惩罚等负面心理体验建立联系,这种“反劳动教育”违背了劳动教育本身是美好事情的原貌;四是“淡化了育人价值”,重视劳动教育,但组织实施较为零散化,不够系统,造成“点”上可圈可点、“面”上明显不足,不能充分发挥育人价值。“6个特性”是指:一是“价值性”,培养以劳动为荣的心态,彰显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育人价值,体验自我主体性力量,感受存在的价值;二是“创造性”,通过劳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三是“实践性”,不仅重视知识育人,也要重视实践育人,追求知行合一;四是“融合性”,劳动形态从单一向多元整合,厚实劳动教育的基础,与“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共同发挥“五育”并举作用;五是“阶段性”,遵循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运用“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意志、劳动行为”的心理机制,分段实施、各有侧重;六是“时代性”,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型劳动者,与时俱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统一基本观念的基础上,明确将“培养有时代气息、青春活力、探究精神、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新时代劳动者”作为劳动育人的目标。

    2.在体系上下功夫,规范了课程架构和资源配置

    结合实际情况,学校架构了5个模块的课程体系,每个模块包含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设置具体活动内容。5个模块分别为生活化模块、公益化模块、职业化模块、科技化模块和项目化模块,针对模块内的专题菜单,设置必修或选修要求,并明确责任部门。结合课程方案要求,明确选修和必修都不少于6个学分,每个学分需要修满18个学时。不同的内容,根据年龄阶段,分别注明是面向全体还是只面向某一年龄段。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确定不同要求,低年级学生侧重劳动认知和劳动情感启蒙,高年级学生侧重劳动意志和劳动行为体验。

    劳动育人的目标达成,需要丰富的资源保障。学校确立了长期的资源建设计划,进行4个方面开发和4个方面建设。4个方面开发包括“课程系统深度开发”“虚拟情境资源开发”“模拟情境资源开发”“实地情境资源开发”。4个方面建设:一是“典型劳动人物库建设”,包含身边的榜样和典型先进人物榜样;二是“家校合作资源库建设”,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丰富劳动育人的家庭资源;三是“评价系统更优化建设”,在综合素质评价指导下,不断优化符合校情的评价系统;四是“项目团队品牌化建设”,为学生团队式成长搭建平台。

    3.在力行上下功夫,完善了组织保障和评价办法

    学校成立核心团队及其9个辐射团队,明确各自分工,组织整体实施。从学生、教师、家长以及学校的不同视角,明确了具体操作和实施细则。从学生的角度,每人入学都会领取一本劳动护照,按学校提供的劳动教育课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参与,课程结束后由教师或家长在劳动护照上签字,并录入数据系统,期中和期末集中上交学校审核。鼓励学生多选修自己感兴趣的劳动教育专题,不设置学分上限,但坚持底线要求,对不达标的学生及时进行提醒。教师充分做好所承担课程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工作,及时评价,及时更新发布选课信息。从学校的角度,做好每学期期中、期末的阶段性护照审核和课程实施数据的管理发布工作,并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开展重要时间节点的劳动展示、交流、表彰等活动,广泛宣传劳动榜样,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技艺,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在评价的过程中,坚持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双线评价,以课程实施为明线,以学生素养提升为暗线,坚持过程性、全流程和重要节点相结合,并对接好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砥砺笃行:

    在实践中深化课程内涵

    1.不断加强生态建设,接续丰富劳动实践多样态

    校园实践岗,星罗密布。通过多年建设,校园劳动岗位持续增加。劳动值日、保洁等卫生类岗位,校园美化、传媒等文化类岗位,文明礼仪、言谈举止等文明类岗位,以及其他多类岗位的设置,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和荣誉感得到提升,校园环境、秩序、活力等变化明显,彰显出江苏省文明校园的别样风采。

    研究项目组,雨后春笋。垃圾分类、主题班队会设计、文体节日海报创作、营养与健康等多个项目组不断组建,拓宽了学生劳动实践的途径。其中,营养与健康项目组,通过调查、监督、反馈、参与等方式,优化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组织形式,也为全校师生普及了很多营养与健康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校食堂多年保持A级食堂称号,学校也被评为全国营养与健康示范校。

    学生创新力,厚积薄发。多年来,学校持续加强对学生各种创作的指导和科技探索兴趣的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俞喧同学创作的童话故事,获得江苏省首届创作大赛一等奖,并由学校学生自编自演成舞台剧,在省内交流展演。多名学生在各类科技创作比赛中表现优异,王泽龙等学生在全国飞行器设计大赛、省电子技师比赛、省3D创意设计比赛中纷纷获得个人和团体奖项。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并被授予省级青少年特色科学工作室、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基础,学校厚实的劳动教育传统助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幸福、提升品格、获得成长。宗学文、沈彦君等20多名学生被评为江苏省三好学生,朱宇纯等20多名学生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江苏省好少年等。

    2.不断加强基地建设,初步形成劳动教育基地群

    劳动教育离不开实践基地,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初步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基地群。新港社区、柳树湾林园等生活类劳动基地,京北敬老院、淮海街道等公益类劳动基地,淮扬菜博物馆、淮汽集团等职业类劳动基地,共创草坪、聚力智慧产业园等科技类劳动基地,为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提供了充足保障,学校也获批泥塑、淮海戏等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3.不断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升课程导师指导力

    在劳动教育的整体建构与实施过程中,学校不断加强对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与培训,充分创设成长条件,为劳动育人提供人才保障。因为成效显著,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在生活化模块的相关专题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家长紧密协同,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委会等阵地,系统开设家长教育课程,提升了家校共育水平,学校被评为市示范家长学校。

    在丰富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创作成果被邀请参加全国大学生设计展,学生在交流中开阔了视野。来自南非、日本、韩国的国际友人,以及来自我国香港、新疆、青海、南京等地的省内外联谊学校,多次深入劳动课程现场,与学生交流劳动作品和劳动感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0年劳动教育的坚守,指向学生的品格提升,彰显了学校不变的育人情怀。劳动教育的整体建构与实施,反映出学校执着的育人追求。伴随学生素养的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内涵也得到了明显深化,整体办学水平持续提高。面向“十四五”,学校将不忘育人初心,在“五育”并举的育人道路上办实事、开新局,高质量发展,大踏步前进!

    (朱益民 韩立云)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整体建构劳动教育实录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1-04/14/12/ZGJYB2021041412_b.jpg 12 中国教育报 13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