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区域周刊
2021年03月20日 星期六
用改革调适区域教育绿色生态
井光进

    ■关注地方教育“十四五”规划

    在一个地级市单元内,中考改革对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山东省潍坊市是教育部确定的中考改革试点市,自2005年启动试点以来,已建立起多元评价、等级表达、综合录取等系列机制,成为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样板。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潍坊市将把深化中考改革贯穿“十四五”全过程,以此带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涵养和调适区域教育优质绿色生态。

    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和录取方式,既体现五育并举,又体现个性发展,引领教学方式提质增效。潍坊现行中考科目分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两类。语文、数学、英语(含听说测试)、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等11科为考试科目,劳动教育、美育(含音乐、美术)等两科为考查科目,将综合素质评价单独作为一门重要科目作为录取依据。看似考试科目多,但是命题方向和考试内容均体现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实现从单纯考知识,到考做人做事的能力、态度和价值观,充分体现立德树人要素。

    高中录取时,既公平面向全体学生,又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个性成长。在实现指标到校的基础上,增加学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性。将语文、数学、英语作为第一组合,其他学科中的六门学科作为第二组合,由学校自主确定和学生根据考试成绩自选的方式确定。剩余科目作为第三组合,作为录取的参考。综合素质评价采取过程性、写实性方式,体现增值评价。这种机制既引导高中学校自主选择最具优势的学科组合,更好地与新高考改革相对应,走多样化特色发展的路子;又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特点选取学科成绩作为录取依据,实现补短板与增优势并重。潍坊市还是教育部、山东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示范区,“十四五”期间将在职普融通、贯通培养等方面进行系列改革探索,为学生享受多样化的优质中等教育提供更多选择项。

    中考机制的变革,凸显学生中心导向,引领校长教师队伍管理和治理体系转型升级。中考的机制变了,“满堂灌”“分分必争”“题海战术”等过多由学校和教师来主导学生学习的招数不灵了,就必须在精研新课标、提高课堂效能上下功夫,特别需要落实学生的中心地位,实现从教走向学的改变。这种改变看似简单,但从理念到实践,需要匹配大量的制度创新,甚至是重建。这里边第一位的是校长。潍坊市自2004年就在全市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根本目的是提高校长的治校育人能力,以应对新课程改革,实现教育家办学。1137名校长已经全部纳入职级管理,每年进行全员培训,每四年进行一次动态的职级评定。2387名校长后备人才一方面扎根课堂,一方面熟悉管理,走在“未来教育家”的路上。校长和管理骨干成为引领8.7万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关键少数。

    除了人的因素之外,还需要学校运行机制的变革来适应。对学校的评价,我们列出37项规范办学底线清单,在此基础上看创新、看质量。对教师的职称评聘,列出36项从教底线清单,实施“一校一方案”,由全体教师85%满意度通过后实施。对绩效工资改革,我们逐步做大分配的增量,靠增量机制推动改革,靠全员参与实现公平,“学校的事情学校说了算、教师的事情教师商量着办”。学校有了自主权,需要靠机制解决好“用权不好”的问题,配套建立起重大事项学校党组织研究前置、一校一章程“照章办事”、家长委员会参与决策等制度体系,让每一所学校既有活力,“百花齐放”,又能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

    发挥考试评价指挥棒作用,提升教育保障能力,加快区域教育现代化。“十四五”期间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段,高考改革、中考改革带来育人方式转变,必须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大力提升办学条件。比如,将实验操作纳入中考,初中乃至小学实验室的配备就要实现标准化。最关键的是党委、政府对教育优先保障的意愿与能力。潍坊教育作为当地一张名片,一直备受各级重视。特别是我们建立了配套的评价制度,包括每年一度对县市区党委、政府教育履职能力评估,每县市区一张个性化的教育履职尽责清单等等,有力保障了对教育的高频关注和真金白银的投入,“两个大计”在潍坊成为实际行动。

    “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十四五”期间,潍坊市将依靠中考改革的有力撬动作用,不断优化教育治理体系,扎实提高治理能力,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努力创办适合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绿色教育。

    (作者系潍坊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