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4日 星期三
教师评价应看重过程评价
任俊

    教育评价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多年来,社会和家长始终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指标,学校其他教育成绩没有完全得到家长认可。这样的观念或多或少影响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要消除唯升学、唯分数这一顽疾,只有多方联动,才能形成优质的教育生态。

    评价师德要有落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是评价教师的最好标准。育好人,教师首先要育好德。教师要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善于学习教育新政策、新理念、新思想,并非只重业务学习,轻视政治学习。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对工作充满激情,乐于接受学校安排的工作,不违规补课,不搞有偿家教,上班“专心”。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校,有“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学校荣誉观,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各项活动,并能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正常渠道反映学校存在的问题,在外维护学校的声誉。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要从重教书轻育人的误区中转变过来,用欣赏、包容、期待的眼光去帮助学生。

    在师德考核评价中,我校长期坚持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四位一体的评价机制,对师德的信访、投诉,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全面客观评价教师的师德表现,对有违反师德行为的教师实行取消年度评优、晋级资格,减发或不发奖励性绩效工资等。

    班主任是学校思政队伍的核心人物,改革教师评价,首先要在学校评价体系中体现和强化从事一线学生工作的班主任教师,在评优、晋级、干部选聘中重视教师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在考核分值上给予较高权重。比如我校新提拔的中层干部明确要求要有三年以上的班主任或德育工作经历,在2020年的年度区级优秀13个指标中,班主任占有6个,德育干部1个,音体美学科1个,充分体现了向班主任倾斜的改革导向。

    过程质量是关键。过去惯用的轻过程、重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单一,新的评价改革方案虽然看来复杂,但评价更加科学,更能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教师进行过程评价:

    首先,加强教学常规评价。备课方面,考评教师是否遵照课程标准,根据学情,不改变教学难度,精心设计教案,不随意或直接使用他人的教学设计,做到备教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上课方面,重点考评教师是否做到在课堂上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否面对全体,包括在课堂提问中是否设计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在帮扶学习困难学生方面是否体现出差异化教学,课堂上对学生是否有个别化指导,这也是增值性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业布置和作业批改方面,应按要求控制作业量和时间,作业难度不超标、不超纲,不用偏题、怪题来增加作业难度,不用作业来惩罚学生,班主任要统筹协调课后作业,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过程的重要指标。教学常规的考核主要是通过学校行政观课、常规检查、学生调查、家长反馈来落实。

    其次,专业发展评价不能弱。教师要常教常新,随时充电。我校在这方面重点考核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以及撰写教学案例、教育教学经验、课堂教学反思,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特别是微课题研究。

    再其次,家校评价不可少。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有必要作为评价教师的考核项目。我校把家长对教师的满意度、有效家访次数、参加线上线下家长会情况等纳入评优晋级和绩效考核。

    多把尺子评价教师。教育评价改革真正落地生根,必须切实践行“五育并举”理念,从学校层面来讲,要体现出“教师围绕五育来教,学生围绕五育来学,领导围绕五育来管,成绩围绕五育来评”的新思路。

    为了让每位教职工在自己适合的岗位上发挥和展示特长,学校的评价体系必须是多元的,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评价教师,应用多把尺子去激励教师,肯定他们在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的成果。学校要设置多项奖励办法,让每位教职工的工作都得到认可。比如,在过去的评价中,我校十分注重高、中考学科的成绩,在奖励上一般向这些学科倾斜。去年以来,我校重新制定了教师结果性考核办法,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上向音体美劳、心理健康、信息技术、政史地等学科倾斜,做到所有学科教师评价标准一个样,评定等级一个样,绩效分配一个样,切实体现出“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

    (作者系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校校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