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4日 星期三
创新模式 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重庆科技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显成效
张其敏

    重庆科技学院发轫于1951年新中国石油、冶金行业发展之初,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坚持行业性、地方性、开放性和应用型“三性一型”办学定位,逐步形成“服务需求、立德树人、产教融合、提高质量”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理念,以产教融合为途径,以体制机制为保障,深化培养模式改革,为石油冶金行业及重庆区域培养了一批德优品正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近5年,学校研究生新生全部报到、毕业生全部就业,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授权专利、发表论文等成果1000余项。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产出导向 

    优化培养方案

    学校对接职业需求和职(执)业资格标准,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学位标准,确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并建立与课程、必修环节之间的实现矩阵,构建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课内外交互、多层次递进、突出案例教学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支撑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培养方案突出专业学位的职业性和产教融合特点,体现3个“全程”:一是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全程,二是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全程,三是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全程。

    立德树人

    创新培养模式

    学校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2461”研究生培养模式。“2”指的是学校、企业“双主体”。“4”指的是教学研用“四结合”:一是以项目为纽带,实现“科教结合”;二是以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平台,实现“工学结合”;三是坚持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并重,实现“学做结合”;四是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统筹协调,实现“内外结合”。“6”指的是校企协作“六共同”:一是校企共同组织招生,二是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三是共同组建导师队伍,四是共同实施教学,五是共同实施考核评价,六是共同制定管理制度。“1”指的是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教育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全过程,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全程贯穿

    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建立健全贯穿“课程学习、学科竞赛、创新项目、科研训练、专业实践及学位论文”全过程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强化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实施以案例、项目驱动的课程教学改革;采用非标准答案考核方式,培养并考查研究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专业课程均设置实验实践环节,研究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在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建立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资助、学科竞赛、学分认定、成果资助与奖励、导师团队指导等系列制度。择优资助60%以上的研究生主持创新计划项目,参与率达到全部。所有研究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90%以上的学位论文选题来自企业实际项目。

    夯实基础

    强化内涵建设

    为适应行业领域的快速发展,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以案例库建设为重点,着力课程建设,提高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校企共同编制32部课程讲义、120个教学案例。建成重庆市优质研究生课程13门、重庆市专业学位案例库9个。建设“双导师”队伍。完善校内外导师选聘与考核办法,明晰校内外导师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待遇对等、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同等考核、动态调整的激励约束机制。校内导师329人,全部主持在研横向课题,实际指导研究生的校外导师426人,80%为企业高级技术专家或高管。建成重庆市导师团队10个。搭建实践平台,建成3个国家级别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工程教育中心、2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0个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健全制度,制定覆盖研究生招生、培养、管理、学位授予等全过程的规章制度41个,形成具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色的制度体系。

    (张其敏)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重庆科技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显成效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1-04/14/07/ZGJYB2021041407_b.jpg 07 中国教育报 8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